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斌
【摘 要】研究CT和DR對隱匿性骨折的診斷價值。方法:本次的研究對象主要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入院的隱匿性骨折患者47例,分別采取CT和DR進行診斷檢測,并對比兩種檢測方法的檢測結果,對比同一骨折的陽性診斷率。結果:經臨床診斷觀察后發(fā)現(xiàn),CT在診斷隱匿性骨折患者的過程中,在對肋骨、頸椎、胸骨、腰椎骨折的陽性診斷率明顯優(yōu)于DR診斷檢測結果,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CT診斷結果的圖像清晰程度,也遠勝于DR診斷圖像,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臨床診斷隱匿性骨折患者的過程中,采取多層螺旋CT診斷精確率優(yōu)于X光線,在診斷中可優(yōu)先考慮這一診斷措施。
【關鍵詞】CT;DR;隱匿性骨折;
【中圖分類號】R683;R81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7X(2019)19-0055-02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居民生活習慣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骨折患者的增加[1]。而在臨床隱匿性骨折的診斷中,CT和DR診斷措施是應用最為廣泛的診斷手段,可以為后續(xù)的骨折治療提供較好的臨床治療參考依據(jù)[2]。但是,在診斷中不同的診斷方法,其診斷骨折的精準率仍存在差異,為進一步探究不同診斷方法的臨床診斷有效率,我院進行了如下對比實驗。
1.1 一般資料
在本次的研究中,主要選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入院的隱匿性骨折患者47例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齡19~55歲,平均年齡(34.7±8.2)歲,病程1~5d,平均病程(1.3±0.5)d,其中肋骨骨折12例,胸骨骨折10例,腕骨骨折10例,足部骨折8例,腰椎骨折7例。經比較各患者之間的基本資料,P均>0.05,表明具有臨床可比價值。
1.2 診斷方法
在本次的臨床診斷中,所有患者均進行CT和DR診斷,以統(tǒng)計患者的診斷結果。
多層螺旋CT診斷:按照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診斷體位,并按照操作規(guī)定,進行掃描診斷。本次研究中所選用的CT診斷儀為SE16層螺旋CT診斷儀,將電壓調整在110kV,210MA,掃描厚度調整為3mm,在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后,進行記錄分析,而在選擇掃描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患者骨折情況選擇合理的角度,按照患者的骨折部位的橫斷面邊緣部位進行軸向掃描所有掃描結果,均由兩位主治醫(yī)師進行病情分析和判斷。
DR診斷:主要由飛利浦DR攝像系統(tǒng),對患者待檢測部位正面、斜側面進行拍攝,憑借拍照結果,由主治醫(yī)師進行病情判斷。在本次的臨床診斷中,所有的診斷資料,均由我院經驗豐富的兩位主治醫(yī)師進行討論后得出結果。
1.3 對比指標
在本次的臨床觀察對比中,主要以不同診斷方式中,所診斷的陽性百分比,以及掃描圖像中對傷患處的精準程度,作為主要的對比指標。
1.4 統(tǒng)計方法
在本次的臨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中,所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均由SPSS17.0統(tǒng)計軟件來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均由%表達,χ2 進行校驗,當檢測結果P<0.05時,則表明本次的臨床診斷結果,符合統(tǒng)計學研究意義。
在經過不同的診斷方式之后,CT診斷出肋骨骨折12例,胸骨骨折9例,腕骨骨折8例,足部骨折8例,腰椎骨折6例,陽性診斷率為91.49%,相比較DR診斷檢測結果的10例、7例、7例、7例、5例,陽性診斷率76.60%,效果顯著,經比較P均<0.05。且,CT診斷的圖像更為清晰,兩位診斷醫(yī)師在對其診斷圖像的精準性評價上,CT診斷結果,要明顯優(yōu)于DR診斷結果,經對比兩組評分,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伴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居民生活發(fā)生了翻天巨變。私家車、公共交通工具等的逐漸復雜,骨折損傷患者的數(shù)量也在不帶遞增。如何及時做到對病情的診斷,已經成為保證骨科手術治療預后效果的重要保障[3]。而隨著現(xiàn)代臨床技術的不斷進步,在對隱匿性骨折的臨床診斷中采取現(xiàn)代化診斷技術,能夠更好的有助于對骨折具體情況的精確診斷,核對后續(xù)的手術治療都有巨大的提升作用。但是,在現(xiàn)代診斷中不同的診斷方法,對診斷結果的精確性仍存在偏差。其中DR診斷檢測方法,在使用過程中雖然存在較大優(yōu)勢,但也同時存在較大的不足,對臨床病癥的診斷有較大的影響[4]。造成這一主要原因在于,者自身軟組織結構肥厚不利于診斷的精確性,在造影觀察的過程中會差生偽影問題,從而影響診斷結果。而多層螺旋CT診斷技術,則相對而言在精準度上有了較大的提升,其主要特點包括:掃描速度更快、對患者體掃描體位的要求更便捷、可檢測角度更為復雜,對橫斷面的診斷上能提供更為鞏固的信息,并充分完成對患者骨折范圍走向的診斷觀察,因此其診斷精準度更高[5]。
在對本次的臨床診斷結果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CT陽性診斷率為91.49%,相比較DR陽性診斷率76.60%,效果更加顯著,P均<0.05,這說明,在臨床診斷隱匿性骨折患者的診斷中,多層螺旋CT診斷方法,能夠更為精準的檢測出骨折陽性。而在對兩類檢測結果的對比中發(fā)現(xiàn),CT診斷結果對骨折患處的病情精準程度,相比較DR要更精準,為后續(xù)手術治療提供直觀的信息供給。
綜上所述,在對隱匿性骨折患者的臨床診斷中,采取多層螺旋CT診斷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診斷的精確率,同時也能為后續(xù)治療提供更為精準的病情報告,為后續(xù)的手術治療提供相信的手術依據(jù),相對于DR診斷技術其效果更顯著,值得在骨科門診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劉婕,肖錫昌,劉成磊.膝關節(jié)隱匿性骨折的影像診斷分析[J].實用醫(yī)學影像雜志,2016,17(6):484-487.
[2]李玉清,王金財.對比分析多層螺旋CT與DR片診斷外傷肋骨骨折[J].影像技術,2016,28(6):45-46,51.
[3]郭建平.DR平片在隱匿性肋骨骨折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2):175-177.
[4]林家健,鐘艷華,尚來換,等.61例隱匿性骨折的螺旋CT診斷結果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6):1407-1408.
[5]鄧建國,周炎.多層螺旋CT多向調整多平面重組對腕舟狀骨隱匿性骨折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6,26(3):51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