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填甜
拉丁美洲由于地緣上靠近美國,歷史上被視為美國當仁不讓的“后院”,美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領域影響、控制拉美和加勒比地區(qū)眾多國家,有時甚至直接干預和介入,不準許域外國家染指。近年來,國內外各界學者對門羅主義的研究不斷深入,對門羅主義為拉美國家?guī)淼纳钸h影響做了多方面的分析,本文擬從地緣政治角度淺析門羅主義在拉美不同地區(qū)之間的表現(xiàn)差異及原因。
門羅宣言的提出。門羅宣言的發(fā)表源于美洲獨立運動,美國在世界上率先承認了拉美國家的獨立。1823年,美國第5任總統(tǒng)詹姆斯·門羅在向國會做國情咨文時稱,“美國不會干預美洲現(xiàn)有的歐洲殖民地,也不會參與歐洲國家的內部事務,但倘若歐洲國家如果進一步對北美或南美的土地進行殖民,對其政權進行干預,都將視為侵略行為,美國政府將會介入”。彼時的門羅宣言并未引起國際社會足夠的重視,也未被美國政府作為外交政策付諸實踐。
門羅主義的開端。“門羅主義”真正上升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階段,指導美對外政策,始于19世紀50年代。那時,幾乎所有的拉美殖民地已經獲得獨立,擺脫了西、葡、英、法等歐洲列強的殖民統(tǒng)治。隨著美國經濟實力的不斷上升,正逐漸成為世界級資本主義強國,在國際社會需要同歐洲老牌強國競爭商品傾銷市場和原料產地。因此,美國希望通過外交手段,占據(jù)道義制高點,迫使歐洲勢力不再進入美洲。
門羅主義的基本內含有三點,一是要求歐洲國家不在西半球殖民,二是要求歐洲不干預美洲獨立國家的事務;三是保證美國不干涉歐洲事務,包括歐洲現(xiàn)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務。
門羅主義的發(fā)展。后來的歷屆美國政府一直尊奉門羅主義,并不斷豐富、發(fā)展和完善該主義的內涵。1870年代,尤里西斯·格蘭特總統(tǒng)廣義解釋門羅主義,宣稱美洲的各殖民地不應該再被歐洲國家相互轉讓。1895年,美國國務卿理查·歐恩尼進一步增加了門羅主義的對外表現(xiàn)形式,指出美國有權調解拉丁美洲各國的邊界糾紛。1904年,美國第26任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提出了著名的“羅斯?!蓖普摚赋鋈缒硞€拉美國家“不聽話”,美國可以干涉其內部事務,美國有權介入拉丁美洲的觀點極大補充了門羅主義的施用范圍。1933年,F(xiàn)·D羅斯福執(zhí)政期間,放棄了干涉政策,轉而推行睦鄰政策,更加注重通過軟實力來影響和控制拉美國家,本質上還是要鞏固和維護美國在拉美的勢力范圍,進一步完善了門羅主義。
對中美洲國家的干涉
墨西哥。1864年至1867年間,法國拿破侖三世入侵墨西哥并建立傀儡政權。在法入侵墨西哥之初,美因為南北戰(zhàn)爭無力干預。1865年美國內戰(zhàn)結束后,美公開反對墨傀儡政權,安德魯·約翰遜總統(tǒng)派出5萬軍隊進駐美墨邊界,直接威脅法國遠征軍,并且向墨西哥部隊提供武器堅決反對,宣稱此舉違反門羅主義,迫使法國勢力最終撤出,牢牢把控住對墨西哥影響力。
危地馬拉和尼加拉瓜。1954年,危地馬拉民選產生了雅各布·阿爾本斯政府,該政府屬于左翼,對內實行土地改革政策,危害了以美國聯(lián)合果品公司為代表的美資企業(yè)利益。美中央情報局協(xié)助危軍方推翻左翼政府,扶持起親美獨裁政府。
美國中央情報局當時在尼加拉瓜秘密訓練反政府游擊隊,意圖推翻桑定社會主義革命政府及丹尼爾·歐德嘉總統(tǒng)。此事連同其他的事件遭一并揭發(fā)。尼國內戰(zhàn)期間,約有1.4萬人身亡,15萬人流離失所。美中情局局長羅勃·蓋茲為此秘密任務極力辯護,聲稱美國若不介入尼加拉瓜,就是“完全放棄了門羅主義”。
