杜晨薇
不如饒了基層的“網(wǎng)紅”吧?!熬W(wǎng)紅”未必好當,重復的話,說多了也挺累的。踏實干事業(yè),才是王道。
這兩年基層出現(xiàn)的新鮮事不少。有些是在貫徹落實上級指示中,事辦得出挑;有些是創(chuàng)新能力強,自我加壓——這里打造出一個田園綜合體,那里布局了一個社區(qū)更新項目……不少基層探索的經(jīng)驗,成了被宣傳典型,成了點上試驗的“盆景”,甚至成了遠近慕名而來參觀學習的“網(wǎng)紅”。
“網(wǎng)紅”和“盆景”層出不窮,投射出基層工作源源不斷的生命力,這些都是日后推廣復制、帶出更大一片“風景”的基礎(chǔ)。不過,既是試驗,成功的定義往往不該下得太早,“網(wǎng)紅”的帽子也不應戴得過高,一切都應交給時間作出評價。
遺憾的是,事物的傳播規(guī)律往往不受人為控制。有時候你還不想紅,偏偏已經(jīng)萬眾矚目了:工程尚未完結(jié),考察的隊伍卻早早到了門口;項目還沒運作,學習參觀者就蜂擁而至;還有從上至下的領(lǐng)導,時刻“關(guān)心”你能不能一夜搞出“花頭”來。于是,基層干部只得搖身一變,成了導游、推銷員、接待員,甚至是演員。
其實,基層“一把手”變成“接待辦主任”,本也不是什么壞事。村干部常年與老百姓打交道,做思想工作有一套,但對上溝通交流不多,為自己所服務的家鄉(xiāng)、社區(qū)“代言”和“推銷”的能力欠缺。趁著接待的機會,恰好鍛煉鍛煉,把自己培養(yǎng)成當?shù)氐摹盎顝V告”,也是有好處的。不過凡事過猶不及,當接待工作一躍成為“主業(yè)”,一天接待兩三回,書記、主任、委員齊上陣,事情就變了味道。且不說基層干部分身乏術(shù),投入大量精力于接待后,勢必影響常規(guī)的民生服務和社會治理工作,本末倒置,單是要向外人展示“作品”和成果,就幾乎要用上一切手段,甚至是表演——明明還沒有正式運營,先請人模擬演示;明明還沒有聚集人氣,先拜托“群演”烘托氣氛……但從這種“演”出來的數(shù)據(jù)、場景里,參觀者、學習者又能學到些什么呢?
更深的隱憂還在后面。任何一個基層創(chuàng)意,起于剎那靈光,成于悉心呵護。很多試驗成果,是需要不斷鞏固的。而面對這樣一些尚未長成的、有待評估的新事物,未來得及鞏固提升,就高強度、高曝光度地聚焦,會不會提前透支其“流量”,擾亂其初心?
老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放在今天這個時代,這話尤為實在。創(chuàng)新的本質(zhì),歸根結(jié)底都是“試錯”。成了皆大歡喜,可敗了又如何?寬容待之即可,每個先邁出第一步的人,本身就已經(jīng)是勇士。但怕就怕成敗未決前先火了,引來高曝光度,那便意味著你的成功會被放大,你的失敗也必將承受更不可控的壓力與風險。好心關(guān)注與惡意圍觀,往往只差一個“反轉(zhuǎn)”。
不如饒了基層的“網(wǎng)紅”吧?!熬W(wǎng)紅”未必好當,重復的話,說多了也挺累的。踏實干事業(yè),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