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小青
2019年8月9日,90歲高齡的袁隆平盡管身體大不如從前,卻依然“管不住”他那邁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顆向著水稻的心。被稱為火爐城市的長沙,夏季太陽毒辣,酷熱難耐??刹还芏嘌谉?,袁隆平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臉、刷牙、吃早飯,而是下田。每天的第二次“問診”,是大家都只愿躲在空調(diào)房里的“烈焰”中午。第三次、第四次下田,則在晚飯前和晚飯后。
90歲高齡還要不停奮斗,只因為袁隆平有兩個著名的夢想:“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1.心懷夢想。袁隆平院士一直有兩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夢,一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為了實現(xiàn)這個夢想,袁隆平一次次失敗、一次次爬起。即使是90歲的高齡,依然“管不住”他那邁向稻田的腿。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次汗流浹背,多少回痛定思痛,已無人說得清楚,只有他自己清醒地知道?!靶膽褖粝?,腳踏實地”,實踐再次證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終于,一個個難題被他攻破,一項項紀錄被他刷新,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之無愧。
2.不斷超越。袁隆平被國人尊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研究發(fā)明的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乃至世界糧食不足的問題,促進了整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試想:袁隆平如果當初只是安于做一個平凡的大學教師,現(xiàn)在只是安于做一個功成名就的院士,那他還能成功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還能實現(xiàn)夢想么?由此,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在自己工作領(lǐng)域有突出成就的人,無不是敢于超越自我、挑戰(zhàn)自我的強者,他們不安于現(xiàn)狀,努力尋找突破口,把自己置身于整個社會之中,在奮進中升華了自己。
3.淡泊名利。袁隆平是中國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為人類的生存作出了巨大貢獻,可他卻始終堅持做一位躬耕隴畝的農(nóng)夫。在中國,以袁隆平為代表的知識分子,他們年高德劭,充滿赤子之心,有著學者的良知,敏銳的思想,他們把一生獻給了祖國,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淡泊名利,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知識分子應(yīng)有的責任和擔當。
1.“執(zhí)著”二字,說來容易做來難。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科學事業(yè),不求名,不為利,不計個人得失,默默無聞地作貢獻,這種精神高度不是所有人都能企及的。在凡事紛擾中,袁老用一言一行演繹了這樣的傳奇。是什么讓他擁有如此持久的動力?是信念。“我夢見我們種的水稻,長得跟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乘涼?!比沼兴迹褂兴鶋?,袁老在“禾下乘涼夢”中日夜思忖的目標是——讓全世界的人都不再挨餓。
在這個動機、目的、夢想多樣的時代,面對如此純真、又如此偉大的心愿,難道我們不該反思點什么?如果說研究雜交水稻的科學家是為了讓人類不再挨餓,那么人民公仆的夢想是不是應(yīng)該為天下蒼生造福,教師的夢想是不是應(yīng)該讓每一個孩子讀好書,記者的夢想是不是應(yīng)該為百姓代好言,資源掌握者是不是應(yīng)該著力實現(xiàn)利益共享。若如此,便沒有權(quán)力自肥、沒有那么多的越軌和攫取了。
——陳默《是什么讓袁隆平不懈追逐夢想》
2.抬頭做人,要做得端端正正,光明磊落;低頭做事,要做得踏踏實實,一絲不茍。做人與做事本無差別,做人便是做事,做事便是做人。
從赤腳下田,到穿套鞋,再到田邊……時光飛逝,在本該“頤養(yǎng)天年”的年齡,他依然堅持奮斗在科研第一線,依然“管不住”他那邁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顆向著水稻的心。他就是袁隆平,只有幾畝稻田,便開始埋頭做事,一絲不茍地尋找雜交水稻的突破口。我仿佛看到他兩腳插入泥中,埋首觀察水稻的生長;我仿佛看到他正低頭分析著桌上一長串數(shù)據(jù):我仿佛看到他認真地在燈光下鉆入書叢中,尋找知識。正是因為這種認認真真、踏踏實實低頭做事的風格,他才獲得了“雜交水稻之父”的榮譽。低頭做事,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決心和毅力;低頭做事,反映了一個人的信心和行動;低頭做事,突出了一個人的奮斗與拼搏。
在抬頭做人與低頭做事間,我們應(yīng)兩者得而兼之。魯迅先生有句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著甘為孺子?!辈徽绱藛幔刻ь^做人,道德之輝閃耀;低頭做事,奮斗之水揮灑。
——張曦然《抬頭做人,低頭做事》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