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弛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rèn)山。羌(qiāng)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出塞》(又稱《涼州詞》)中的詩句。詩人用大氣磅礴的描述寫出了玉門關的險僻和戍(shù)守邊關的艱苦。其中最后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更是展現(xiàn)了邊關不見生機的凄涼。為什么春風不度玉門關呢?
首先,我們來說說“春風”是什么。春風指的應該是帶來生機的暖濕氣流,萬物復蘇的時候應該也是春夏之交了。恰巧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在這個時候受到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因此春風指的可能是這兩股季風。
東南季風從太平洋吹向中國東南部,而西南季風則從印度洋吹來。這兩股季風從3月左右分別從中國東南和西南進入,之后一路向北,7月左右到達黃河以北地區(qū),9月開始撤退。季風從海洋帶來大量的水分,為所到之處帶去豐沛的降雨,長江流域的梅雨季節(jié)就是因為東南季風的影響出現(xiàn)的。但是玉門關位于西北邊陲(如今的甘肅西北部),四周都遠離海洋,它南面的青藏高原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來自東面的東南季風經(jīng)過長途跋涉,也受到一些山脈的阻擋,對偏遠的玉門關影響很小。
正是環(huán)境的限制,使玉門關一帶成為“春風”到達不了的荒漠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