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9 月14 日,中國第四代導演吳貽弓因病在上海瑞金醫(yī)院逝世,享年80 歲。中國電影導演的代際劃分里,“第四代”是那樣獨特。他們生在新中國成立前,長在紅旗下,是新中國培養(yǎng)起來的一代藝術家。自1948 年隨父母遷來上海,吳貽弓的生命就與這座孕育了中國電影的城市緊緊相連。他和親人們一同迎來上海解放的喜訊,在上海的許多影院里確定了一生的擇業(yè)方向,又在大學畢業(yè)后承繼了海派電影的文化氣息。
2012 年,已與中國電影、上海電影耳鬢廝磨了60 余載的吳貽弓獲頒中國電影導演協(xié)會終身成就獎?;叵肽且荒?,他的感言里藏著答案:“有人說我是理想主義者,片子里到處流露出理想的色彩。我以前常說,金色的童年、玫瑰色的少年,青春年華總不會輕易忘記,常常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我們是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一代人,那個年代留給我們的理想、信心、誠摯的追求、生活價值取向、浪漫主義色彩等等,總不肯在心里泯滅?!?/p>
歲月厚重,怎樣的能量才能穿透時間,支撐吳貽弓的作品至今釋放著長久的生命力?日前,吳貽弓好友胡曉軍特別撰文回憶他。
2008 年春節(jié)過后,我得了本《花語墅筆記》,扉頁上寫“曉軍,閑時隨便翻翻可也!吳貽弓”。我知他不久前搬進了西南郊的一幢別墅并為其命名,從此逃離危樓鬧市,置身花香鳥語,遂了平生心愿。文章雖無定式,心愿卻是恒常,倘前者是后者的映現(xiàn),便為人文合一。因此文章大半雖為前作,卻被他盡數(shù)收入書中,便是身未有處、心早已處的緣故。我向他致謝,他解釋說,書中雜七雜八,你可只揀有興趣的來讀,是謂隨便翻翻。又說,里面有好幾篇發(fā)言稿,卻并非充數(shù),畢竟也算是自己人生中的重要內(nèi)容,更自忖能做到不說空話套語,無論大會小會的發(fā)言,都離官腔較遠、靠平常心較近,是謂隨便說說。
我一邊聽著,一邊隨手翻著他的新著,不由想起一事。就在前年,他出席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頒獎晚會,作為主席,除要在開頭致辭,還要在末尾授獎,上下臺各兩次。從貴賓室一出來,他就把我坐的邊席占了,說是自己方便,更不擾旁人。有好幾人來勸,他只是含笑微微,并不挪動些些。晚會兩個小時,他始終坐在一邊,我卻坐在中間。
我一邊坐著,一邊不時瞄向他的側面,不由想起一事。那一年,他出席畫家陳逸飛的追悼會并致悼辭,事先表示自己所撰之文,絕不容許刪改哪怕一字,否則寧愿不致辭、不出席。這種情況極其罕見,據(jù)我看來,概是他做人的原則、文化的底線遭到了挑戰(zhàn),不得不猛喝之、堅抗之。我相信一個人的隨意與執(zhí)念,猶如一塊硬幣的兩面。有些人因有太多的隨意,便有了一股極深的執(zhí)念;因有太多的寬容,便有了一個極高的苛求;因有太多的細膩,便有了一種極大的疏淡;因有太多的純白,便有了一抹極鮮的斑斕。這話反過來說,也是一樣,恰如一塊硬幣的兩面,而他們因此顯得不同一般。
更何況他有濃烈的詩人氣質(zhì)。雖然除了歌詞,我從未見過他的詩作,卻堅信稱他“詩人導演”,是最妥帖的。這當然不僅指他的電影富蘊詩意,而更是通過看他的影片,我能感到詩意的源頭并非出自鏡頭和膠片,而是發(fā)自他天性中的詩性。只要天性中有了詩性,那么即使不著一字,也無妨成為一位真正的詩人。倘若詩性足夠濃烈,則能延伸和浸潤到他所從事的事業(yè),尤其是藝術之中。
關于文學和藝術的差異,我以為前者首在求真、次在求美,后者首在求美、次在求真,雖著力有別,卻互為表里,彼此依存而且交融。不過,真畢竟要比美更基本、更重要,所以饒宗頤說:“一切之學必以文學植基,否則難以致弘深而通要渺?!蔽乙詾樵姴粌H是文學的至高點,且能達到藝術的最妙處——只消受輕風一縷,便能身置春意盈滿;只消見純白一片,便能心感五彩斑斕。通過平等的授予和默契的接受,藝術的視聽之娛將會達成文學的心靈之約。
這次他從藝術回到了文學,不是詩,而是文。寫來言平意豐,在自然隨意中見細膩綿密,更在細膩綿密中見詼諧幽默。文中多次出現(xiàn)“怎一個愁字了得”、“兀地不開心煞人也么哥”之類,“也么哥”多見于元明戲曲,相當于“呵”、“呀”之類以加重前意的語氣。以往只知他的古文功底好,如今才知他對老戲也有情,并與一位號稱“笛王”的昆曲名家稱兄道弟,非常親密。
我一邊讀著,一邊為之莞爾,不由想起一事。有時候他高興起來,不但會說“是也”、“然也”,且會哈哈大笑、手舞足蹈。那樣子很像舞臺上洋洋得意的昆曲小生。
轉過年來,正逢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二十周年慶典,市文聯(lián)決定出版一本紀念畫冊,由我擔任主編,并為主席草擬序言。我自然將官樣文章作了詩化處理。文行已終,詩興未艾,順手在末尾加了一闕詞——冬盡君知否?舉頭高處看。嬌柔豐澤玉生煙,香冷徹澄寰。獨放非爭艷,先開得自然。春來何必覓喧闐,純白最斑斕。
詞牌名為《巫山一段云》,顧名即知原述巫山神女之事。我怕他忌諱,特意隱去詞牌,只以小令稱之。
等了幾日后,我去電探詢修改意見。他說文既好、詞更佳,一字不改。剛要掛斷,他順口問起小令的詞牌。我早有準備,如實相告,又說采用此牌意為描摹女子美態(tài),暗喻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乃一位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是也。
后來聽人說,在慶典當晚的迎賓宴會上,他致罷祝酒辭,當場朗誦了這闕小令,只是未提詞牌。當念到“純白最斑斕”時,他的嗓音尤為清亮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