巴拿馬。1983年,美國一手培養(yǎng)起來的巴拿馬“鐵腕強人”諾列加上臺執(zhí)政后,日漸同美國貌合神離。1989年9月,美國對巴拿馬實行經濟制裁,同年12月,時任美國總統(tǒng)老布什以以“保護美國僑民,保護民主選舉和打擊販毒”為由,下令美軍展開對巴拿馬代號“正義之師作戰(zhàn)”的軍事行動,此次行動總共有27000名美軍和300多架飛機參加。諾列加投降后,美國以其涉嫌販毒為由將他押往美國受審關押。
對加勒比國家的干涉
古巴。早在1852年,美國若干政要就引述門羅主義,在國會論說要將西班牙人強行逐出古巴。19世紀末,古巴爆發(fā)了反對西班牙殖民統(tǒng)治的武裝斗爭,西班牙殘酷鎮(zhèn)壓了起義,并進一步加強對古巴的嚴密管控,從而危害到美國資本在當?shù)氐臄U張和經營。1898年2月,美國以“緬因號事件”為借口,發(fā)動對西戰(zhàn)爭并取得最終勝利,自西班牙手中取得古巴與波多黎各。
1961年4月,為將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人民革命斗爭扼殺在搖籃中,美國中央情報局組建了一只1600余人的雇傭軍,在美海軍和空軍的掩護下,在豬灣登陸,三天后被古巴人民軍挫敗,成為美國首次在拉美試圖推翻敵對政府的失敗行動。
多米尼加。1904年,當多米尼加共和國遭到法、意、德、比等債權國武力索債時,西奧多·羅斯福提出“根據(jù)門羅主義的引申”,反對武力恫嚇,并派遣海軍艦只進入多米尼加領海。1907年,美國和多米尼加簽訂條約,代管多海關、財政。1916年,美國派遣海軍陸戰(zhàn)隊完全占領多米尼加,成立親美軍政府。此后,多米尼加多屆政府均受美國控制。1965年,為防止古巴革命在多上演,美再次出兵多米尼加。
格林那達。1983年10月,美國以“保護”僑民為借口入侵格林納達,集中優(yōu)勢兵力,速戰(zhàn)速決,用4天完成了主要戰(zhàn)斗任務,8天之內結束了戰(zhàn)爭,全面控制了格林納達,武力推翻左翼政權,扶植起親美新政府,震懾中美洲國家的左翼政治勢力,對抗共產主義思想在中美洲的滲透和擴張。同時,美國的此次軍事入侵也是自越南戰(zhàn)爭失敗以來的第一次軍事行動。
對南美洲國家的干涉
巴西。1961年,推崇民眾主義的古拉特接任巴西總統(tǒng),上任后實行一系列社會改革,包括限制外資,對石油及石油產品實行國家壟斷,并將美孚石油公司收歸國有。古拉特政府與蘇聯(lián)恢復外交關系,反對將古巴開除出美洲國家組織,并積極發(fā)展與中國的貿易關系。美國對古政府的一系列做法耿耿于懷,唯恐巴西成為第二個古巴。1964年,在美駐巴使館和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秘密活動下,軍隊中右翼分子發(fā)動政變,推翻了古拉特政府,建立起親西方的軍事獨裁政府。
智利。1970年,作為信奉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家,阿連德代表左翼政黨聯(lián)盟“人民團結陣線”參加智利大選并最終獲得勝利。阿連德政府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通過民主選舉方式贏得執(zhí)政權的社會主義政府,美國受到極大震動。尼克松政府開始通過隱蔽行動方式,從政治、經濟和宣傳等多方面對智利進行干涉,積極策動政變,謀求顛覆左翼政府。美國在世界范圍內全力打壓作為智利主要出口資源的銅礦價格,導致國際銅價大幅度下跌20%,給阿連德政府造成了極大的經濟壓力,使得新政府各項改革措施舉步維艱。美國同時運用多種宣傳手段詆毀阿政府,向反阿連德的非馬克思主義政治集團及其控制的媒體提供秘密的資金支持。在智利社會日益動蕩的局勢下,美最終挑唆智利軍方發(fā)動政變,顛覆了阿連德政府,阿連德在政變中身亡。
