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藩
不知不覺中,開學已經一個星期了,今天是周五,又是元宵節(jié),放學后爸爸接我回鄉(xiāng)下過元宵節(jié)。在我的印象中,元宵節(jié)的顏色既是淡淡的綠,又是淺淺的黃。綠,來自于春天的草,一棵又一棵的野草,破土而出,有認得的,但更多的是叫不出名兒的,形態(tài)各異,摻雜其間。那綠,是淡淡的,一點都不顯眼,卻好像有著無窮的生命力,一茬一茬地往外冒。由于前幾日,溫度有點偏高,田野中的油菜花便星星點點地盛開了,放眼望去,嫩黃的油菜花開得正艷,無數個辛勞的背影,在黃色點綴的綠色海洋中此起彼伏。
色,是素雅之色;香,卻是濃濃的甜香。元宵節(jié)前后,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映入眼簾的,是或黃或綠的素雅風景??汕呷氡情g的,卻是從家家戶戶中傳出來的濃濃甜香,狠吸一口,只覺得心尖頓時融化在了這片甜香中。這甜香,來自湯圓的餡料。元宵節(jié)搓湯圓,這習慣多年來都固定不變,但近些年來,人們圖省事,從超市買速凍湯圓,論口感,肯定比不上手搓湯圓。奶奶知道我喜歡吃豆沙餡的湯圓,幾天前就將紅豆做成豆沙,今天包的湯圓每個都是個大餡足,一口咬下去,豆沙的香味涌入鼻間,沁人心脾。
手巧的奶奶還會做紙扎燈,她會找來一些竹子,或削成片或削成條,再把削好的竹片用細鐵絲扎成骨架,外表糊上彩紙,里面裝上蠟燭之后,燈籠立刻生動起來。記憶中,奶奶做得最好的要數那盞公雞燈籠,那高高昂起的頭、大大的尾巴、鮮紅的雞冠、五彩的尾羽,是那般威風凜凜。那年元宵節(jié),我提著奶奶做的公雞燈籠,在家前屋后一通顯擺,吸引了小伙伴們羨慕的眼神,小小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元宵節(jié)的味,也來自那廣袤的野外。奶奶會抽空到田野里挑些野菜回家,洗凈后切碎,拌上新鮮的豬肉,做成早春最合時令的菜肴——春卷,剛炸的春卷要晾上一會兒才能吃,不然會燙著嘴。李時珍稱野菜為“天香菜”,其實只要能熬得住苦,才能嘗得其香。
元宵節(jié),如一盤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嘗的是思念,品的是鄉(xiāng)愁。
‖江蘇省泰州市巨程學校
‖指導教師: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