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繪華夏風采 奏時代樂章 “華夏風采

2019-10-10 06:04徐文正
音樂生活 2019年12期
關鍵詞:弦樂交響樂交響曲

徐文正

2019年11月1日,由中國交響樂發(fā)展基金會、陜西省音樂家協(xié)會、陜西趙季平音樂藝術基金會、陜西省交響樂協(xié)會、廈門愛樂樂團主辦的“華夏風采——崔炳元交響樂作品音樂會”在廈門大學科藝中心音樂廳舉辦,這也是著名作曲家崔炳元先生繼北京、天津、南京、西安、昆明之后舉辦的第八場個人交響樂作品音樂會。

崔炳元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尤其是在交響樂創(chuàng)作方面成果豐碩,佳作不斷。他秉承“讓交響樂活在音樂廳”的理念,堅持寫“讓老百姓聽得懂、愿意聽”的作品,做交響樂的“家常菜”,受到專家及聽眾的廣泛好評。

當晚的音樂會由序曲《九曲秧歌黃河陣》、交響音畫《姑蘇人家盡枕河》、第三交響曲進行交響曲《獻給云南陸軍講武堂110周年》、第一交響曲《盛京故事》節(jié)選、第二交響曲《成都》節(jié)選等五部分組成,曲目的安排非常具有邏輯性,整場音樂會就像一部巨大的交響樂,張弛有序,起伏跌宕,峰回路轉,體現了起承轉合的原則,非常符合聽眾的審美習慣。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作品的選擇是非常具有特殊含義的,從題目就可以看出每個作品所代表的地理位置:陜北、江蘇、云南、沈陽、成都,分別代表了西北、東北、江南、西南等,包括大半個中國的版圖,用交響樂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中國的風貌,這在中國交響樂歷史上可以說是首創(chuàng),此次音樂會的曲目也可以稱作新時代的中國交響曲,交響樂版的“我的祖國”組曲。

作為音樂會開場的序曲,《九曲黃河秧歌陣》顯示了一個不凡的氣勢!樂曲采用陜北音樂素材,由歡騰熱烈的氣氛開始,經過中間的舒緩悠揚,逐漸推向恢弘的高潮。作品對民歌素材的運用頗具匠心,如何使原本方正封閉式的民間歌曲交響化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題,如果僅僅運用原民歌在不同樂器之間循環(huán)演奏,加上其他樂器的伴奏而形成的改編曲已經不適應交響化的需要,若要既保留原民歌風味又適合交響化的展開,就必須在兩者之間尋找一個橋梁。崔炳元經過長期的探索,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對原民歌采用了多種技術手段進行擴充與發(fā)展,從而形成了一個個不規(guī)則的結構增加作品的張力,不僅使得原民歌的特色加以保留,且在此基礎上增加新的音調,造成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

民間打擊樂的運用更增加了作品的民族風格以及歡快熱烈的氣息,銅管的運用也是此作品的一個特色,為作品增添了雄渾的氣勢:弦樂悠長的旋律加上管樂色彩絢麗的和聲讓作品充滿畫面感,最后短小的快板段落不斷重復著一個具有動力感的動機,這個動機在不同樂器組織間來回流動,引出了兩名嗩吶演奏員站立起來吹奏出一個高亢嘹亮的樂句,使歡騰熱烈的氣氛更加高漲,站立起來令嗩吶更加具有了一種穿透力,而且作為一種行為,也突出了作品的民族氣息。

在人們還沉浸在熱烈的黃土高坡之時,交響音畫《姑蘇人家盡枕河》將人們引到了姑蘇域外的小橋流水人家。這是作曲家應蘇州交響樂團委約而作的一部以蘇州這座城市為題材的交響音畫。題目取意唐代詩人杜荀鶴的《送人游吳》中的“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句子,描寫的美麗的蘇州城的人文及自然景色。作品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慢板),描寫“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的水鄉(xiāng)景色,音樂素材選自昆劇《牡丹亭·游園》片段,主題在木管樂器的引子后,分別由長笛、小提琴、大提琴上奏出,優(yōu)美舒緩,高雅清秀;第二部分(小快板),描寫“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的市井風俗,音樂素材來自評彈中三弦與琵琶的個性音調,清新活潑,生動靈活;第三部分(較慢的行板),是第一部分的變化再現,將前兩個部分素材進行融合,描寫了“遙知未眠月,鄉(xiāng)思在漁歌”的情感,獨奏大提琴以悠長而又帶傷感的樂句形象第表現了“鄉(xiāng)思在漁歌”的情思。

