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懷 臧佳克
【摘 要】垃圾填埋場的地下水污染源包括垃圾填埋場運營期間滲漏的滲濾液、滲濾液收集池非正常狀況下滲漏的滲濾液,嚴重影響了地下水的水質。論文對垃圾填埋場的地下水環(huán)境影響評價的特點、過程及垃圾填埋場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Abstract】 The groundwater pollution sources of landfill sites include leachate leakage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landfill sites and leachate leakage under abnormal conditions in the leachate collection tank,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groundwater.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in the landfill sites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 landfill sites.
【關鍵詞】垃圾填埋場;非常狀況;COD;氨氮
【Keywords】landfill sites; abnormal conditions; COD; ammonia nitrogen
【中圖分類號】X705?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7-0047-02
1 引言
垃圾填埋場的地下水環(huán)境影響預測主要考慮的是垃圾填埋場投運后,垃圾的滲濾液及滲濾液收集池在非正常狀況下下滲的滲濾液對評價區(qū)地下水質的影響范圍及程度。滲濾液所涉及的污染因子主要有COD和NH4-N。滲濾液收集池一般都會進行防滲設計,有完善的防滲措施,但滲濾液收集池在非正常狀況下(如防滲膜因系統(tǒng)老化、腐蝕等原因達不到防滲要求),下滲的滲濾液會對地下水的水質產生影響。
2 環(huán)境敏感目標調查及污染源強的確定
2.1 環(huán)境敏感目標調查
地下水環(huán)境敏感目標主要為填埋場下游及側游的水源地、分散式居民取水井。主要調查的是其分布位置,與填埋場的距離,水源地的一級、二級保護區(qū)和準保護區(qū)的范圍,取水井的取水量、取水層位等。
2.2 地下水污染源強的確定
垃圾填埋場及滲濾液收集池入滲量計算參照《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huán)境》中給出的公式進行計算,滲漏率計算方法如下:Q/A=n·0.976Cq0·[1+0.1(h/ts)0.95]d0.2h0.9ks0.74
式中:Q——滲漏率,m3/s;A——防滲面積,hm2;n——防滲面積上的總破損數(shù)量,個/hm2;Cq0——接觸關系系數(shù);d——破損處直徑,mm; h——防滲層上水頭高度,m;ts——復合防滲層中低滲透性土層的厚度,m;ks——防滲材料接觸層飽和滲透系數(shù),m/s。
3 地下水環(huán)境影響預測
垃圾填埋場的地下水環(huán)境影響評價采用數(shù)值法進行預測分析,預測軟件一般選用Visual MODFLOW。Visual MODFLOW是目前國際上最流行的三維地下水流和溶質運移模擬評價的標準可視化專業(yè)軟件系統(tǒng)之一。系統(tǒng)包括水流模擬(MODFLOW)、粒子追蹤(MODPHTH)、水量均衡計算(ZoneBudge)地下水移流、彌散、化學反應(MT3DMS)等模塊。預測過程主要包括水流模型的建立、預測情景的設定及污染影響分析。
3.1 水流模型的建立
根據(jù)垃圾填埋場所在地的水文地質條件,合理確定地下水環(huán)境的影響范圍,并建立地下水環(huán)境影響概念模型及數(shù)值模型。
在概念模型建立過程中,首先要根據(jù)評價區(qū)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特點合理確定邊界條件(一般情況下將評價區(qū)的邊界概化為流量邊界、水頭邊界或混合邊界);其次是調查評價區(qū)內的源匯項;最后要收集含水層的水文地質參數(shù),主要包括含水層的層位、厚度、滲透系數(shù)、孔隙率、給水度等基本參數(shù)[1]。
在概念模型建立完成之后,將概念模型導入數(shù)值模型進行計算,計算完成后將計算的結果與實際調查的水位進行對比,在調整水文地質參數(shù)后再進行計算,直至所構建的水文地質模型與實際調查結果基本相符。
3.2 預測情景的設定及地下水污染影響預測
垃圾填埋場投運后,滲濾液會通過防滲膜的損傷部位入滲地下,所以垃圾填埋場的廢水在運營期間及服務期滿后一定的時間內,會持續(xù)有滲濾液入滲地下。
在檢查滲濾液收集池是否出現(xiàn)非正常狀況時,應注意以下方面。在項目投運后第1年,檢查工程施工情況是否存在漏洞;投運第5年、第10年,檢查收集池底部及側邊防滲材料是否出現(xiàn)老化或腐蝕而導致池中滲濾液入滲地下;并且在一年一度的例行檢修中對滲濾液收集池進行了有效的處理,阻止?jié)B濾液入滲地下。
4 垃圾填埋場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4.1 源頭控制措施
①按照設計要求,做好垃圾填埋場及滲濾液收集池的防滲工作,做好施工期的環(huán)境監(jiān)理及工程監(jiān)理工作,嚴格按照規(guī)范進行施工。②做好垃圾填埋場周邊的雨水導排工作,在垃圾填埋場周圍修建截、排洪溝,確保雨季的洪水不進入填埋場內。
4.2 日常監(jiān)管措施
①對于滲濾液收集池,必須落實每年一次的例行檢查及檢修工作,及時對防滲區(qū)域進行修繕,對水池底部及側邊裂縫和破損的防滲膜進行修補。②將滲濾液收集池分成兩部分,進行輪換使用,一部分使用時,另一部分檢修檢查,以確保滲濾液收集池底部及側邊出現(xiàn)裂縫、防滲材料腐蝕等非正常狀況時,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采取措施進行修繕。③日常監(jiān)測。在填埋場周圍開設例行監(jiān)測井,垃圾填埋場投運后對各例行監(jiān)測井的地下水水質進行監(jiān)測,并將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向社會公示。④風險防控措施。根據(jù)項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質條件,實時監(jiān)測垃圾填埋場所在地的地下水分布層位。當發(fā)現(xiàn)下游例行監(jiān)測井的水質中污染物超標時,立即檢查并分析超標原因,若是由于滲濾液收集池中滲濾液非正常狀況下滲導致的,立即對滲濾液收集池進行檢修,并做好防滲工作。若是由于垃圾填埋場底部防滲層破損導致污染物濃度超標,則需在填埋場下游的最近的監(jiān)測井處進行抽水攔截,將抽出的地下水送至市政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
【參考文獻】
【1】寧立波,董少剛,馬傳明.地下水數(shù)值模擬的理論與實踐[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