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君
[摘 要]
非連續(xù)性文本具有直觀性、簡潔性、實用性和探究性的特點。教師在教的時候應盡量做到:教的尺度要清晰,教的重點要明確,教的方式要轉變,教的形式要有趣。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閱讀非連續(xù)性文本的答題技巧。
[關鍵詞]
小學語文;高年級;非連續(xù)性文本;教學模式;答題技巧
近幾年,非連續(xù)性文本的考查已逐步走進小學五、六年級的語文水平測試卷中。雖然人教版五、六年級上下冊語文都安排了一個單元開展綜合性學習,但由于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重視文化的傳承和熏陶,師生對于非連續(xù)性文本相對陌生,很多老師在教這一類的課文時教學目標有些盲目,總把它們上成看圖說話課、短文分析課或讀背積累課。學生因此也無法在閱讀中檢查自己是否理解閱讀材料,更不懂選擇合適的方法來掌握閱讀材料中的信息,對于此類題目總顯得束手無策。那么,對于非連續(xù)性文本,小學五、六年級的教師要教什么,怎么教,才能適應新時代教育的發(fā)展要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閱讀非連續(xù)性文本的答題技巧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上述問題作以下思考。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非連續(xù)性文本的教學模式
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第三學段(5~6年級)學生能閱讀簡單的非連續(xù)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由此可見,小學階段只需要達到信息提取和圖文對比理解兩個目標即可。教師的任務就是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搜集、整合信息,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總結和反思,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及其成因。
非連續(xù)性文本具有直觀性、簡潔性、實用性和探究性的特點。教師在教的時候應盡量做到:教的尺度要清晰,教的重點要明確,教的方式要轉變,教的形式要有趣。關于這一點,全國群文閱讀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李學茹老師執(zhí)教的《趣讀本草》一課體現(xiàn)了這幾方面的要求,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一)教的尺度要清晰——緊扣“簡”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三學段的“學段目標與內容”中提出:“閱讀簡單的非連續(xù)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币簿褪钦f,小學階段只需要做到信息提取和圖文對比理解兩個目標即可。而李老師也是圍繞這一目標實施教學的。她把教學目標定義為:認識了解中醫(yī)藥文化,借助《趣讀本草》片段文本的閱讀了解非連續(xù)性文本,學習非連續(xù)文本的閱讀方法。
(二)教的重點要明確——學習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崩罾蠋煹恼n,十分注重方法的滲透和運用。圍繞教學重點,李老師設計了清晰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并一一落實,培養(yǎng)了學生四方面的能力:讀——學生選取感興趣的一種植物,快速閱讀發(fā)現(xiàn)有價值信息;找——利用思維導圖,個人獨立完成信息提取;比——小組合作交流討論,比較幾種草藥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進行信息整合;思——思考并嘗試簡單推論??v觀整節(jié)課,老師沒有空洞的說教,沒有過多的話語,教給方法后就把課堂還給孩子們,學生因為有章可循,閱讀自然高效。當學生能獨立完成思維導圖時已經基本掌握了文本內容。這堂課的最后,李老師又通過拓展延伸,走進生活,讓學生利用所學內容,在幾種草藥的功能主治方面與教師進行交流、討論,引導學生閱讀生活中的說明書、地圖、憑證單等,使學生的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方法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與提升。
(三)教的方式要轉變——緊扣“學”字
由生活中常見的感冒藥引出本草綱目,再引出非連續(xù)性文本的概念,又聯(lián)系生活拓展了其他非連續(xù)性文本的呈現(xiàn)方式。老師畫思維導圖作示范,教給學生讀的方法,用思維導圖提取信息,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的特點,再進一步明確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循序漸進,設計巧妙。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勾畫、圈點和畫思維導圖的形式,生成個性閱讀體驗,并在體驗中學會閱讀非連續(xù)性文本的方法,從而獲得個性結論,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的形式要有趣——緊扣“趣”字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李老師的設計也是如此,有實物呈現(xiàn),有文本依據(jù)進行參照,真實、有趣的生活情景成為學生內在的任務驅動,把課堂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語文課必須保持“語文味”,要切實地訓練和提升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李老師在這節(jié)課中巧妙地加入了角色扮演、功效大比拼、為草藥代言等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興趣盎然,切實彰顯了這堂課的語文味。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非連續(xù)性文本的答題技巧
