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國紅 陳桂華 馬紅麗 (上海市金山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201599)
李 瑜 (上海市金山區(qū)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 201599)
稻縱卷葉螟是上海市金山區(qū)水稻生產上的主要遷飛性害蟲之一,近年來在金山區(qū)連續(xù)中等偏重發(fā)生、局部大發(fā)生,給當?shù)氐乃旧a帶來了嚴重威脅。為推進綠色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和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速效性好、持效期長的稻縱卷葉螟防治藥劑,筆者于2018年開展了幾種殺蟲劑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適宜施用劑量、持效期以及對水稻生長安全性的田間試驗研究?,F(xiàn)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設在上海市金山區(qū)呂巷鎮(zhèn)和平村一水稻種植大戶的水稻田中進行,試驗田土壤為青紫泥,微酸性,有機質含量為3.5%。供試水稻品種為“秋優(yōu)金豐”,于2018年6月3日移栽,栽培方式為機插,試驗總面積為3 360 m2。
試驗設12個處理,不設重復,每處理區(qū)面積為280 m2,隨機排列,試驗期間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基本一致,具體試驗設計及供試藥劑信息見表1。
施藥前各處理區(qū)的水稻卷葉均作統(tǒng)一摘除處理。于2018年8月1日上午施藥1次,每667 m2兌水45 kg,采用3WBD-18 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對全株莖葉均勻噴霧。施藥時水稻處于拔節(jié)孕穗期,三代稻縱卷葉螟處于卵孵高峰期。
整個試驗期間無惡劣氣候因素影響試驗結果。施藥當天(8月1日),多云,風力為二級,平均溫度為29.4 ℃,相對濕度為79%。試驗期間(8月1日—8月15日),日平均氣溫為29.4 ℃,日平均最低溫度為26.2 ℃,日平均最高溫度為33.0 ℃,雨日有5 d,總降雨量為136.7 mm,總日照時數(shù)為119.8 h。
施藥后7 d(8月8日)、施藥后14 d(8月15日),每處理各調查1次幼蟲數(shù)和卷葉數(shù),每處理區(qū)選取3個點,每個點調查20穴,計數(shù)每處理區(qū)的活蟲數(shù)和卷葉數(shù),計算保葉效果和殺蟲效果。
計算公式:卷葉率(%)=(卷葉數(shù)÷調查總葉數(shù))×100;保葉效果(%)=[(對照區(qū)藥后卷葉率-處理區(qū)藥后卷葉率)÷對照區(qū)藥后卷葉率]×100;殺蟲效果(%)=[(對照區(qū)百株活蟲數(shù)-處理區(qū)百株活蟲數(shù))÷對照區(qū)百株活蟲數(shù)]×100。
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DMRT)對各處理間的防效差異進行比較,按P=0.05和0.01標準進行顯著性檢驗。
經試驗期間觀察,各藥劑處理區(qū)的水稻生長均正常,未出現(xiàn)明顯的藥害癥狀,表明各藥劑在本試驗用量下對水稻生長安全。但本試驗未對各處理區(qū)的天敵種類及數(shù)量進行觀察,不能確定各藥劑是否對天敵安全。
由表2可知,施藥后7 d、14 d,每667 m2施用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6 g和5%氯蟲苯甲酰胺超低容量液劑40 mL處理對稻縱卷葉螟的卷葉防效均高于其他處理,其卷葉防效均在90%以上,且持效期均較長。
表2 各處理對稻縱卷葉螟的卷葉防效比較
由表3可知,施藥后7 d、14 d,每667 m2施用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6 g和5%氯蟲苯甲酰胺超低容量液劑40 mL處理對稻縱卷葉螟的殺蟲防效均高于其他處理,其殺蟲防效均在90%以上,且持效期均較長。
表3 各處理對稻縱卷葉螟的殺蟲效果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每667 m2施用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6 g和5%氯蟲苯甲酰胺超低容量液劑40 mL防治稻縱卷葉螟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較好,且藥劑對水稻的安全性也均較好。施藥后7 d,每667 m2施用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6 g處理的卷葉防效和殺蟲防效分別為96.36%和98.73%,每667 m2施用5%氯蟲苯甲酰胺超低容量液劑40 mL處理的卷葉防效和殺蟲防效分別為92.59%和97.88%;施藥后14 d,每667 m2施用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6 g處理的卷葉防效和殺蟲防效分別為97.45%和98.95%,每667 m2施用5%氯蟲苯甲酰胺超低容量液劑40 mL處理的卷葉防效和殺蟲防效分別為91.30%和93.08%。因此,這兩種藥劑可在水稻生產中作為稻縱卷葉螟的防治藥劑進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