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
如何上好一節(jié)初中數(shù)學復習課是我們每位初中數(shù)學老師所關注的問題。“學展測”模式能夠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nèi)備出一節(jié)高效的復習課。接下來,我從兩個方面,對這一教學模式進行一下闡述:
一、如何設計出高效的學案?
1).梳理課本
在出學案前,把課本中這一章每一個課時的知識點梳理一遍,方便后續(xù)的工作(選題與定題).例如:”勾股定理”一章第一課時的知識點有公式的證明,勾股定理;第二課時:勾股定理的證明,求方格中線段的長度;第三課時:勾股數(sh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四課時:最短路問題與”蘆葦”問題.
2).梳理真題
有了本章的知識點后,找到前兩年的期中真題卷,針對這一章所出的題目進行分析,找到每個知識點所考查的題型,確定出大題與??碱}的考點.例如:初二數(shù)學2010----2011年有關勾股定理這一章的考點選擇題有:勾股數(shù)的概念,勾股定理的運用,逆定理的運用;填空題有:勾股定理的運用,勾股定理與逆定理的綜合運用;解答題有:勾股定理的證明,勾股定理的運用.初二數(shù)學2011---2012年有關勾股定理的考點選擇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數(shù);填空題:逆定理的運用,勾股定理的運用;解答題:勾股定理的運用,逆定理的運用,”蘆葦”問題.
所以,通過對期中真題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勾股定理的運用與逆定理的運用時??键c,所以將其作為”展”這一部分的知識點,其它知識點中的基礎題放在”學”中.有些難度的題目放在”測”中.
3).查找題目
選題時一般我查閱三份資料:
①以前的復習學案
選題前查閱以前的復習學案是最節(jié)省時間,也是讓自己心中有數(shù)的一個好辦法.把以前老師出的學案翻閱一遍后,把認為適合本屆學生的典型題目直接放在自己學案中.
②資料書
在出學案時,手中至少要有三本資料書,將本章的題目仔細的查閱一遍,從中確定出每個知識點的三道或四道題目.
③上網(wǎng)搜題
網(wǎng)絡中的題目有兩個特點:一是 題目的背景比較新穎,可以用來培養(yǎng)學生的讀題.審題能力;二是 有可能超綱,尤其是有關計算的部分.所以,在網(wǎng)上找到的題目在確定作為選題前要自己動筆算一遍.
4)確定題目
針對你所選的每個知識點中3.4道題,選擇最基礎的放入”學”,盡量保證班中A.B層及C層的部分同學可以全部掌握;偏難的放入”測”;很難的放入”測”的后半部分,并且做上標記,將其作為選做.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1).”學”
①獨立改錯:前提條件是已經(jīng)對學案進行了批改,讓學生通過2分鐘糾正因為粗心大意而做錯的題目.
②組內(nèi)改錯:對于較基礎的題目,采用”兵教兵”,C.D層學生的收獲比較大;而對于偏難的題目,可以先四人之間討論,然后再進行”兵教兵”.
③反饋:學生小組內(nèi)改錯進行完之后,小組長的及時反饋可以讓老師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在反饋時可以問小組長三個問題:錯誤較多的題目有哪些?你們小組成員都掌握了嗎?你是如何處理的?另外,當遇到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就應該適當點撥后再進行反饋環(huán)節(jié).
④回顧知識:通過學中的題目,幫助學生梳理回顧本章的知識點,使學生建立清晰的知識網(wǎng).
⑤檢測練習:利用一組簡單的基礎題目,檢測整個學的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掌握情況.
2)“展”
①講解例題:展中的題目如果”小老師”們都能掌握,只是”小學生”有問題,那就可以讓學生之間先進行”兵教兵”,再通過抽查,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并通過捆綁式獎勵法激勵”小老師”幫助”小學生”;如果題目較難,只有部分學生明白,可以讓A層學生講解后,再進行”兵教兵”.
②總結:通過對典型例題的講解,可以讓學生再次回顧并補充學中遺漏的知識點;或者讓學生總結做此類題目的易錯點;又或者歸納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使C.D層學生也能清晰的掌握.
③練習:例題的處理與方法的總結只有讓學生親身體會運用的過程,才能起到更好的鞏固效果.所以,對典例稍作處理加以練習.
④反饋:既然有練習就要有反饋,以此來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而且也可以通過反饋,激勵學生認真完成題目.
注:”展”的方式
一般情況下,對于”展”的方式,我會根據(jù)一道題目的難易程度進行選擇不同的方式.一道題我會分為三種情況:① A.B.C層的大多數(shù)都能掌握;② 只有A.B層能掌握;③ 只有A層或很少幾個同學能掌握.
對于第一種情況的題目:一般我采用搶答的形式,爭取給C層學生一個表現(xiàn)的機會,而且當C層學生講題時,大多數(shù)的同學為了給他找錯誤會比較認真聽課.
對于第二種情況的題目:一般我采用”兵教兵”互助形式(A.B層幫助C.D層),然后抽查”小學生”.以此起到督促”小老師”教,并且通過講對加分的形式激勵”小學生”學.
對于第三種情況的題目,若A層中有近10位同學能掌握,就先以小組為單位,”師師”互教,然后兩人為一組”師生”互教.最后考查B層和C層兩個層次中的部分學生,讓其講給我聽.若A層中只有兩.三位同學能掌握,我就會先不說話,通過手勢分析(幾何題目,利用手指著圖形進行分析),此時A層一般能理解,然后再采用”兵教兵”.若手勢不懂的”師生”組,可以繼續(xù)聽,我把題目再講解一遍,最后再兩人互講.這類題目,一般讓”小學生”選聽,防止他們理解不透而厭學.
3)”測”
①獨立完成: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檢測自己這一堂課的收獲.
②小組核對:通過小組核對的方式,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錯誤.并且在合作與討論中,培養(yǎng)學生條理的思維方式.
③重點講解:對于學生一做就錯,再一看就會的題目,學生自己總結即可;而對于有一定難度的拓展題,應加以講解或點撥.
要上好一堂數(shù)學復習課的任務很艱巨,需要我們做的工作也很多,更多更好的教學模式有待我們在今后的復習課中探索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