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化妝品美白成分及其功效評價
——美白與美白成分解析

2019-10-25 07:06:52Leona
中國化妝品 2019年10期
關鍵詞:黑素黑素細胞酪氨酸

文/Leona

每個人都想要肌膚光潔無瑕、嫩白透亮,但你了解皮膚嗎?知道它是由幾種生物色素構成的嗎?知道黑色素的形成途徑嗎?知道維生素C、抗壞血酸葡糖苷、熊果苷、煙酰胺等美白成分究竟哪個適合你嗎?

皮膚的顏色構成

正常皮膚的顏色是由各種生物色素組成:黑色素、紅色的氧合血紅蛋白、藍色的還氧血紅蛋白和胡蘿卜素。其中黑素包括棕-黑色的優(yōu)黑素和黃-紅色的褐黑素、血紅色的氧合血紅蛋白和藍色的還氧血紅蛋白,都是由機體自身合成,稱為內源性的色素。黑素分布于表皮,血紅蛋白位于真皮。而胡蘿卜素不能由人體自身合成,需要從飲食中攝取,因此稱為外源性色素,分布于表皮和皮下脂肪。

皮膚的顏色是這幾種生物色素的多少、分布的層次、皮膚的厚度(特別是角質層和顆粒層的厚薄)以及光線在皮膚表面的散射現(xiàn)象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黑素是皮膚顏色的主要決定因素。若角質層較厚,則皮膚偏黃色;若顆粒層和透明層厚,則皮膚顯白色;在皮膚較薄處,因光線的透光率較大,可以顯出下面組織的顏色,在有的人面頰部就可以明顯地看出血色素透出的紅色來。

人類皮膚的顏色之所以能夠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澤,不是取決于黑素細胞的數(shù)量,而是取決于產生各種黑素的量,取決于黑素小體的數(shù)量、大小、分布及黑素化程度。黑素細胞中正常黑素的形成和沉著,不僅具有保護皮膚、抵御紫外線輻射和防止內部組織過熱等作用,同時對皮膚的健康和美觀具有重要意義。當皮膚發(fā)生色素沉著過多、過少或缺乏等異常改變時,就會導致不同類型的色素障礙性皮膚疾病如白癜風、白化病、黃褐斑等,并產生相應的不良心理感受。

黑色素是通過黑素細胞合成的。黑素細胞的數(shù)量與膚色、人種、性別無關,只與部位、年齡有關。人體內幾乎所有的組織內均有黑素細胞,其中以表皮基底層、毛囊、各種黏膜上皮、真皮、血管周、內耳、軟腦膜、周圍神經(jīng)和交感神經(jīng)、眼視網(wǎng)膜和脈絡膜中含量較多。

黑素細胞分樹枝狀和非樹枝狀兩型,均能合成黑素,但是只有樹枝狀細胞能將黑素轉運到其他細胞內。在人體皮膚里主要是樹枝狀黑素細胞,在表皮中一個黑素細胞和其周圍的35~40個角質形成細胞構成一個表皮黑素單位。在表皮黑色素單位中,黑色素細胞與角質形成細胞之間互相影響,尤其是角質形成細胞可通過接觸及分泌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內皮素(ET-1)、神經(jīng)細胞生長因子(NGF)、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等對黑色素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產生明顯的影響。黑素細胞可以合成黑素小體,黑素小體中又能生成黑素,其中產生的黑素可以沿著黑素細胞的樹突運送到周圍的角質形成細胞中去,形成表皮的顏色。

美白的作用原理

黑色素形成的基本生理過程可概括為:黑色素細胞產生黑色素;黑色素顆粒通過黑色素細胞枝狀突起向角質細胞轉移,轉移至角質細胞的黑色素顆粒隨表皮細胞上行至角質層,從而影響皮膚的顏色或形成色斑;最終隨角質層脫落而排泄。

目前公認的黑色素形成途徑為:酪氨酸 → 多巴 →多巴醌 → 多巴色素 → 二羥基吲哚 → 酮式吲哚黑色素。形成的黑色素稱為優(yōu)黑素或真黑素,皮膚的色素主要由其組成。在黑色素的合成中,多巴醌還可通過另一途徑經(jīng)谷胱甘肽或半胱氨酸催化生成褐黑素。優(yōu)黑素和褐黑素的轉換機制主要與酪氨酸酶的活性有關,高活性的酪氨酸酶導致優(yōu)黑素的生成,低活性的酪氨酸酶導致褐黑素的生成。