小學高年級語文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側重考查學生獲取信息、分析解釋信息、評價信息以及在不同情境中靈活運用文本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題型以簡答題為主,填空題和選擇題時有出現(xiàn),開放性試題成為亮點??疾閮热葜饕獮椋孩倮斫飧爬ㄎ谋緝热?②提取整合有效信息;③詞句的含義和作用;④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學生要掌握??嫉闹R點和題型,從而更好地應對非連續(xù)性文本的考查。
(一)查看標題,明確主題
文本的標題有的提示了文本的線索,有的表明了作者的態(tài)度,有的說出了事件的內容,有的提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查看標題,可以讓學生快速地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或中心思想。
(二)通讀材料,了解大概
非連續(xù)性文本大多由多種材料組成。各則材料是承載文本觀點的重要載體,通讀時不僅要關注文字材料中的觀點,學生首先要通過默讀或瀏覽等方式,全面了解信息。同時注意圖表材料的內容,整體了解文意,勾畫出和主題相關的信息。
(三)定位閱讀,提取信息
信息有虛實、隱顯之分,明顯的信息容易獲取,而隱含信息分辨較為困難,要善于從字面看出表達的言外之意。閱讀時仔細審讀題干,確定答題范圍,在文本找到相關信息的確切位置,然后在信息區(qū)間篩選關鍵詞提取有效信息,剔除與閱讀目的無關的多余信息。
(四)解讀圖表,處理信息
在非連續(xù)性文本中,文字和統(tǒng)計圖表結合是常見的文本形式,閱讀圖表必須注意的事項有:①表頭。表頭是對整個圖表內容的概括,反映了圖表的主題。②分類、圖例。如統(tǒng)計圖表首先要確定統(tǒng)計的類別,閱讀中,要看縱軸、橫軸的分類情況,這樣才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內容。③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圖表以數(shù)據(jù)或箭頭反映問題,閱讀時要進行縱向、橫向比較,從中得出結論。④注釋性文字。要重視審讀配合圖表而出現(xiàn)的注釋性文字內容,圖表和文字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把握圖表所要傳達的重要信息。
(五)整合信息,解決問題
答題時,學生要在信息區(qū)間篩選關鍵詞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條歸納作答。在表達自己的看法、認識或感受時,要結合文章相關內容精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看法,組織答案時可以采用總分結構,即“我認為……,理由是……”;對于選擇題,要在文本中找到每個選項的出處,仔細比較選項和原文的差別,注意有無偷換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時態(tài)、答非所問、無中生有、強加因果等問題;對于啟示類問題,答題時要注意聯(lián)系文本的主題思想,看文中堅持什么、反對什么、提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針對文中出現(xiàn)的問題、現(xiàn)象,著重回答應該怎么做;對于建議類問題,答題時要緊扣閱讀材料,提出的建議要合理,具有操作性,然后分條組織答案。
非連續(xù)性文本作為信息高度發(fā)展的產物,是未來社會無法回避的文本形態(tài)。學會從非連續(xù)性文本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義的結論,是每個學生應具備的重要閱讀能力之一。為了借助先進的非連續(xù)性文本讀寫知識來改變學生未來的現(xiàn)實生活,學校教育一定會開展更多相關的“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教學實踐,通過各種“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來提升學生解讀綜合性文本的實際能力。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席秋玲.閱讀實踐探索與思考[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17.
[3]王小毅.小學語文分類閱讀教學研究[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6.
[4]張全立.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指導策略[J].小學語文教學,2014(5).
(責任編輯:符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