此作品中,作曲家豐富嫻熟的手法與表現內容的完美結合產生了色彩斑斕音響,尤其引子部分樂器組之間的交融和連接具有的水墨畫效果,隨后的發(fā)展更是引人入勝,作曲家運用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常用的展衍的手法展開樂思,好似漫步姑蘇城中,滿目美景盡收,耳畔是富有江南風味的小曲兒,大提琴撥弦演奏的蘇州評彈別具風味,充滿江南氣息。

隨之而來的第三交響曲進行交響曲《獻給云南陸軍講武堂110周年》則將剛剛入耳的柔美氣息一掃而空。作品運用奏鳴曲式寫成,小號獨奏和弦樂聲部高音區(qū)及中低音區(qū)的和聲式進行構成的引子將聽眾帶入久遠的回憶,隨后小軍鼓由弱到強的敲擊則喚醒了人們警惕的耳朵,一段由云南陸軍講武堂的軍歌《云南首義紀念歌》為素材構成了旋律在樂隊各個聲部之間穿插進行,這種肖斯塔科維奇進行曲式的手法在此地用的非常恰到好處;副部素材來自《滇聲》,由銅管聲部奏出;展開部是一種插部式寫法,分為兩大部分,以新的主題素材及慢板和急板構成,向聽眾展示了云南講武堂滄桑而輝煌的歷史:再現部以長笛和圓號奏出引子的主題,并從木管聲部開始的賦格段,將前面的素材再次展開,造成了一種此起彼伏、前赴后繼的效果,同時也引入體現時代的新主題并變奏發(fā)展,表達了對革命前輩的敬意,最后在壯麗的“黃鐘大呂”中結束全曲。

下半場由兩部重頭大作:第一交響曲《盛京故事》第二、四樂章和第二交響曲《成都》第五、七樂章的構成。

第一交響曲《盛京故事》作曲家應沈陽交響樂團委約而創(chuàng)作的以沈陽市為題材的作品,由四個樂章組成。第二樂章“‘九一八祭——抗日英靈的挽歌”是一首為弦樂與豎琴聲部而作的作品,采用變奏曲與三部曲式的混合結構。關于這個樂章,作曲家曾說:“任何一個國家的偉大音樂作品中都有對英雄的禮贊,記住歷史不是強調仇恨,我更希望通過音樂緬懷那些在戰(zhàn)爭中逝去的英靈。”

作品開始由弦樂組奏出一個葬禮進行曲般的樂段,好似人們在為遇難同胞默哀,旋律節(jié)奏緩慢,音樂在悲痛中蘊含著一股抗爭的力量。隨后這個樂段經過不同樂器、不同音區(qū)的八次變奏,從各個層面表達了樂思,在第四變奏中出現了一個堅定的動機,成為一種具有強烈推動力的因素,隨之而來的變奏五、六則用弦樂四重奏方式奏出,更是具有一種深沉、壓抑而又蓄勢待發(fā)的力量;第七變奏再次出現了第四變奏中“堅定”的音型,并引向結尾。作品細膩地表達了對英靈的緬懷,在首演時即是觀眾反響最強烈的部分,引起了強烈的共鳴。

隨后,樂隊演奏了交響曲的第四樂章“滄桑與振興——為老工業(yè)基地而作”,將聽眾的情緒又帶入一個激昂奮進的氛圍之中?!扒笆虏煌笫轮畮煛?,若要不受欺辱,唯有奮起直追,努力超越,這也是本樂章要表現的內容。作品由“滄?!?、“振興”兩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滄?!笔且粋€小型的復三部與變奏的混合結構,開始即出現了一個由連續(xù)小二度、純五度上行音程構成的極富個性的主題,由圓號、弦樂及全體低音聲部三次進行之后,經過小號與長笛的連接過度,由弦樂再現,回顧了滄桑的過去。

銅管號召性的音調將作品引入“振興”段落。弦樂奏出堅忍不拔、頑強前行的主題,極具力量感,表達了人們奮進的精神,之后由銅管聲部奏出昂揚奮進、步入輝煌的對比主題,經過一系列的發(fā)展,在尾聲又出現第一主題的素材,由全體管樂及管鐘等打擊樂器奏出,全曲在壯麗輝煌的全奏中結束。