黑色素合成過程

根據(jù)黑色素合成機理,美白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直接控制、抑制黑素生成過程中所需的各種酶

酪氨酸酶是黑素合成過程中的限速酶,可以通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從而達到美白的作用。其中酪氨酸酶抑制劑主要分為兩種:(1) 酪氨酸酶的破壞型抑制(即破壞酪氨酸酶的活性部位);(2) 酪氨酸酶的非破壞型抑制。在非破壞型酪氨酸酶抑制劑中,可以從酪氨酸酶與底物兩個角度詮釋。即不對酪氨酸酶本身進行修飾、改性,而是通過抑制酪氨酸酶的合成或取代酪氨酸酶的作用底物,從而達到抑制黑色素形成的目的。

2.氧化反應的抑制劑

通過還原黑色素生成過程的各中間體,或者與中間體結合從而阻斷黑色素的生成??寡趸€能減少各種外源性因素,如紫外線輻射、煙霧等產生的自由基,從而避免皮膚的膠原纖維氧化(呈現(xiàn)黃色)導致膚色偏黃。

3.阻斷黑色素合成過程中的信號傳導通路

在調控黑色素細胞的信號通路中,很多細胞因子,如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肝細胞生長因子/擴散因子(HGF/SF)、內皮素-1(ET-1)等都能促進體外黑素細胞(MC)增殖,有些因子還能刺激酪氨酸酶活性,使黑素細胞高度色素化。通過內皮素拮抗劑、α-促黑素抑制劑等抑制相關細胞因子與黑素細胞受體的結合,來抑制黑色素的生成。

4.選擇性破壞黑素細胞,抑制黑素顆粒的形成以及改變其結構

通過引起黑素細胞中毒,導致黑素細胞功能遭到破壞是抑制黑素生成的又一途徑。

根據(jù)黑色素顆粒通過黑色素細胞枝狀突起向角質細胞轉移,轉移至角質細胞的黑色素顆粒隨表皮細胞上行至角質層這一過程,美白可從如下方面入手。

1.抑制黑色素顆粒轉移至角質細胞

2.皮膚脫落劑

當黑色素到達表層皮膚,膚色改變或形成雀斑后,可以通過加快角質細胞中的黑色素向角質層方向轉移,同時加強角質代謝,使皮膚角質層細胞之間的粘著力降低,使老舊的角質層細胞更容易脫落,角質層脫離加快,實際上加快了黑色素代謝,從而改善皮膚的膚色和外觀。

3.控制外源性影響因素

由于黑素形成的外源性因素主要是紫外線,因此要控制外源性因素,對紫外線的防護是重點。此外,如何對付由于各種因素(如環(huán)境中的污染物、藍光等)產生的自由基,也是研究熱點之一。

常見的美白成分

維生素C

維生素C的化學結構式

抗壞血酸葡糖苷

抗壞血酸葡糖苷(Ascorbyl Glucoside,C12H18O11)俗名維生素C糖苷,又名AA2G,是維生素C的衍生物抗壞血酸葡糖苷,為日本公司研發(fā)的一種VC衍生物,AA2G對黑色素具有抑制作用,通過α-葡糖苷酶釋放出維生素C來抑制黑色素形成。同時,AA2G對已存在的黑色素具有還原作用,從而起到淡化色斑的作用。

抗壞血酸葡糖苷的化學結構式

熊果苷

熊果苷(Arbutin,C12H16O7)是一種由杜鵑花科植物熊果葉中萃取出的成分,在梨、小麥等植物中也有發(fā)現(xiàn),是氫醌的前體,通過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進而阻礙黑色素的形成,達到美白的功效,因而常用于化妝品中。在促黑素細胞激素(α-MSH)誘導的B16細胞模型中,熊果苷抑制了黑色素生成。此外,通過在棕色豚鼠和人體皮膚組織中添加熊果苷,可以消除α-MSH誘導的色素過度沉著。這些結果表明熊果苷是有效的皮膚美白劑。

熊果苷有α和β兩型。α-熊果苷及脫氧熊果苷是新型美白成分,美白效果優(yōu)于β-熊果苷,但相對β-熊果苷使用較少。β-熊果苷價格便宜,在化妝品中使用較多。雖然熊果素具有美白功效,但用量不當反而可能促進黑色素的生成。熊果苷在低pH、高溫、紫外照射等條件下,或在人皮膚微生物或葡萄糖苷酶作用下,可能轉化為氫醌。

