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自鵬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也是一種學術訓練。學術訓練是一種特殊的訓練,是一個從未知到已知再到未知的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從懵懂無知到知之較多,也可以從知之較多到熟練掌握。
一、學術訓練都訓練什么
學術訓練是通過不同的內(nèi)容和途徑對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施加影響的。
一是訓練知識獲取的方式。學生知識獲取的方式有多種,比如:按照學習的主體,有主動式知識獲取和被動式知識獲?。话凑丈鐣煌绞?,有交互式知識獲取和自主式知識獲??;按照學習策略,有死記硬背式知識獲取、條件反射式知識獲取、類比學習式知識獲取、傳授式知識獲取、演繹式知識獲取、歸納式知識獲取等方式。
二是訓練各種習慣的養(yǎng)成。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學術訓練對學生各種習慣的養(yǎng)成作用尤其明顯。比如學術訓練中至少可以訓練學生提前預習的習慣、認真聽課的習慣、獨立自學的習慣、自主思考的習慣、嚴謹治學的習慣等等。這些習慣實際上也是學生個體社會化的過程。
三是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學術訓練最重要的作用是訓練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要通過學術訓練使得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記憶能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演繹能力、判斷能力、概括能力、綜合能力都得到提高,更主要的是要使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是訓練克服困難的意志。學術訓練不僅能夠增進學生的智慧,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百折不撓、愈挫愈勇的意志。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常常是鮮花伴著荊棘,一帆風順的學術生涯或者人生是不多見的。學生能夠在學術訓練中勇于克服困難,勇于爭取勝利,是比現(xiàn)實的智慧還要重要的事情。
二、如何開展學術訓練
學術訓練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要改進學術訓練的效果,需要創(chuàng)新學術訓練方式。
一是要開展研究性學習。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到《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
二是倡導課堂教學民主。教學民主是指在教學中采用民主式教學。有專家指出,民主式教學通過教會學生自己學習或自主學習,通過教師教的逐漸減少以及學生學的逐漸增加,完成從“扶”到“放”的教學全過程,最后達到“教是為了不教”。
三是反思學術訓練手段。學術訓練手段是指為了達到訓練目的而采取的合適的訓練內(nèi)容和訓練方法。在教學中究竟選擇哪些教學內(nèi)容訓練學生,選用哪些訓練方法訓練學生更為有效,需要認真研究和改進。
反思學術訓練手段應該注意訓練內(nèi)容和方法的目的性、教育性和科學性。要明確訓練應該達到的目的,關注訓練手段的教育作用,并不斷改進訓練手段的科學性。
四是提高學術訓練效果。學術訓練效果應是效能和結果的有機統(tǒng)一。什么是效能?此處效能是指訓練的效率和能力。效能是衡量訓練結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據(jù)。有人說,效能是效率和目標相乘之積,是說我們不能片面地追求效率,效率高不代表目的就可以實現(xiàn),有了目標再乘以效率才是達到目的的有效方法。
因此,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學術訓練的效能,以保證訓練取得好的結果。
總之,學術訓練十分重要,其效果將影響孩子的一生。提高學術訓練效果,一定要目標在胸,注重效率,立足當前,兼顧長遠,不斷提高訓練的長遠效果和效益。
(責任編輯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