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霄 詹歡 游延軍
摘 要 通過對6中藥劑對紋枯病的防治試驗結果來看,各處理藥劑對紋枯病均有防效,其中以揚彩最好,其次是愛苗、戊唑醇和井岡霉素混用制劑,可在生產中推廣
關鍵詞 小麥;紋枯病;藥劑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設在九分場試驗地,地勢平坦,肥力中等,前茬作物為玉米,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qū)長10m,寬2.75m,肥料使用及蟲害防治同大田。
1.2 供試品種為鄭麥9023,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七個處理
1.4 田間種植圖
1.5 試驗方法
分別于11月20日(分蘗期),2月10日(返青期),使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進行藥劑噴施。于3月中旬、4月中旬和5月中旬田間每區(qū)定點1m×2行按NY/T614-2002方法調查各小區(qū)的紋枯病發(fā)病率、嚴重度,計算病情指數和病指防效。 小麥成熟后每小區(qū)取樣50個單莖室內考種,實收中間3行計產。
1.5.1 紋枯病調查方法
等級劃分:
0級:(無?。┙≈?;
1級:葉鞘發(fā)病,或莖稈上病斑寬度占莖稈周長的1/4以下;
2級:莖上病斑占莖稈周長的1/4-1/2;
3級:莖上病斑寬度占莖稈周長的 1/2-3/4;
4級:莖稈上病斑寬度占莖稈周長的占3/4以上,但植株未枯死;
5級:病株提早枯死,呈枯孕穗或枯白穗。
病指數(%)={Σ(病穗數×病級)/(調查穗數×5)}×100
病指防效(%)=[(空白對照區(qū)病指-處理區(qū)病指)/空白對照區(qū)病情指數]×100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知,在噴施兩次藥劑后的4月份調查情況中,施藥區(qū)相比清水對照區(qū)的感病率顯著減少,說明各處理藥劑對紋枯病均有防治作用,其中以揚彩、三唑酮感病率較少且感病率防效顯著優(yōu)于剩余處理,病情指數施藥區(qū)顯著降低,其中揚彩優(yōu)于其他處理且達到極顯著水平。
由表2可知,在5月份的調查情況中,施藥區(qū)相比清水對照區(qū)感病率仍明顯減少,其中以揚彩、愛苗較低,分別為41%,51%。感病率防效及病情防效均以揚彩、愛苗較好相對于其他處理達到極顯著水平。
由表3可知,各施藥處理的千粒重、收獲群體、穗粒數、均高于清水對照區(qū),增產幅度在2.4%-11.8%之間,其中以揚彩增產最明顯達到顯著水平。說明各處理所使用的藥劑均能防治紋枯病,有效的保護小麥。
3 小結
從實驗結果來看,各處理藥劑對紋枯病均有防效,其中以揚彩最好,其次是愛苗、戊唑醇和井岡霉素混用制劑,可在生產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