美國直接軍事干涉發(fā)生主要集中在巴拿馬運河以北。美國對拉美干涉的幾次重大軍事行動,如古巴“豬灣”事件、入侵巴拿馬、糾集聯(lián)合部隊入侵多米尼克和格林納達等,如按地理劃分,均發(fā)生于現(xiàn)在的巴拿馬運河以北,屬于中北美和加勒比地區(qū)。對于該地區(qū),如發(fā)生有損自身利益的政治事件,美往往不計代價,甚至訴諸武力解決。
美在南美干涉以經濟封鎖和秘密外交為主,與美對其他國家做法并無明顯差異。對委內瑞拉、玻利維亞等南美國家,美國綜合運用了經濟封鎖、政治孤立等手段,并積極扶持反對派,但沒有像對待中北美和加勒比小國一般直接出兵。對巴西、智利等國家,美國也是躲在該國軍方背后,通過秘密外交的形式挑唆反對派,以達到顛覆政權的目的,與美國在中東、歐亞地區(qū)的做法并無差異。
經濟上控制、文化上滲透是美國對中北美和南美國家的通用做法。無論墨西哥、巴拿馬等中北美國家、格林納達、多米尼加等加勒比島國,還是秘魯、厄瓜多爾等安第斯國家、巴西、智利等南椎體國家,無一不是美國資本、價值觀和文化的重要輸出地。經過兩百年影響和控制,美國因素已經深深滲透入到相關國家的方方面面,深遠影響了拉美獨立以來的國家建設和經濟模式??梢哉f,今日拉美各國的社會經濟面貌無不與美國影響有關。
造成上述美在巴拿馬運河南北地區(qū)實行門羅主義內容差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國家實力的差異。巴拿馬運河以北,除墨西哥外,基本為中美地峽小國和加勒比島國,國小勢微,缺乏戰(zhàn)略縱身,同時在國際社會聲音微弱,容易成為大國相爭的犧牲品。巴拿馬運河以南的南美洲國家,普遍體量較大,在國際社會具有一定影響力,美國無絕對把握難以直接出手,只能在臺下搞秘密外交式的幕后交易。
二是距離遠近不同。雖然同屬拉美,相比南美洲國家,中北美和加勒比國家距離美國本土更近,美國易于通過軍事手段進行打擊,并速戰(zhàn)速決,實現(xiàn)軍事干預效果和利益的最大化。而南美國家戰(zhàn)略縱身較大,美國如實施軍事行動難度極大。
三是冷戰(zhàn)因素的現(xiàn)實影響。由于古巴的存在和前蘇聯(lián)在中北美和加勒比地區(qū)與美戰(zhàn)略競爭的影響,美對該地區(qū)局勢高度關注,投入大量資源對蘇古勢力進行遏制,將中北美和加勒比地區(qū)作為抵御蘇聯(lián)勢力向美國本土擴張的最后一道屏障。
以上因素,直接導致了門羅主義在拉美不同地區(qū)的表現(xiàn)異同。總體看,門羅主義可以巴拿馬運河劃界,巴拿馬運河以北,屬于美國核心利益區(qū),必要時美國可以施行軍事干預等一切手段,以確保自身利益。對于巴拿馬運河以南地區(qū),美國的影響力漸弱,甚至與全球其他地區(qū)并無明顯區(qū)別,在美全球霸權頂峰的20世紀后半期,也只能依靠“秘密外交”手段對有關國家施行政權顛覆。因此,可以看出,中北美和加勒比地區(qū)是美國實行門羅主義的核心區(qū)域。
參考文獻
[1] 鄭文翰.《軍事大辭?!穂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315-318
[2] 徐世澄.《拉丁美洲現(xiàn)代思潮》[M]. 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10:64-71.
[3] 崔桂田,蔣銳.《拉丁美洲社會主義及左翼社會運動》[M]. 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13:225-230.
[4] 愛德華多·加萊亞諾.《美洲被切開的血管》[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9-14.
[5] 萊斯利·貝瑟爾.《劍橋拉丁美洲史》[M]. 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1998:251-258.
(作者單位: 外交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