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民
1965年9月29日,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在北京政協(xié)禮 ?堂舉行了一次中外記者招待會,當時領導培養(yǎng)青年人,讓我去看一看這種場合大翻譯是怎么翻的。
這個時候,陳毅在北京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異乎尋常。 ? ?原因有三。一是蘇聯(lián)人在邊界大量屯兵,中蘇關系緊張;二是 ?1962年,我們跟印度人真槍實彈地打了一仗;三是三年自然災害 ?時期,蔣介石號稱要反攻大陸。
當時我在現(xiàn)場,見到陳老總激動起來:“你們都來吧,蘇聯(lián)人從北邊來,印度人從西面來,美國和蔣介石你們從南邊來,我等你們來頭發(fā)都等白了?!睔鈮焉胶?。
毛主席對陳老總這個記者招待會很欣賞。我當時26歲,聽得熱血沸騰。
1969年9月3日,胡志明主席去世,中國的黨政代表團到了河內,李先念同志帶隊。本人是代表團的一個翻譯。
蘇聯(lián)代表團的團長是柯西金。
我們到了河內之后,代表團有一條紀律,見了蘇聯(lián)人不理。葬禮結束之后,柯西金通過越南方面把話傳過來,說我能不能在回國途中經停北京機場,會見周恩來總理。
先念同志一聽,馬上向北京的毛主席、周總理報告這個事情。等北京指示來了,同意他經停北京機場,他的飛機已經飛到了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首都的上空,聽了這個消息,調轉機頭到了北京機場。1969年9月11日,中蘇兩國總理在首都機場會晤。
周總理一見柯西金,美國人就說,這兩家怎么談起來了?談什么呢?就開動全部情報機構想了解情況。
搞外交的人都知道,情報固然重要,但是沒有東西能夠取代人和人之間面對面的會晤。1969年12月,華沙舉行了一次南斯拉夫的時裝表演,美國大使去了。時裝表演大使可去可不去,他專門去了,目的是什么呢?想跟中國人接觸,電話也不行,怎么辦?
面對面談。
到1970年年初,中美在華沙恢復了大使級會談。這個時候,中國外交孕育著大變化,我想應當給四位老帥記一大功,哪四位呢?葉劍英、陳毅、徐向前、聶榮臻。老同志都知道,“文革”期間老帥沒什么事做了,當時毛主席通過周恩來總理給他們四位老帥布置了一個任務,說你們議論一下天下大事。
1969年5月到9月,四位老帥坐在一起議論了若干次國際形勢。這四位老帥不簡單,到底是身經百戰(zhàn),看問題入木三分。
他們第一次開完會之后,陳老總就去跟總理報告,說我們四個人要帶一個秘書??偫硪宦爭貢桶櫭碱^了,帶秘書干嘛?陳老總說,我們四個人議論,總得有人幫我們記一記啊。然后總理跟他提了一個人,讓熊向暉去。
熊向暉去了,后來姚廣也去了。他們兩個人做了一些記錄,四位老帥議論半天之后,議論出兩個結論,第一個結論就是講世界。
當時我們認為中蘇一戰(zhàn)迫在眉睫,四位老帥的結論是,第一美蘇矛盾大于中蘇矛盾,第二中蘇矛盾大于中美矛盾。這兩個結論了不起啊,這兩個結論給中美建交鋪平了道路。
陳老總建議說,我們將來要再談的話,不能在波蘭人提供的場所談,因為過去中英美大事件會談都是波蘭提供的場所,中美談了什么蘇聯(lián)人全知道,他全部錄音錄去了。所以,當時正式恢復談判之后,要么在美國大使館談,要么在中國大使館談。
中美關系這個時候孕育著某種變化。尼克松上臺之后,有一次記者問他,你死之前有什么愿望?他說,我死之前想去中國看看,如果我去不了,我讓我的兩個女兒去。
這個消息傳到中國之后,毛主席很重視,當時就把老朋友斯諾請回來了。毛主席跟他長談了幾次,把全文記錄翻譯成英文給他帶回去。針對尼克松想來中國,毛主席說歡迎他來,作為總統(tǒng)來也行,作為旅游者來也可以,談不攏也行,談得攏也行。
這為中美關系緩和做了一個很重要的鋪墊。
(摘自《見識:揚州講壇名家精粹·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