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博
古裝大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剛迎來大結局。除了劇中男女演員的顏值和演技引人注目外,劇中各種稀奇古怪的稱呼也是觀眾討論的焦點。
“主君”不一定指國君
女主盛明蘭的老爹盛紘不過是揚州通判,卻在家里被稱為“主君”。其實這種叫法是有史可考的。先秦時,“君”是下層或晚輩對貴族、長輩的尊稱。后來,“家君”“尊君”這類的稱呼不絕于書,如“君與家君期日中”(《世說新語·方正》)、“此尊君不肯耳”(《晉書·王述傳》),等等。既然君可指一家之主,那么“主君”一詞的產(chǎn)生也就順理成章。
最初,“主君”大多指國君,如“齊景公使人賜昭公書,自謂‘主君”“齊侯使高張來唁公,稱主君”。后來,一家之主、也就是這個家庭的最高長官,也可以用“主君”來稱呼。
把母親喊姐姐也是常有的事
與“主君”對應,《知否》劇里把嫡母喊“主母”。早先,主母一般指一國之主的老母親,后來漸漸演變?yōu)橐粋€大家族里管事的女主人。須注意,主母只是統(tǒng)稱,各種身份的人來稱呼主母,也是有其他稱謂的。比如東漢劉熙所作的《釋名》中說,小妾把丈夫稱為“男君”,把丈夫的原配妻子稱為“女君”。
歷朝歷代對嫡母稱謂很多,有“娘娘”“大人”“姊姊”“家家”“娘子”等。把親娘喊“姊姊”的,是北齊高家。文宣帝高洋的妻子李祖娥被癡情的弟弟長廣王高湛霸占,甚至還懷了孩子,李祖娥羞愧得不敢見以前的兒子,兒子也覺得羞恥,怒斥:“你以為我不知道嗎?姊姊肚子大了,所以不敢見兒子?!彼未層∶C的《頌十玄談·達本》中把親媽喊“娘娘”:“策杖還須遠本鄉(xiāng),未曾舉足見娘娘。多時不隔如今面,子母連天笑一場?!?/p>
“娘子”使用范圍最廣
劇里還逢人稱“娘子”。在歷史上,“娘子”使用度最廣泛,解釋也不相同?!赌洗遢z耕錄》說:“自庶人妻以及大官之國夫人,皆曰娘子。”而翟顥《通俗編》說:“杭人議親帖,蓋當時女子在母家即稱娘子……”如此看來,老公喊老婆娘子,下人稱女主人娘子,姑娘沒出嫁叫娘子,宮里妃子也叫娘子……所有女性稱呼都被“娘子”承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