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嘉
歐洲各國和亞洲的日本在歷史建筑保護方面做得比較出色,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根據時代發(fā)展和形勢變化不斷調整文物和歷史建筑保護法律法規(guī),而且調整的方向都是更加嚴格的管控。
今年5月,日本京都府決定增加歷史性風土保存地區(qū)中的核心地區(qū)認定,增設“歷史性風土特別保存地區(qū)”,目的是加大對歷史建筑的保護力度。位于“歷史性風土特別保存地區(qū)”中的建筑,外立面改變顏色、加設廣告牌等,都需要先向京都府提交申請,獲得批準后才可以實施。這是日本地方政府近兩年來第三次作出加大歷史建筑保護力度的決定 ,前兩次分別是在東京和奈良。
早在1966年,日本就制定了《古都歷史性風土保存特別措施法》,規(guī)定了如何指定“歷史性風土地區(qū)”、限制地區(qū)內的現代化開發(fā),以及政府的相應補償標準等。改建或增建建筑物、開墾土地、采伐樹木、采集土石等,都需要向府縣知事或者市長提出申請。日本各地方政府還頻繁發(fā)布各種保護歷史性景觀、歷史建筑的特別條例。京都府的新規(guī)定就屬于特別條例,一經實施后如果效果較好,那么其他地方政府也可能仿效。
相關法律的不斷增補和細化,可以避免文化景觀、歷史建筑的過度商業(yè)化,保留歷史文化氣息,還可以大幅降低發(fā)生火災等意外的隱患。
日本奈良、名古屋等地的民間組織還經常發(fā)起以保護歷史建筑為主題的運動,旨在號召民眾作出努力,將歷史性景觀完好地留傳給下一代。
法國文化部在今年6月實施新的規(guī)定:注冊在案的歷史古跡的業(yè)主,如果要對名下的歷史建筑等進行改變,必須提前10個月通知文化部,并同時提交實施更改的目的和方案。據法國《費加羅報》報道,法國政府再次加大了對歷史建筑的管控力度——此前的相關規(guī)定時限是4個月。這意味著法國文化部有更多的時間仔細審查歷史古跡業(yè)主提交的方案:擴建、改建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會破壞歷史建筑的文化價值。如果認定方案存在不當之處,那么文化部有權要求業(yè)主修改方案并再次提交。對于二次提交的方案,政府再次享有長達10個月的審查期。
幾十年來,法國政府不斷完善法律法規(guī),加強對歷史古跡私人業(yè)主的管理和約束,從而達到有效保護歷史建筑的目的。這是因為,在法國約4萬處歷史古跡中,有一半左右是私有財產。
早在1943年,法國政府就出臺了有關歷史古跡周邊環(huán)境的法律,規(guī)定以歷史古跡為中心、以500米為半徑的區(qū)域為保護范圍,將保護對象從歷史古跡本身擴大到周邊的建筑。面對城市現代化發(fā)展帶來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及其引發(fā)的一系列后果,法國政府于1962年開始將文化遺產的概念擴大到老城區(qū),把有價值的地段劃定為歷史保護區(qū),納入城市總體規(guī)劃,實施嚴格管理。在歷史保護區(qū)內,即使是私人擁有的歷史建筑也不得隨意拆除、改建或維修。業(yè)主有這些意向,必須向文化部提交申請,經過政府指定的國家級建筑師的咨詢、評估后,對符合歷史建筑保護要求的申請予以批準。1966年,法國政府再次修改相關法律,賦予文化部更大的權力:可以對私人業(yè)主提出要求,對其名下的重要歷史建筑實施特定的維修。1983年,法律確認了法國政府對全國的所有文化遺產負有全面責任,同時規(guī)定相關地方政府必須根據各自的權限履行相應的責任。
法國保護歷史建筑的法律法規(guī)并非只限制私人業(yè)主的行為,也為他們提供支持。法國文化部為私人業(yè)主修繕歷史建筑提供一定的國家資助,每年用于歷史古跡修繕的預算超過3億歐元。
今年3月10日,對于巴塞羅那的卡泰多拉爾加泰羅尼亞酒店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西班牙政府正式把該酒店認定為全國第100家“皇家驛站酒店”,這意味著它進入了國家歷史建筑保護名錄。
很難想象,這樣一座現代化的酒店會成為歷史保護建筑。事實上,這也體現出西班牙政府不斷加大歷史建筑保護的力度??ㄌ┒嗬瓲柤犹┝_尼亞酒店是一座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古建筑,距離巴塞羅那大教堂僅100米。
作為歐洲歷史最為悠久的文化大國之一,西班牙所擁有的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數量高居全球第三位,其中歷史建筑是重要組成部分。西班牙政府另辟蹊徑,探索歷史建筑保護在經濟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開發(fā)出了“皇家驛站”的發(fā)展模式。1928年,西班牙政府認定了第一家“皇家驛站酒店”,此后每年都有歷史建筑被認定,遍布西班牙各個省份。
西班牙所有的“皇家驛站酒店”都是國有資產,負責酒店經營的皇家驛站旅游集團是百分之百的國有控股公司。事實上,有些歷史建筑就是在出現私有化傾向時,被加快了認定為“皇家驛站酒店”的進程。這也說明西班牙政府有意將歷史建筑保護工作置于管控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