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同佳周三出獄了。他就殺害女友表示道歉,并且再次表示愿意去臺灣自首。就在他出獄前,曾公開表示拒絕接收他的臺灣當局突然改變立場,宣布要派檢警赴港將陳同佳押解到臺灣受審。然而由于臺灣檢警無權(quán)在香港執(zhí)法,香港特區(qū)政府又拒絕了臺灣檢警入港押解陳同佳的要求。
本來是一件基本事實挺清楚的殺人案,現(xiàn)如今卻變得如此復雜。臺灣有通緝令,案犯陳同佳也愿意自首,但他卻求審判而不得,真是咄咄怪事。
根本原因是政治太多了。臺灣士林地檢署去年發(fā)出對陳同佳的通緝令時,就是要把他緝拿歸案,目的是單純的。港府受此案的觸動,提出修訂《逃犯條例》,建立香港與內(nèi)地、臺灣和澳門之間逃犯引渡關(guān)系,目的也是單純的。但是香港反對派大鬧起來,讓事情嚴重遠離了原點。陳同佳案竟也“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找不到一間安靜的審判室了。
那么單就港府與臺灣當局的沖突來看,誰是那個“使勁搞政治”的一方呢?我們認為應(yīng)當看看誰是“反修例”運動以來政治狂潮的受益方,因為只有受益者才會接著把陳同佳案往政治軌道上推。
這樣一看就非常清楚了。雖然港府和臺灣當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港府因為陳同佳案“扇動蝴蝶翅膀”引出的一系列政治后果虧慘了,而臺灣民進黨當局卻在政治上賺得缽滿盆盈。從利益角度看,陳同佳案怎么了結(jié)對港府應(yīng)對當前局勢都沒什么幫助,但對正在全速運轉(zhuǎn)拼幾個月后就將到來的“總統(tǒng)選舉”的臺當局來說,如何擴大陳同佳案帶給他們的鏈式政治利好,防止出現(xiàn)逆轉(zhuǎn),就是“重大抉擇”了。
本來陳同佳出獄后,在香港就是自由人了。他愿意赴臺自首,買一張機票去臺 灣,臺灣檢方在機場將他逮捕,事情就重回臺灣的司法管轄范圍內(nèi)了。但是臺當局的第一反應(yīng)是不能接收陳同佳,宣稱他是“被自首”。這種說法太粗糙,漏洞百出,蔡英文當局迅速在臺遭到炮轟。情急之下,蔡當局又180度大轉(zhuǎn)彎,拋出派臺灣檢警赴港押解陳同佳回臺的方案。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是臺當局用入港執(zhí)法來宣示其“主權(quán)”的新花招。
連中國內(nèi)地派警察去香港羈押逃犯回內(nèi)地受審都面臨與香港高度自治有關(guān)的法律障礙,臺灣警察要去香港執(zhí)法并帶走嫌犯又如何沒有法律問題呢?蔡英文當局不知道是真糊涂還是裝天真。
其實港府推動修訂《逃犯條例》,就是要給引渡逃犯制定一個法律框架,解決引渡逃犯的機制性障礙。很可惜,或許搞此立法的條件還不成熟,溝通沒有做到位,引起了很多港人的反彈,不僅新《逃犯條例》胎死腹中,而且香港陷入全面動蕩。在這個過程中,臺灣當局不僅僅是“反修例”運動的推波助瀾者,而且它還把民進黨的選舉策略與支持“反修例”運動深度結(jié)合起來,試圖借香港局勢調(diào)動臺灣選民的“恐中”情緒,為走激進路線的蔡英文和民進黨贏得更多選票。
那么陳同佳最終能夠買張機票去臺灣自首嗎?看看臺灣輿論被蔡英文當局究竟綁架到什么程度吧。究竟司法正義大還是政治更大,讓我們拭目以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