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改革開放,電視、電影等方面的普及,人們的娛樂方式也越來越多,使得傳統(tǒng)戲劇乃至話劇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尤其是在舞臺藝術和劇場藝術等方面呈現(xiàn)整體衰弱趨勢。文中主要針對戲劇戲曲,對當前中國戲劇市場票價進行了分析,加深對中國戲劇市場的認識。
關鍵詞:戲劇市場;票價;戲劇
戲劇戲曲落寞的原因多種多樣:就其本體而言,戲劇戲曲傳播方式過于傳統(tǒng)與滯后、戲劇戲曲作品跟不上時代潮流等;而從外部環(huán)境來看,戲曲文化傳承不夠、劇場數(shù)量不足、票價不合理等等,也是戲劇戲曲日漸萎靡的一些原因。
一、我國話劇戲曲的票價水平
其中戲劇票價這一方面,直接關系到百姓的民生為題。如果一部劇的票價過于不合理,即使其劇本、舞美、演員等都空前絕后,也會流失一大批觀眾。那么相比起其他國家,我國的話劇戲曲的票價到底處于一個怎樣的水平呢?
筆者先來進行一組數(shù)據(jù)對比:
單純比較中外演出的價格不足以說明問題,應該考慮票價在居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從表中可以看到,中國戲劇的平均票價為28美元,占月工資4.2%;美國平均票價為50美元(百老匯為100-200美元),占月工資為1.6;英國平均票價為50美元,占月工資為1.2左右。當然對比平均票價不夠公正合理,筆者查閱了百老匯經(jīng)典歌劇《獅子王》在中美英三地的票價分別是:13-140美元、169美元、63-88美元。賴聲川的《如夢之夢》在北京的最高票價2013元,比在臺北演出的同一場戲高出近2倍!對于國人來說看一場中等水平的話劇著實不易。
二、我國戲劇市場票價居高不下的原因
那么到底是什么導致了我國戲劇市場票價一直居高不下?因為我國話劇也就只有短短百年歷史,我國政府對于話劇的補貼不多,因此票房就成了國內(nèi)話劇的主要收入之一,和西方國家比起來還是比較年輕的。這些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團體劇院,早已成為當?shù)厝说娜宋难},政府對于話劇的補貼力度也很大。例如德國政府會給劇院每張門票200歐的補貼;英國國家劇院和皇家莎士比亞劇團一年大約有3000萬鎊的補助。
所以高價門票確實也是國內(nèi)戲劇的無奈之舉。對于百姓來說,100元的最低票價貴嗎?當然貴,但是對于院團來說,這樣的票價能回本都很難。因此為了撈一筆商演費,許多劇院就會抬高票價,只要售出一成門票,就可賺回成本。
因此抬高票價變成贈票成了戲劇市場普遍存在的一個現(xiàn)象。許多劇院還沒開演,各種政府機構媒體同行就開始要求贈票,票價越高就越送到高層機構,雖然會有所謂的單位公司進行買單,但是這樣反而養(yǎng)成了“不愿花錢看戲”的壞習慣,而且高價贈票拉高了票價,造成了票價虛高。
三、我國戲劇市場與國外戲劇市場的差別
試問這樣混亂的售票機制怎會盈利?各方人士都在呼吁政府能夠像西方國家那樣大力補貼戲劇市場。但是我國國情和西方國家尚有差別,西方國家的各大劇院不僅有著政府的扶持,其成熟的話劇制作形態(tài)吸引了大量的投資人投資,保證了這些劇目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反觀國內(nèi),中國戲劇整體水平欠佳,沒有優(yōu)秀的劇本,沒有一群充滿激情的觀眾,沒有一個健康合理的生態(tài)圈,投資者們怎敢投資中國的戲劇市場?
四、結語
歸根結底,戲劇應該是跟大眾最貼合的一項藝術形式。它沒有任何門檻,人們可以在這里自由地表達自我,可以親身嘗試或者體驗演員不同角色和人生,這才是話劇最大的魅力所在。筆者真心希望在不久的未來,國內(nèi)話劇的票價可以回歸合理,至少可以保證大部分的民眾都能接受,而且話劇的受眾群體也不單單是年輕人,我們的街坊鄰居不再開著喇叭跳廣場舞,而是像《喜劇之王》里那樣在《哈姆雷特》《茶館》中體驗戲劇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朱棟霖,張鷹.現(xiàn)代戲劇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1995(1):93-120.
[2]王晶.論中國話劇產(chǎn)業(yè)的市場細分——觀眾本位的經(jīng)營思路[D].中國藝術研究院, 2005.
[3]劉珅.百年話劇百年風采——應對商業(yè)機遇與市場挑戰(zhàn)的中國話劇[J].藝術評論, 2007(6):58-59.
作者簡介:董英英(1994.06-),女,漢族,籍貫安徽省安慶市,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戲曲動畫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