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要領(lǐng)一
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注釋】
1.屈:使人屈服。
【譯文】
百戰(zhàn)百勝,并非最善于用兵的;不打仗而能使敵人屈服,才是最善于用兵的。
【小故事】
巧奪襄陽城
東晉時,后趙皇帝派將領(lǐng)郭靖攻打襄陽城。由于郭靖的士兵沒有東晉的士兵多,所以郭靖沒有讓軍隊正面進攻,而是先停下來,看看情況再作打算。
不久,后趙皇帝給郭靖發(fā)來了密詔。密詔上說:“不要輕易出戰(zhàn),等待援軍到來。郭靖心想:如果我按密詔上所說,等待援軍,堅守不出,那么敵軍肯定會猜出我兵力不足,就會出城進攻。我應(yīng)該想辦法讓敵軍懼怕我軍而不敢應(yīng)戰(zhàn)。于是他命令士兵們在漢水邊洗澡,裝出一副無所顧忌,悠閑自得的樣子。
東晉的軍隊得知后趙士兵如此毫無顧忌地在水邊洗澡,都以為后趙的援軍已經(jīng)到了,根本不敢出戰(zhàn),只好灰溜溜地撤出了襄陽城。
郭靖用他的聰明才智,沒有動用一兵一卒,便占領(lǐng)了襄陽城,不但保存了軍隊的實力,還留下了不戰(zhàn)而勝的美名。
【國學(xué)講堂】
最善于用兵的人,能夠運用智謀不戰(zhàn)而勝。這是戰(zhàn)爭的最高境界,既得償所愿,又保存了實力。
兵法要領(lǐng)二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注釋】
1.伐:討伐,攻打。
2.交:外交。
【譯文】
所以,上等的用兵方式是用謀略挫敗敵人,其次就是用外交手段戰(zhàn)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人,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
【小故事】
范昭探齊
春秋時,晉國想攻打齊國,就派范昭去試探齊國的實力。范昭去拜見齊王,齊王擺下大宴,盛情款待范昭。席間,范昭向齊王提出要借齊王的杯子來喝酒,齊王也沒多想就同意了。齊國的宰相晏嬰心想:大王把杯子借給他,會失掉我國的威嚴(yán),晉國會以為我國怕他們。于是,晏嬰對下人說:“再給大王換一個干凈的酒杯?!?/p>
范昭見此計未成,又生一計。他假裝喝醉,在大廳中央跳起舞來,還讓樂師彈奏成周之樂。成周之樂是周王專用的樂曲,隨便彈奏就是對周王的不敬。如果齊王中計讓樂師彈奏此曲,晉國就可以抓住這個把柄出兵攻打齊國了??墒?,晏嬰又識破了范昭的計謀,說:“我國的樂師不會彈奏成周的曲子?!狈墩崖犃岁虌氲脑捴烙嬛\已被看穿,只好一無所獲地回國了。
回國后,范昭對晉王說:“齊國君臣上下一心,國力很強,我國還是不要出兵為好?!睍x王聽了,便放棄了進攻齊國的計劃。
【國學(xué)講堂】
兩軍對峙時,不一定要等到交戰(zhàn)時才能分出勝負(fù),有時也可以利用外交策略來壓制對方,使他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