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彭
桂花是我國的傳統(tǒng)十大名花之一。桂花的名稱很多,因其葉脈形如圭而稱“圭”,因其材質致密,紋理如犀而稱“木犀”,因其自然分布于叢生巖嶺間而稱“巖桂”,因開花時芬芳撲鼻,香飄數里,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
桂花的品種也很多,花期也不盡相同,不論是花開四季、香氣寡淡的四季桂,還是花色深的丹桂,再或是香氣濃郁、花色多為金黃色的金桂,還是香濃花淡、花色多為純白、乳白、黃白和淡黃的銀桂,她們都有這幾個共同的特點:可聞可賞,可入饌入酒,還可御寒靜心。
秋意漸濃,已是花香盈袖,桂影婆娑,迎風獨占三秋。桂樹高潔、貞靜,寓意吉祥美好。古人喜歡桂花已久,凡仕途得志,名第高中者便被稱之為“折桂”;天上人間,花好月圓,桂樹與月亮一起常引人們遐想與遙思,而最使人心頭念念的,是其香。
你是否也聽老成都人說過?成都的桂花花期有三茬,一茬在白露,一茬在中秋,一茬要到秋分后。白露時的桂香最羞澀,小米花剛含苞,得靜靜呼吸才能聞到。
十一長假,也許您曾漫步桂林,“桂樹成林,乃為桂林”。江邊、大橋上、校園、馬路、房前屋后,乃至酒店飯館前,只要有綠植的地方,就有桂樹,單單市區(qū)內,桂樹就有20萬株。韓愈在詩里寫:“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這兒的桂樹依山水而生,自然天養(yǎng),不是矮而單薄,而是高大婆娑的深碧色喬木,蒼蒼茫茫儼然森林。桂林的桂花往往要等到中秋才開,氣溫高的年份,還得等到國慶后。但是只要等來一場秋雨,大大小小的桂樹都冒著星星點點的花蕾,呼啦啦野放著。
有人說,桂花香,才是秋天的靈魂,您是否也認同呢?“怕是秋天風露,染教世界都香?!边@是宋代詞人辛棄疾在《清平樂?憶吳江賞木樨》一詞中收尾的兩句,桂花借著秋天的風露傳播芳香,要使得世界都濃郁芬芳了,這是否也隱寓著詞人有“兼善天下”的宏愿呢?
桂花雖香,卻不易久存,只要一陣秋雨,花便落了大半,香也隨之消逝。許多地方的人們會將桂花收集起來,做桂花糕、桂花糖、桂花藕、桂花茶、桂花鴨等。在湖北咸寧一個小鄉(xiāng)村,一個農家店里,菜式都是尋常食物,但每一道都有桂花,如桂花炒肉、桂花豆腐、雞蛋桂花餅、桂花粥、桂花糖水、桂花糕。實質上桂花不是主角,但若有一道菜若少了它,仿佛失了咸寧“桂花之鄉(xiāng)”的美譽。
在秋天,釀一壇桂花酒更是我國自古以來秋天的傳統(tǒng)。釀制桂花酒,最講究的是花朵要選擇花瓣未完全打開的小花朵,香氣足。而糯米要用當年的新鮮糯米。桂花味辛,《本草匯言》:“散冷氣,消瘀血。”有驅寒暖身、醒脾提氣之效。糯米是米類食品中最滋補的,能補脾補血,釀成米酒后更增添了酒性,能活血。
釀好的桂花酒,稍微溫熱之后喝一小口,整個人都被香甜的桂花浸潤著,很快身體會感受到一股熱氣,身心都溫暖起來。
一是化痰止咳、平喘。用桂花入藥或者是泡茶可以改善咳嗽痰多的癥狀。
二是美容養(yǎng)顏、健胃通腸。人的腸胃不好就會影響營養(yǎng)的吸收和導致毒素的排解不善,而此時若飲以桂花茶則可以健胃通腸,堅持一段時間會有成效。
三是舒緩精神、提高身體免疫力。飲用桂花泡的茶能夠有效的提高身體免疫能力、舒緩精神。
四是治療牙痛和口臭等癥狀。桂花中的芳香物質對于口臭有一定的療效,另外還能緩解牙痛,治療小兒受驚。
五是祛風散寒、養(yǎng)生潤肺、清熱解毒?!侗静菥V目拾遺》中說:桂花,味辛,性溫。它和肉桂、桂皮、桂枝這些在食材中帶“桂”字的食效有相似,都有性溫發(fā)散風寒,宣通陽氣的作用。
秋風十里,風動桂花香,其香氣清雅脫俗,引人駐足凝望,享受片刻清凈與安寧的同時,我們也需知,桂花的生長周期很短,從初開到掉落也就7~10天左右,而且一開則盡,這正應了那句“好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今年,您賞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