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
“績溪為徽墨發(fā)祥地之一。縣人操墨業(yè)始于宋;明清為全盛時期。嶺北鄉(xiāng)從事墨業(yè)者最多,世代相沿,良工輩出。清代墨業(yè)名店名家迭起,店號布及全國數(shù)十市鎮(zhèn)?!薄犊兿h志》
“拈來輕、嗅來馨、磨來清、研無聲”,落紙如漆,萬古存真?;漳?,因產于古徽州府的績溪、屯溪、歙縣而得名。流傳千年的徽墨技藝,蘊含著怎么樣的文明密碼?在安徽績溪縣上莊老胡開文墨廠,我尋訪探秘了徽墨制作繁復的工藝流程?!褒堶挈S金皆不貴,墨工汗水是精魂”,徽墨傳承的背后是墨魂鑄造匠人的堅持,是他們用黝黑粗糙的雙手演繹著一支墨錠的誕生!
溪水縈繞霧氣氤氳,雅麗婉約的青山綠水,平仄起伏的馬頭墻,墨染了一樣的舊弄堂,裝滿了故事的深宅老院,為了尋找徽墨的風華身影,我走進了徽墨大師胡開文的故鄉(xiāng)———上莊古鎮(zhèn)。經過打聽上莊鎮(zhèn)還有好幾家墨廠和墨肆在做墨,在上莊中心街上,聞著一陣似有若無的墨香,我尋到一棟標記著“老胡開文墨廠”招牌的二層小樓,這是一家建于1982年的徽州老墨廠,至今傳承著徽墨名品“胡開文墨”的手工制墨技藝。
廠門口兩邊是兩間偌大的門面房,推門進入,一陣墨香撲鼻而來,滿眼都是各式各樣的徽墨,店里一位老者熱情地招呼我們,耐心地介紹每一款墨品,有“迎客松”“天開文運”“大好山水”“鐵齋翁書畫寶墨”“千秋光”等松煙墨、油煙墨、禮品墨等百十多個品種,只見塊塊徽墨不僅色澤黑潤,細膩生光,芳香濃郁,而且造型講究,兼具圖文妙、描飾美、內韻雅,集詩、書、畫于一體,可謂“方寸之間,景象萬千”。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猶如名將之有良馬也。”置身這墨的世界,仿佛隨著墨香重新回到闊別已久的中國古代文人雅士飄逸的精神生活意境中。精美的徽墨,千百年來忠實地在宣紙上履行自己職責,一撇一捺地挺起堅實的墨影,氤氳香氣里傳承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進墨廠,還沒走進車間,混合著松煙和冰片的香氣便直入鼻孔,遠遠地就聞到了沁人心脾的墨香。車間內,一位老師傅正從熱氣蒸騰的鍋里,揪出一大團和好的墨泥,放在浸透墨色的木墩上,開始用錘子反復錘打,并不時用鏟子翻攪著錘打過的泥餅。這位名叫董玉安的師傅,中等身材,體型微胖,別看他已年過六十,然而錘墨的動作卻嫻熟利索。董師傅錘打過的墨泥,就像被和過的面,變得特別“筋道”,柔軟卻不易拉斷。他把墨泥放到工作臺上,開始制墨,不大的臺面上井然有序地擺滿了小刀、小錘、剪子、墨模等工具。只見他麻利地從一團墨泥上揪下一小團,放到天平上精準地稱重后,又放到桌臺上搓成圓條,然后趁熱放入扣在一起的木制墨模槽里,用兩手的大拇指使勁壓實,扣上模板。不一會兒五六個模具便一一被填上墨泥。董師傅抱起裝好墨的模具放在了身后的杠桿板凳上,利用杠桿原理,猛然坐到長木凳一端,使勁將墨壓制進模具。“這還不能動,還要等一等,墨條溫度冷卻下來,墨條的硬度才能保證?!狈帕艘粫?,董師傅把模具打開,將其中的墨條一一取出,再用剪刀進行修邊,一支支刻著“金不換”“紫玉光”“丹鳳朝陽”等字樣的墨錠就成型了。
不大一會,一大團墨泥就在董師傅的手上變成了一個個墨條。這只是徽墨成形的開始,董師傅說,距離墨條能夠真正使用,還要經歷大約半年時間的陰晾才行。一個上午,董師傅不停地一遍遍重復著墨泥的捶打、稱重、定形、修剪整形,案板上的托盤中的墨條也越擺越多,當壓制好的墨條擺滿這個大托盤后,董師傅將它們端到專門晾墨的庫房里。
晾墨房的旁邊是描金車間,在完成了漫長的陰晾以后,還要給墨塊著裝———描金。這個流程的工人,都是清一色的女性,這是個細致的活,需要極大的耐心,她們按照墨錠上的圖案和字,用顏料進行描畫、填彩,為的是增加墨錠外觀的美感。至此,歷經點煙、和料、烘蒸、杵搗、揉搓、入模、晾墨、描金等一系列繁復的工序,徽墨終于做好了。
墨工手里成形的一錠錠徽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然而,這是多么的不易啊,煉好墨煙本就已費盡心力,卻還要再經過去粗取精的洗煙、文火慢燉的熬膠、秘制古方的拌料、真金火煉的烘烤、千錘萬擊的錘打,制墨匠人把智慧與心血凝結進每一道沿襲古法的工序中,每一塊質量上乘的徽墨都承載著制墨匠人執(zhí)著的人生歷練。(責編 許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