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鷺
月到風來亭和濯纓水閣
蘇州園林多景石,被陳從周譽為“蘇州園林之小園極則”的網(wǎng)師園也不例外。園林之中,稱得上“景石”的,一定是能“得景”的石頭。網(wǎng)師園中概有獨立成景之石峰,與建筑結合之配景,與花木相得益彰之石峰,水邊之石磯諸類。諸類石峰又相互掩映,自成妙趣。石峰與建筑、花木、水體結合,密不可分,構成園景。此外尚有室內陳設之石、書條石和碑刻若干。
中國園林是自然式園林,可這園林中卻又偏偏多建筑。
建筑的自然之氣從哪里來,很重要的就是從景石來。景石甚至可為建筑之根基。月到風來亭,整座亭子就建造在黃石之上,旁邊的小廊也借助景石起伏于水面之上。至于墻基以景石為“根”的,就更多了。
建筑于山林之中,方能得自然之野韻。主體建筑小山叢桂軒便筑于山石構造的“塢”中,假山環(huán)繞建筑:北有高聳的黃石假山,南有小巧的湖石假山,將通透的小山叢桂軒環(huán)繞,成為這四面廳的四面景致。黃石假山巖體峻峭,宛若天然崖岡。既為小山叢桂軒形成北側的天然屏障,又襯托西側濯纓水閣之建筑,山頂還成為眺望全園的制高點。從水面之東、北、西三面望之,高峭聳拔,頗有小山富大氣之妙。假山之中又有小橋名曰“引靜橋”,于山林之中體建筑之妙趣。至于山洞,更是假山的趣味所在。
濯纓水閣和東側的黃石假山云岡
東部的黃石假山
西側院落“殿春簃”之假山,更富妙趣。殿春簃院落僅三處建筑:北側主體建筑殿春簃,西側冷泉亭,東側小廊。殿春簃是前后皆有景石的一座建筑。前有芍藥花臺,臺上置有湖石;右前方的冷泉亭,立于石階之上,亭中又置一靈璧石峰;冷泉亭之南,又有石峰若干。這些景石,主次分明,造就了殿春簃南側的大千氣象。簃北側為一狹小天井,于粉墻前置石,栽竹植蕉,恰成為建筑北窗之框景。
北側五峰書屋位于擷秀樓北,坐北朝南,兩層建筑。硬山頂,哺雞脊,面闊五間。五峰書屋是一處相對獨立的庭院,屋前有回廊,東通半亭,西出竹外一枝軒。另有湖石石級從梯云室前上下樓,幽靜雅致,舊為園主人讀書藏書之所。所謂梯云室,就是登上二樓的假山石級,宛若層層云彩。
庭院東側黃石假山,體量雖小于云岡,卻形成一組完整獨立的構圖,以高高的粉墻作為背景,別有情趣。
云窟的湖石與臘梅
至于山石與植物結合,更富韻味。
云岡黃石假山上的二喬玉蘭,樹齡已200 余年,姿態(tài)虬曲,蒼勁古樸,自然斜出,俯臨水面,伸向濯纓水閣翹角之上,3 月開放之時,花朵內白外紫,色彩奪目。樹借山勢而高聳,山憑樹姿而妖嬈。云岡山上還有青楓、紫荊、蠟梅、桂花等植物,仿佛山之毛發(fā)。看松讀畫軒太湖石花臺內,植有古柏、黑松、白皮松、羅漢松、海棠等。植物有了湖石花臺的鑲邊,也就有了根基,絲毫沒有唐突之感。云窟圓洞門一隅的山石叢中,立有一株臘梅,山石與花姿相映成輝??傊?,與蘇州其他園林類似,網(wǎng)師園的植物多與山石結合搭配,特色突出。
看松讀畫軒的室內景石陳設
石磯與水搭配,是蘇州園林的又一特征。網(wǎng)師園非但不例外,而且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網(wǎng)師園的水,面積不大,卻十分集中,以達到“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周圍山石建筑環(huán)立。水畔筑有石磯,作為水體與平地的過渡。石磯逐層下跌,最后伸入水中,這實際上是為了調節(jié)水位的需要而設置的。豐水季節(jié),水位較高,可以淹沒部分石磯;枯水季節(jié),水位較低,可以露出部分石磯。這樣,無論水位高低,都可以實現(xiàn)水面與平地的自然過渡。石磯上又半掩半露地種植迎春之類的植物,將石磯的一部分覆蓋起來,形成層次上的變化,使得石磯不顯單調。
除了與建筑、植物、水面搭配的景石,網(wǎng)師園中還陳設了大量的石景。歷年的陳設雖有所變化,卻都離不開景石作為陳設。例如,有大量的大理石掛屏、圍屏,分別分布于轎廳、大廳、內廳、集虛齋、琴室等建筑之內。石玩亦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如大廳中的八音石,集虛齋中的八音石,看松讀畫軒內的英石、松化石、靈璧石、木化石,鐵石山房中的音石。這些室內的陳設,隨時間推移而不斷變化,豐富了網(wǎng)師園的空間。
從引靜橋眺望全園景石環(huán)繞花團錦簇的網(wǎng)師園
此外尚有大量的書條石、碑石,分別為位于萬卷堂西廊的網(wǎng)師園記,網(wǎng)師園序,網(wǎng)師園詩;月到風來亭西廊的蘇東坡詩,節(jié)臨褚遂良《孟法師碑》,旭日居士詩,誦經(jīng)偶識,題臨泉齋,黃庭經(jīng)節(jié)錄,網(wǎng)師園記、題及詩;琴室西廊的《谷日作》等四首,魏之琇詩,臨鐘繇諸帖,王無功答馮子華書,放翁題跋《瘞鶴銘》,《樂志論》,臨《快雪時晴帖》,張廷玉《偶吟》四首,蘇東坡詩,《春情即事》詩;竹外一枝軒西廊《劉招》等。
景石,顧名思義,成景、得景之石。網(wǎng)師園景石,將整個園林建筑的室內外貫穿為一體,滲透到園居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稱我國私家園林景石構園的精彩華章。
斗轉星移,時光荏苒,園林建筑的形態(tài)在變化,園林景石的審美在發(fā)展,可是滲透于網(wǎng)師園中的以石造景的基本藝術原理卻古今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