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9月27日文章,原題:從這個國家跳動的紅色心臟看現(xiàn)代中國的壯麗景象延安是紅軍長征的終點,1935年后的10年里,這里一直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大本營。延安坐落在荒蕪的高原上,上面覆蓋著標志性的黃土。毛澤東在這里成為一名杰出革命家并領導中共軍隊取得勝利。1949年10月1日,毛在天安門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下周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主持近年來規(guī)模最大的國慶節(jié)閱兵式,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在父親去世10年后,尤女士本月第一次來到延安。直到退休后,她才開始更多地了解她父親在這里的經(jīng)歷。當她的父親來到延安時,中國正遭受日本侵略。他曾參加西安的地下文藝表演活動、傳授抗日歌曲,他申請加入了延安魯迅藝術學院。
延安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張小兵教授說,1937年后,延安吸引了大量學者、作家和文藝工作者。在接下來的10年里,有4萬人來到這里,是當?shù)厝丝诘?0倍?!澳菚r的延安可能是中國最有文化氣息的地方,因為很多著名知識分子都來到這里?!睂W生們奔赴延安不僅是希望參加抗日戰(zhàn)爭,也被這里的民主實踐活動所吸引。
“我們將延安稱為新中國誕生的搖籃,因為中國政府的框架是在這里設計并得到試驗的”,張說。延安還是新中國教育體系的發(fā)端,這里曾成立女子學院、軍事學院和職業(yè)學院等思想和技能并重的教育機構。“延安當時擁有非常先進和高質量的干部體系,毛澤東等主要領導人都曾直接給學生講課?!?/p>
《悉尼先驅晨報》記者在延安多次遇到一些黨校的中年學員,他們身著紅軍長征時穿的灰色棉服(如圖),在延安各處革命遺址的戶外聽講座。
67歲的丁先生半個世紀前曾作為知青來到延安。本月,丁先生故地重游?!芭c50年前相比,物質上的變化是驚人的。中國人已從根本上解決衣食住行等問題?!彼f。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外,70歲的馬光明(音)正在與老戰(zhàn)友們合影,紀念他們參軍50周年?!拔覀兣c祖國同歲”,他說,“國家越來越繁榮、越來越強大,中國的國家地位提高了?!薄ㄗ髡呖扑沟佟つ徇_姆,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