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軍
《內(nèi)經(jīng)》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五臟之咳延久,乃移于六腑。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膚與肺合作司呼吸作用),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邪氣侵入其合作對象),其寒飲食入胃(吃寒冷冰食等),從肺脈上至于肺,則肺寒,肺寒則內(nèi)外合邪(外邪與飲食冷冰相合),因此客之,則為肺咳。
五臟各以其時(四時——春、夏、秋、冬)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六經(jīng)傳變)。
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四時——春夏秋冬),感于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則為泄為痛。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邪。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
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
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
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zhuǎn),轉(zhuǎn)則兩胠下滿。
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
腎咳之狀:咳則肩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腎脈貫膈入肺中,故咳則肺俞相引而痛,肺腎皆積水也。故甚則咳涎、痰血、喉嚨癢癢的咳、夜間咳、臥則咳、夜屬陰,肺、腎皆陰,咳屬虛咳,而不是感冒,氣管發(fā)炎咳。
五臟久咳:乃移于六腑。
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因脾咳不已,則胃受之也。
膽咳之狀:咳則嘔膽汁,因肝咳不已,則膽受之也。
大腸咳之狀:咳而遺矢(屎),因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也。
小腸咳之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因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也。
膀胱咳之狀:咳則遺溺,因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也。
三焦咳之狀:久欬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則腹?jié)M,不欲飲食,此皆聚于胃,關(guān)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咳嗽分清五臟六腑,更審咳嗽之因,有外感咳嗽、內(nèi)傷咳嗽、瘀血傷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