α-熊果苷以及β-熊果苷的化學結構式

曲酸

曲酸(Kojic acid,C6H6O4)是一種化學螯劑,有多種真菌會分泌,特別是米麹菌(Aspergillus oryzae)。曲酸是制造清酒及日本米酒時,大米在發(fā)酵過程中所產生的副產品。曲酸是微生物產生的一種無色、無味、安全,且無很強抑制作用的一種黑色素專屬性抑制劑。曲酸進入皮膚細胞后,與酪氨酸酶中的銅離子螯合,使銅離子失去作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從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曲酸類美白活性劑較其他美白活性劑具有更好的酪氨酸酶抑制效果。目前,曲酸已被廣泛配入各種化妝品中,如化妝水、面膜、乳液、膏霜等,能有效治療雀斑、老年斑、色素沉著和粉刺,并成為國際時尚的高級美容品,深受消費者,特別是有色斑年輕女性的喜愛。日本已有較多的含曲酸的護膚品,如黛珂。由于其在光和有氧環(huán)境下的不穩(wěn)定性,其在化妝品中的用途受到限制。曲酸在空氣中容易被氧化,使其顏色由白變黃,直至深橙色。曲酸二棕櫚酸酯通常用作化妝品配方中的替代物。

曲酸的化學結構式

煙酰胺

煙酰胺(Nicotinamide,C6H6N2O)又名維生素B3、維生素PP。煙酰胺的研究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早期,1935年,Warburg等首先從馬的紅細胞中分離出的輔酶中獲得,煙酰胺廣泛存在于米糠、麥麩、酵母及肉類食物中,口服易吸收,分布于全身各組織中,并參與體內三大代謝。由于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維生素B3及其衍生物(包括煙酰胺)對治療糙皮病有效果,美國南方人的飲食結構徹底得到改善,從此糙皮病在美國便被消滅。1974年,煙酰胺首次被加入到防曬劑中,并達到了美白肌膚的效果。隨后煙酰胺的美白功效得到研究者的關注。在長期的研究以及臨床治療功效中,得到了皮膚學界權威人士的一致認可。煙酰胺的護膚功效(尤其是美白功效)得到大多數(shù)消費者的認同?,F(xiàn)在煙酰胺在許多化妝品中均有所應用。如Olay光感小白瓶和淡斑小白瓶、SK-II系列等一眾護膚品。

在黑素合成過程中,煙酰胺通過降低黑色素細胞增殖能力以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減少黑素細胞中黑素合成量。此外,煙酰胺還能通過降低轉運至細胞外的黑素,從而減少黑素在角質層中的積累。

煙酰胺的化學結構式

傳明酸

傳明酸(tranexamic acid,C8H15NO2)又稱氨甲環(huán)酸,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氨基酸,其具有止血抗炎的藥理效果。氨甲環(huán)酸是一種準藥物活性成分,由日本厚生勞動省批準,最初由資生堂開發(fā)。在黑斑部位,活化的黑素細胞即使不經(jīng)受紫外線照射也會繼續(xù)產生黑色素,因此黑斑仍然存在。針對這一現(xiàn)象,資生堂發(fā)現(xiàn)黑斑部位處于輕度炎癥的慢性狀態(tài),黑素細胞繼續(xù)被激活。氨甲環(huán)酸可減少黑斑特有的炎癥并減少色素沉著。傳明酸以兩種方式起作用,抑制黑素細胞的活化和抑制皮膚粗糙。有研究表明傳明酸通過激活培養(yǎng)的黑素瘤細胞中的自噬系統(tǒng)來抑制黑素生成。

傳明酸的化學結構式

苯乙基間苯二酚

苯乙基間苯二酚(Phenylethyl Resorcinol,C14H14O2),商品名是Symwhite?377,也就是被消費者熟悉的377。377是優(yōu)秀的酪氨酸酶抑制劑。此外,它能改善膚色不均,降低紫外線照射肌膚引起的皮膚著色。377在紫外( UVB) 誘導的人皮膚黑素細胞( PIG1) 氧化模型損傷中,能夠降低氧化相關的蛋白核因子E2轉錄因子2( Nrf2)、酪氨酸酶相關蛋白1( TRP1) 、小眼畸形相關轉錄因子( MITF)以及NADP( H) 醌氧化還原酶1( NQO1) 的表達,從而降低黑素的合成,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抗氧化和抑制酪氨酸酶,降低黑素生成有關。同時SymWhite?377是一款優(yōu)秀的抗氧劑,也具有抗皺能力。苯乙基間苯二酚在跨國公司中,寶潔有此成分的專利組合,歐萊雅集團更是早已推出此成分的產品,如在東南亞,就可以找到很多巴黎歐萊雅及卡尼爾等美白產品中含有此成分。在日本,城野醫(yī)生1.8% 的Symwhite?377的高添加量,注定了其作為此成分的標桿產品。

