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呈現(xiàn)
美是超越時空的,它在時光長河里沉淀,也在廣闊地域間傳播,比如激昂的秦腔、蒼勁的書法、奔放的秧歌……這些傳統(tǒng)文化之美在我們心中從未消弭。請你用筆下文字,記錄屬于中華民族的文藝情懷。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兒女齊吼秦腔。
——題 記
有人說唱秦腔,一是舞臺要結實,以免震塌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
據史載,秦腔“形成于秦精進于漢,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廣傳于清,幾經演變,蔚為大觀”。
秦腔,帶著一股濃濃的秦人味道。
小時候,外婆總喜歡帶我去唱戲的地方,每次她都會搬個板凳,坐在唱臺下聽秦腔。我當時還小,根本理解不了秦腔那個咿呀咿呀的聲音。突然,唱戲的人會大喊一聲,把我嚇一跳,然后哇哇大哭,以至于心里有一塊叫秦腔的陰影。直到十幾歲那年遇見《三滴血》,我才對秦腔有了新的認識。
《三滴血》講述一個糊涂的縣官晉信書斷案不作調查研究,自信書本上“滴血認親”的辦法可靠,從而活生生地拆散了親生父子,又使一對將要結為夫婦的異姓姐弟負屈含冤。最后,這個縣官為了壓服和反駁受害者的強烈控拆,進一步證明自己滴血認親的辦法準確無誤,又把另外一對親父子叫來當堂滴血試驗,終于在鐵的事實面前碰得頭破血流,不得不承認滴血認親實屬荒謬。從那時開始,我喜歡上了秦腔,喜歡《竇娥冤》《三娘教子》……我會纏著外婆讓她給我講秦腔。
別人的童年是安徒生,我的童年卻是秦腔。
秦腔不同于京劇,秦腔的胡板和京劇的京胡相比,表現(xiàn)力更好。京劇的鑼鼓伴奏縱然也是鏗鏘動人,卻沒有秦腔的鑼鼓伴奏更符合劇情表演。
在茫茫夏夜,搬個板凳,坐在戲臺下,聽著那安慰我們靈魂的戲腔——來自幾千年前的吟唱,真是“虎亢震蒼穹,秦洶醒俑宮。腔風神韻吼,勢氣蕩弓虹”。
指導老師 楊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