同樣是為一個城市而創(chuàng)作的由七個樂章組成的第二交響曲《成都》卻有著完全不同的面貌,這從本場音樂會所展示的兩個樂章中可以一見端倪。

第五樂章“三國圣地武侯祠”是為了紀念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諸葛亮而創(chuàng)作,展示了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雄才大略。這是一個形象地表現戰(zhàn)爭場景的樂章。樂曲開始即由中國大鼓發(fā)出震天的敲擊,長號低音區(qū)發(fā)出吶喊,營造出了慘烈的戰(zhàn)爭氣氛,隨后大提琴齊奏出一個騷動的段落,仿佛是大戰(zhàn)前各自的排兵布陣,緊接著樂隊全奏出快板主題,在打擊樂的有力配合下,展示出一幅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場面;中段的柔板是一個對比性段落,弦樂用弱力度奏出一個持續(xù)的音型,好似站在硝煙尚未完全散去的戰(zhàn)場上發(fā)出的感慨;第三段是第一段的變化再現,但從情緒上來講,比第一段更加緊張激烈,在小軍鼓連續(xù)密集節(jié)奏的敲擊背景下,小號奏出戰(zhàn)爭主題,長號、圓號予以呼應,結束處銅管聲部用滑音方式發(fā)出強烈的“吶喊”,木管與弦樂緊密的三連音進行,中國大鼓再次發(fā)出震天的敲擊,進入散板,樂隊全奏達到全曲的高潮。

第七樂章“都江堰三賦”是一首壯美的頌歌!作品采用了一個“漫步動機”的旋律作為一個紐帶將描寫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三個部分(三“賦”)連在一起。分別用了流動性、歌唱性以及激昂性的音樂展示了都江堰三個不同地段的景色,其中木管輪流奏出的小三和弦加外音分解進行流動的音型、弦樂歌唱性的旋律、中國大鼓等打擊樂奏出有力的節(jié)奏等非常激動人心;中間部分,圓號奏出了空曠悠遠的旋律,好似一個穿越古今的畫面出現,同時也是象征著都江堰工程的浩大,好似對這個人間奇跡的俯瞰,銅管奏出高亢的旋律,在木管呼嘯的音型時隱時現,恰似一朵朵不斷飛濺的浪花,而弦樂寬廣、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則表達了作曲家內心對這個工程的歌頌和對古人的由衷敬仰。隨著織體的不斷加厚,和聲張力逐漸增強,將情緒推向高潮,在雄偉輝煌的樂隊全奏中結束全曲。

這場音樂會展示了作曲家崔炳元極強的學控交響樂隊以及對作品風格把握的能力。作品題材廣泛,引領聽眾從陜北黃土高原九曲秧歌黃河陣出發(fā),轉道盡枕河的姑蘇人家、彩云之南的講武堂,再遠去白山黑水的老工業(yè)基地沈陽,最后落在巴蜀都江堰。從作品的風格來看,幾部作品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且每部作品都具有濃郁的中國民間音樂風格,這不僅表現在旋律進行中,更是深深扎根在音樂發(fā)展的思維方式中,通過一陣陣具體的音響傳達給觀眾的是中國悠久的文明之聲。在交響樂語言的選擇上,他結合中國民間音樂以及歐洲傳統(tǒng)交響樂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形成了一種具有濃厚黃土氣息的語言風格,我稱之為“黃土”味道。這種味道在作品中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不時出現的一個個濃重的音響集團,體現在配器上就是幾種音色接近的樂器運用密集排列法奏出的集合體,節(jié)奏有時寬廣有時急促,縱向有時是同節(jié)奏有時則是交叉,形成的一種特殊音響。這種音響有時是一個單獨出現的個體,更多情況下是群體出現的集團化音響,在每個作品中幾乎都會出現,是崔炳元交響樂作品的一個特殊符號。

整場音樂會的作品,既有對歷史的回顧,也有對當下的描寫,更有對未來的展望,作曲家將這一切都凝聚在一個個鮮活的音符之中,構成一篇篇優(yōu)美深情的樂章,描繪了絢麗的華夏風采,奏響了輝煌的時代樂章。

猜你喜歡
弦樂交響樂交響曲
種種疼痛
讓愛傳出去
小跳蛙
我的好媽媽
廚房交響曲
色彩交響曲
晚霞劍影交響曲
人生交響曲
地鐵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