第5步,反向傳播計算,根據(jù)J由輸出層按梯度下降法反向計算并逐層調整權值,步長η取常值,由a k+1得到節(jié)點j到節(jié)點i經(jīng)t+1次調整的權值:

此外,人體表皮細胞模型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377的美白功效是曲酸的10倍以上,而進一步的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了0.5 % SymWhite?377 比1.0 % 曲酸的美白功效更強。

苯乙基間苯二酚的化學結構式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Glutathione)是一種由三種氨基酸構成的短肽,這三種氨基酸分別是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谷胱甘肽能夠直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當自由基可以激活酪氨酸酶,而谷胱甘肽可以清除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的激活;谷胱甘肽通過水解為半胱氨酸,使黑色素合成通路傾向于顏色較淺褐黑素。

谷胱甘肽的化學結構式

4MSK

4MSK(Potassium 4-Methoxysalicylate,4-甲氧基水楊酸鉀鹽)是日本藥用美白成分,具有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防止因日曬而生成的色斑、雀斑的效果。4MSK不只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的效果,更能調整角化過程不順的狀況。有效作用于受到紫外線照射,導致角質層紊亂、重疊,產生慢性角化異常而引起的黑斑、雀斑肌膚,一來有改善角化異常的功效,二來從黑色素生成的源頭確實阻斷,具有抑制麥拉寧生成,預防黑斑、雀斑的發(fā)生。而資生堂強調,4MSK能使受損部位的因子量恢復,讓黑色素排出過程中各層面的因子都能發(fā)揮作用,點燃黑色素排出的指引燈,讓黑色素不再迷失離開的方向。現(xiàn)在ipsa的優(yōu)效自律美白活膚液就特別添加了這個成分。

十一碳烯?;奖彼?/h3>

十一碳烯?;奖彼峋哂泻芎玫挠H膚性,能控制α-MSH(黑色素細胞刺激素)與黑色素生成因子的結合,進而阻斷黑色素形成的過程。在0.001%濃度下就可以發(fā)揮阻斷α-MSH,而最佳使用濃度為1%。

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提取物

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提取物中甘草甜素及甘草亭酸具有抑制黑素細胞生長的作用。光果甘草定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它的兩個羥基是其活性作用的關鍵,能有效抑制多巴向黑色素的轉化過程,從而減少曬斑的形成和黑色素在皮膚表面的停留。甘草黃酮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多巴色素互變異構酶活性和阻礙5,6-二羥基吲哚的聚合。

十一碳烯?;奖彼?/h3>

十一碳烯?;奖彼峋哂泻芎玫挠H膚性,能控制α-MSH(黑色素細胞刺激素)與黑色素生成因子的結合,進而阻斷黑色素形成的過程。在0.001%濃度下就可以發(fā)揮作用阻斷α-MSH,而最佳使用濃度為1%。

美白產品的功效評價

基于黑色素的合成機理以及美白活性成分可能同時作用于多個靶點或者達到多種酶的抑制效果,化妝品美白功效需要在了解配方思路的基礎上,多角度多層面進行綜合評價。美白功效評價方法大致可分為體外法和在體法。

體外法包括生物化學法、物理化學法、細胞生物學法和三維重組皮膚模型替代法等。

1.生物化學法

生物化學法通過評估美白活性成分對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和對自由基的清除率來表征其美白功效,如體外酪氨酸酶抑制法、抑制L-多巴氧化法和DPPH分析法等方法,此類方法操作簡單、結果呈現(xiàn)快速、所需成本低,適用于對美白活性成分的初篩和高通量篩選。酪氨酸酶抑制實驗以L-酪氨酸或L-多巴為底物,在體系中加入待測物、對照品和酪氨酸酶等成分進行反應,并測量其吸光值,計算得到酪氨酸酶抑制率。

2.物理化學法

對一些美白機制和量效關系較為明確的美白成分(熊果苷、煙酰胺、抗壞血酸及其衍生物等),可通過分析儀器對化妝品中美白成分的種類及含量進行測定,從而間接表征其美白功效。對待測化妝品進行處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氣相色譜等分析檢測儀器檢測待測物中的特征成分,以此判斷其美白效果。

