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露平 鐘光躍 呂建群 陳輝志 董友非 高云洪
摘? ?要:滇屯502在生產過程中多年留種,導致品種退化、米質下降、產量降低、抗病性減弱。在貴州遵義地區(qū),通過多年的研究與試驗,改良了“三年三圃”提純復壯方法,建立了一套滇屯502的提純復壯技術,并提出“一年繁殖多年使用”的原種繁殖觀點。
關鍵詞:中早熟秈稻;滇屯502;提純復壯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16-0052-01? ? ? ?中圖分類號: S511? ? ? ?文獻標志碼: B
滇屯502又名滇秈12號,是云南農業(yè)大學稻作所與個舊市種子公司合作選育出的中早熟秈稻軟米常規(guī)稻品種[1],貴州省于2004年引進,并開始推廣種植。滇屯502在遵義地區(qū)全生育期148 d,株高113 cm,穗長30 cm,每穗總粒數133 粒,結實率88%,千粒重32 g,有效穗數200萬穗/hm2,株型緊湊,米粒細長,稻谷長寬比為3.1,抗稻瘟病,稍感紋枯病,產量常年保持在6.5~7.5 t/hm2。其米飯質地柔軟、香味濃郁,深受人們喜愛。
近年來,以滇屯502等為代表的優(yōu)質常規(guī)稻品種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究其原因有兩點:第一,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稻米品質的要求提高,而現在大面積推廣的雜交稻品種米質偏低。第二,現代農業(yè)土地流轉集中,逐漸出現一批以中高檔大米產品為依托的農場主和米業(yè)公司,對稻米品種要求極高。然而,留種年限過長、機械混雜、自然異交混雜[2]、基因突變、環(huán)境影響等諸多原因會引起品種退化,導致稻米品質下降,產量降低,抗病性減弱。優(yōu)質常規(guī)稻的提純復壯能恢復品種原有的生活力[3],是保持其優(yōu)良種性最重要的技術措施。
筆者于遵義市池坪鄉(xiāng)貴州山至金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基地種植滇屯502多年,結合品種性狀特征改良了“三年三圃”提純復壯技術,以供生產技術人員參考。
1? ?選擇圃
選擇圃要求具有良好的隔離條件,空間隔離需要與其他水稻品種相距500 m以上,時間隔離需要與其他水稻品種開花期相隔25 d以上。田塊要求地勢平坦、光照充足、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偏下,盡量選擇上年種植滇屯502或沒有種過水稻的田塊,杜絕落田谷[4]。田塊肥力均勻,才能使單株在同一水平利于選擇。單粒栽插,在始穗期前,要仔細觀察滇屯502的主要特征特性,如生育期、株高、株型、穗粒形狀等,對比進行去雜,雜株應盡可能搶在始穗前完全清除[5],避免雜株花粉散播。單株應選擇株高和抽穗時間居中且在田塊中部的株系,主要選擇分蘗力強、結實率高、株葉緊湊、主穗和分蘗穗成熟期一致、無病蟲害、無倒伏的單株,最后選擇150個單株,單株全收,單收單曬,并編號。
2? ?穗行圃
穗行圃田塊要求同選擇圃,將上年選好的單株編號,取200粒,單播、單插,注意不要混雜。每個編號栽插1行,每10行栽插原種作對照,株行距20 cm×15 cm。在苗期選擇長勢強壯、根系發(fā)達的株行;在分蘗期選擇分蘗力強、分蘗早的株行;在抽穗期選擇抽穗整齊、熟期適中的株行;在成熟期選擇穗長均勻、結實率高的株行。若發(fā)現某穗行有分離現象或有異型植株,則該穗行全部淘汰。每行單收全收,收獲以后對各穗行進行考種,選擇豐產性好的穗行。經多次選擇,最終選定50行左右,單獨晾曬,分開保存。同時可以按編號淘汰第1年的株系,選中株系種子放于-4 ℃冰箱保存。
3? ?株系圃
株系圃需要的面積較大,可適當縮小每株系的面積,但每株系種植面積不能小于200 m2,田塊要求同穗行圃。上年收獲的50行種子按當地的種植方式種植,不再需要單穗種植,但株系間單獨播種,不能混雜。同時栽插一定面積的原品種作對照,各株系在施肥和田間管理上力求一致[6]。整個生育期間都要注意觀察各株系的表現,對生長不整齊、有雜株的株系,整株系淘汰。選中株系均需田間去雜,每株系收割10 m2單收單曬,收獲后進行考種,產量高者入選。中選株系掌握在35株系左右,株系太少不利于種內雜交,原品種優(yōu)良性狀容易丟失。每株系各留種100 g,存放于冰箱,可多年保存,以備來年絕收無種時用。選中后的株系混種,即可作為原種使用。
提純后的種子能保持和提高滇屯502的優(yōu)良性狀及增產能力。提純后需建立優(yōu)質種子繁殖圃,繁殖圃的種子用于供應水稻大田生產,不能在大田生產中留種。常規(guī)稻的提純復壯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而且不是全種全收,否則原品種的優(yōu)良基因肯定會丟失,所以盡量減少提純復壯次數。如果確實需要再次提純復壯,可以使用冰箱里第一年選擇出來的穗行,進行擴繁后混種。滇屯502儲藏性能優(yōu)良,可一年繁殖后放冰柜多年使用,以減少繁殖代數,減緩品種退化速度。
參考文獻:
[ 1 ] 趙云,簡玉繁.優(yōu)質秈稻“滇屯502”及其高產栽培[J].云南農業(yè)科技,2011(3):57-59.
[ 2 ] 王傳富,嚴志,韋成貴,等.常規(guī)水稻品種的提純復壯[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7(8):81-83.
[ 3 ] 陶志高.提純復壯的局限性原理及其在實踐中的意義[J].種子世界,1987(6):12-13.
[ 4 ] 鐘光躍,蘭發(fā)盛,呂建群,等.優(yōu)質水稻不育系川106A高產繁殖技術[J].種子,2017,36(10):126-128.
[ 5 ] 鐘光躍,蘭發(fā)盛,王小波,等.優(yōu)質雜交水稻川優(yōu)6203高產制種技術[J].雜交水稻,2015(5):20-21.
[ 6 ] 韋民航,周小河,方勇,等.常規(guī)稻品種亞航金占及其栽培提純復壯技術[J].中國種業(yè),2014(11):62-63.
(收稿日期: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