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紅
一、軟硬兼顧,營造生命安全環(huán)境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孩子創(chuàng)設健康、生命安全的環(huán)境?!薄碍h(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保?)硬件設施保障:提供給孩子的設施、玩具必須牢固、安全、衛(wèi)生,并定期檢查是否存在隱患。如電源插座安裝高度是否安全,線路有無漏電,桌子、椅子、柜子有否銳角,擺放是否合理,活動器械、玩具是否破損等。只要發(fā)現(xiàn)安全隱患就要及時維修。(2)軟件制度保障:嚴格執(zhí)行家長接送制度、門衛(wèi)管理制度、食品驗收制度、食品留樣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等一系列安全防護制度,在宏觀層面保證孩子安全。
二、拓展渠道,宣講事故危害
只有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孩子耳濡目染安全事故帶來的危害,才能在孩子心中敲響警鐘。以下三種方法簡便易行:(1)圖片展示法:教師應展示車禍、火災、地震等場景及現(xiàn)場救援的圖片,使孩子感受血的教訓,引起孩子“適度的恐懼”。(2)新聞收集法:教師以新聞播報員的身份,每周收集電視、網(wǎng)絡、報刊等相關安全事故的新聞進行播報,讓孩子耳聞生活中安全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危害及救助措施。(3)案例解讀法:教師可將大小安全事故編成一個個通俗易懂的故事片段,和孩子一起分析解讀,尋找原因,商討策略。
三、廣泛收集,傳授安全常識
教師可收集各類安全常識,如安全標志、求助電話、自救小常識等,以課堂教學或日常談話的方式逐步教給孩子。(1)常用救助電話:報警:110、火警:119、急救:120、交通肇事:122等。教師還應讓孩子熟記家里、父母的電話號碼。(2)常用安全標志:讓孩子知道紅色標志是禁止,黃色標志是警告,藍色標志是指令,綠色標志是提示。并且,教師要提醒孩子一定要按標志的要求去做,這樣才能避免危險。教師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設計標志,張貼后處處提醒孩子應該注意的行為。(3)常用安全小常識:如開水燙傷要立刻用冷水沖洗15分鐘,骨折后要保持原有姿勢不移位,流鼻血要靜臥止血,割傷要消毒傷口再作包扎,被狗等小動物咬傷要打狂犬疫苗等等。
如講述交通安全的《紅綠燈逃跑》《小熊的快車》《頑皮猴過馬路》;講述用電安全的《停電了》《太可怕了》《明明家的布告》等。蒙臺梭利早在十九世紀就提出“實踐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并形象地解釋為:聽到了,隨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記住了;親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幼兒園可以為孩子創(chuàng)設模擬情景,組織幼兒進行各類演習。
四、通過活動課加強幼兒的生命安全意識
在課堂下的時候,有的幼兒為了尋找樂趣,就獨自一人去攀登幼兒園的“爬梯”。我們都知道,幼兒不知道自我保護,又加上“爬梯”自身又沒有相關的保護措施,因此如果幼兒一不小心將會釀成大禍,因此老師在這個時候就一定要有所作為。但是,我們不能使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讓幼兒從“爬梯”上下來,這樣只是在表面上制止了他們行為,卻不能起到實際的作用。因此,老師除了要立刻制止以外,還要對其進行一番教育,應該通過簡單的道理來讓他們明白安全的重要性。我們可以舉一個比較形象的例子,比如說我們可以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我們可以這樣問幼兒“:雞蛋如果被媽媽從高處摔下來,雞蛋就會變成什么呢?”幼兒會說:“雞蛋就會被摔壞的?!比缓螅覀兙桶延變簭碾u蛋摔破的事情中轉移到“爬梯”的事件。老師應該接著問道“:那么,你以后還會單獨一個人來爬梯嗎?”幼兒這時就回想到剛才雞蛋的事情,于是他就會在心里產生一些恐懼的心理,這時我們應該聯(lián)想到其他的同樣對幼兒是非常危險的事物。老師應該及時向幼兒說清楚,老師應該說再列舉一下學校其他的對于幼兒來說相對危險的事物,這樣就會在無形中加深他們對攀爬的印象,從而對于一些危險的事物形成一些自我保護的意識。
五、通過安全應急演練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如,發(fā)生地震或大火的時候,由于幼兒的安全意識非常的低,因此,為了能夠讓他們在危險發(fā)生的時候學會自我保護,我們的老師應該定期模擬天氣的變化,并且讓幼兒在模擬演習中學到一些保護自己的方法。讓幼兒在走樓梯的時候,一定要有順序地向下走。在發(fā)生地震的時候,應該讓他們明白建筑物密集的地區(qū)是非常的危險的,讓他們盡量向平坦的地方轉移。另外,在一日活動中的早晨,幼兒入園的老師要及時檢查幼兒所帶的物品,因為幼兒所帶來的物品很有可能是一種危險的物品。如果我們在源頭上就避免了這些潛藏的危險,那么我們就能夠很好地保證幼兒的安全。幼兒在上廁所的時候,老師一定要加強他們的紀律性管理,督促他們按照順序進行排便,這樣就能夠避免發(fā)生一些意外。總之,幼兒安全教育在幼兒園的工作中是重中之重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加強對于他們安全的教育以及安全行為的訓練,這樣才能夠保證他們的安全。
六、教師要隨機利用語言進行提醒與幫助,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安全行為和習慣
生理學家認為:“習慣是自動化了的條件反射?!庇變浩诘纳窠浖毎磻獣r間短,容易形成條件反射,即容易養(yǎng)成習慣。成人應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減少傷害事故的發(fā)生。幼兒年齡小,自覺性和自制力都比較差,而安全行為的養(yǎng)成又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教師在活動中對幼兒的安全問題隨機進行指導與幫助,如,活動前提醒幼兒、活動中對幼兒進的隨機的指導與幫助、活動后進行必要的檢查等,以經常性的提醒、指導、幫助,來促使幼兒良好的安全行為不斷得到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安全行為和好的安全習慣。例如畫畫時頭太低,玩沙時把沙向上揚起等,這時教師要抓住有利時機及時的利用語言對幼兒的行為加以提醒與指導,尤其是在看到幼兒在進行一些相對來說較為興奮、追打、手拿危險品的行為時,教師要對其進行及時的制止,不僅能確保幼兒安全,而且能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個性化的安全教育,幫助幼兒建立起良好地安全行為和習慣??傊?,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內容十分廣泛,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我們要把一些簡單的安全防護知識教給幼兒,增強幼兒的安全防護意識,學習保護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處理生活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緊急情況。
(作者單位:吉林省通榆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