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雨潔
園林多古石。
園林尤其多古名石。
只是這些本來應(yīng)視作寶貴文物的園林古名石,所得到的愛護,卻遠遠不如一塊市場中的普通古石。甚至,不如真?zhèn)坞y辨的古石。
風(fēng)吹日曬者有之,支離破碎者有之,亂涂亂抹者更有之……我們愛石,卻愛了芝麻,丟了西瓜。將易得者視如拱璧,而真正價值連城的,反倒任其自生自滅了。
這并非危言聳聽。粗略算來,現(xiàn)存園林古石的保護大略存在這么幾種問題。
有的石頭,天生石質(zhì)松散易風(fēng)化。典型的例子,就是那種砂積巖質(zhì)地的古石,如果不管不顧任其暴露在室外環(huán)境中,會嚴重縮短其壽命。如果是大型石,嚴重的風(fēng)化可能還會引發(fā)游覽的安全問題。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為其建亭保護,或者將其移至更安全的環(huán)境中。
不少園林古石中都帶有古代名人的刻款,如山東省淄博市王漁陽紀念館中的“百鹿石”,石上淺淺雕刻著百只梅花鹿,并有明人王象晉的四言詩一首。可惜因為風(fēng)化嚴重,詩句漫漶不可讀,只有寥寥幾個字勉強可識。除了風(fēng)化造成的題刻漫漶外,游客隨意撫摸拍打石上刻款,導(dǎo)致的字跡模糊、題刻湮沒等情況也同樣不少。
廣東省廣州市九曜園的九石中,有著名的“仙掌”一石,因石上有一尺二寸的巨大“掌痕”和古人題刻而聞名。此石上據(jù)說原有米芾題詩,但乾隆時翁方綱遍尋不得。后來才發(fā)現(xiàn),原來題詩的位置,剛好被一顆老榕樹的根盤纏繞,所以字跡早就磨滅了。
這種問題古今皆有,譬如江蘇省常熟市曾園的古石“妙有峰”上,如今就爬滿了藤蘿,這塊石頭同樣有光緒年間曾樸的題刻。雖說藤蘿破壞力不及榕樹根,但也存在類似的隱患。
眾所周知,底座是石頭保護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但是很多園林古石,因為歷史上多番搬遷,或者年久失查的緣故,底座早已存在不小的隱患。如甘肅省永登縣連城土司衛(wèi)門舊址上的古石,仔細看去,底座僅僅用幾塊石頭填塞,并未將石根部位完整包裹起來,顯然不利于石頭的保護。又如江蘇省揚州市瘦西湖公園的“船石”,傳為北宋花石綱遺物,現(xiàn)也是用幾塊石頭草率支起來的,感覺亦不夠妥當。
有些古石的安全風(fēng)險,是歷史遺留下來的。譬如陜西省西安市的寺院所遺存的古石,石上往往有巨大的裂縫,同時嵌入了數(shù)枚鐵釘。據(jù)傳這是由于一種占卜官運或者科舉成績的風(fēng)俗造成的,據(jù)說如果能將鐵釘敲入石頭是大吉之兆。這種破損雖也具有歷史意義,但如此一來,也給石頭的保護增加了困難。
古石擺放的位置往往有講究,不應(yīng)隨便移易。譬如江蘇省泰州市日涉園的大小“美人鏡石”,擺放在閨房附近,相傳是方便舊時閨秀在石孔中窺探、挑選夫婿。一旦隨意變動位置,就損傷了石頭的文化含義。
但自近代以來,許多古石的位置都發(fā)生了變化,有的只是在園中小移,有的卻在城市間隨意改竄,甚至再三移易。如果有可能,建議讓石頭復(fù)歸原位,以還原它在古代的真實意義。
游客破壞也是致使園林古石受損的常見問題。除了前述因撫摸古石造成的題刻漫漶外,有些古石,甚至淪為了游人攀爬污損的對象。《金陵晚報》2016 年11 月24 日曾報道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玄武湖公園的“童子拜觀音”兩塊石頭,“長期以來并沒有任何形式的保護,游人隨意攀爬、敲打”,即是一例。這兩塊石頭據(jù)傳為北宋花石綱遺物,形態(tài)皆優(yōu)美異常,頗具古韻。如此為世人輕侮,實在令人痛惜。
南京玄武湖公園的觀音石
御苑賞石中,很多都有青銅欄桿的保護
底座安全的古代賞石
如前所敘,許多保護欠妥的園林古石,其價值遠超人們想象。不少甚至是北宋花石綱遺石中的精品。
但目前,真正被列為文物保護對象的園林古石,如山西省代縣楊家祠堂元代“鹿蹄石”、福建省福清市豆區(qū)園的“閑云石”,都是因為與該地方歷史文化緊密相關(guān)的緣故,才引起了政府的重視與保護。
而其余的大量古石,皆因缺乏有力的考證與溯源,導(dǎo)致聲名不彰,無法得到相應(yīng)的保護待遇。因此,保護園林古石的第一步,恐怕就是要做好考證溯源的工作。
為石建亭建館,既能有效遮蔽風(fēng)雨,也能減緩日曬風(fēng)化,是成本最低的有效保護方式。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江蘇省蘇州市網(wǎng)師園殿春簃的冷泉亭內(nèi)“鷹石”。據(jù)《中華古奇石》一書記載,該石1958 年從桃花塢費仲深宅搬遷到此處。就此石如今的保護效果來看,成果是比較理想的。
古石題刻可以借鑒古代碑刻的保護方式。應(yīng)盡早對其進行高精度三維掃描,錄入文獻資料庫,將賞石上的題刻變成可以檢索、分析的數(shù)據(jù),以應(yīng)對題刻漫漶、文獻湮沒的風(fēng)險。
御苑賞石為我們提供了賞石底座保護的絕佳案例。大多數(shù)不但以整石粘合于底座上,且上面還鑲嵌有卵石,為石頭提供了完整、周密的保護。具體做法可參考《御苑賞石》中的圖像資料。
為安全起見,園林管理者應(yīng)定期清理攀爬、依附在石頭周圍的植物,以保護古石不受植物根莖的侵害。
故宮后花園的部分古石帶有造型優(yōu)美的青銅欄桿。實踐也證明,這種做法不但不減損石頭的美感,反而別具古典、隆重的審美效果。而且欄桿的保護,也能防止游人攀爬、撫摸拍打?qū)攀斐傻膿p害。
丹麥一家設(shè)計團隊曾為幾塊古石制作了一種特殊的保護罩。
據(jù)悉,這些保護罩由青銅和玻璃制成,筆直的線條恰好襯托出石頭的曲線,還使兩塊石頭在外形上建立聯(lián)系,并不減少石頭在環(huán)境中的美感。
而且通過科技處理,這些保護罩內(nèi)部的溫度和通風(fēng)均可調(diào)控。在寒冷的天氣里,可以保證石頭周圍不易結(jié)霜。保護罩里還有特制的燈光,以方便游人隨時觀賞石上的題刻文字,也將石頭的輪廓塑造得更為鮮明藝術(shù)。這些方法,或許也可以借鑒性地移入部分園林古石的保護中來。
對于普通石友來說,即便只是在逛園林時,順口向大家講述這些石頭的珍貴處;在見到有人攀爬輕侮石頭的時候,制止這些不雅的行為;在觀賞古石題刻的時候,忍住沖動,不去撫摸拍打。這些小小的行為,積少成多,也是對古石潤物細無聲的愛護。
丹麥古石保護罩
網(wǎng)師園冷泉亭的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