3.細胞生物學法

細胞生物學法是利用細胞培養(yǎng)技術,體外測定美白祛斑添加劑對黑色素細胞內酪氨酸酶活性或黑色素生成的影響。該方法對細胞數(shù)量、環(huán)境溫度、測定時間等因素要求高,操作步驟比較復雜。小鼠B16黑色素瘤細胞株的基本結構,特別是黑色素合成功能與人正常的黑色素細胞基本一致,在人體原代皮膚黑色素細胞培養(yǎng)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國外化妝品生產企業(yè)的科研部門在篩選抗黑色素生成劑的過程中,廣泛采用該細胞株作為抗黑色素生成祛斑添加劑功效測定的受試細胞。

4.三維重組皮膚模型替代法

三維重組皮膚模型是體外構建的具有三維結構的人工皮膚組織模型,其方法是利用組織工程技術將正常的人源性表皮角質形成細胞和黑素細胞組成,培養(yǎng)形成人類表皮的多層高度分化模型。目前,應用在美白評價的三維重組皮膚模型有法國的SkinEthic RHPE、美國的MelanoDerm、德國的epiCS-M以及中國的MelaKutis。通常使用含黑色素細胞的皮膚模型評價化妝品的美白功效,將待測物涂抹于皮膚模型作用一定時間后,進行酪氨酸酶活性測定、黑色素含量測定、檢測相關蛋白的表達測定等,還可借助像素分析軟件定量檢測角質細胞攝取黑色素的量。

5.動物實驗

由于豚鼠皮膚黑素細胞和黑素小體的分布近似于人體,一般采用的是黑色或棕色成年豚鼠,在其背部兩側剃毛形成若干無毛區(qū),將待測樣品均勻涂布于該區(qū)域,一段時間后對該區(qū)域的皮膚進行組織學觀察。

也可以采用花色豚鼠建立美白功效評價動物模型,如利用紫外線連續(xù)照射豚鼠皮膚7天形成皮膚黑化模型,在受試部位涂抹待測樣品,利用皮膚生物物理檢測技術,同時結合組織化學染色及圖像分析技術對皮膚黑素顆粒進行定量分析。

6.人體實驗

一般邀請一定數(shù)量(30名以上)的志愿者,將待測產品涂抹在皮膚上,借助高精密儀器,觀察涂敷待測產品前后膚色特征指標的變化,以評價美白效果;也可選用紫外線誘導的人工黑化模型作為受試部位進行實驗,但實驗中需要設置一種已知高效的皮膚美白劑作為陽性對照進行比較,來評價待測產品的美白效果。

在采用客觀儀器法進行美白功效評價時,可選擇國際照明委員會( CIE) 規(guī)定的Lab 色度系統(tǒng)測量受試部位的皮膚顏色變化。Lab 色度系統(tǒng)說明了顏色在色度空間中的位置,并對它加以量化,使顏色的變化可以用數(shù)值的方式來表達,通過這種數(shù)值量化,即便肉眼不能觀察到的微小變化也可以反映出來。其中L* 值代表皮膚的亮度,值越大,顏色越偏向白色,反之偏向黑色;a*值代表紅綠色度,+ a為紅色方向,-a為綠色方向,值越大,皮膚越偏向紅色;b* 值代表藍黃色度,+ b 為黃色方向,-b 為藍色方向,值越大,皮膚顏色越偏向黃色。同時,由測得的L*、a *和b* 值還可以計算得到個體類型角(Individual typological angle, ITA°),它能夠表征皮膚明亮度的數(shù)值,ITA°值越大,皮膚越明亮,反之皮膚越晦暗。

也可使用類似Mexameter MX18 皮膚黑色素測試儀進行評價,其結果輸出以黑素指數(shù)(MI)和紅斑指數(shù)(EI) 表示,它是基于光譜吸收的原理( RGB),通過特定波長的光照在人體皮膚上的反射量來確定皮膚中黑色素含量,測量所得MI越高,說明皮膚中所含的黑色素就越高。

另外,應用VISIA 皮膚檢測儀進行圖像分析也可以評價化妝品的美白功效。VISIA 皮膚檢測儀通過1200萬像素的相機,分別用偏振光和紫外光作為光源,對人體面部進行全方位拍攝,并運用先進的光學成像和軟件科技進行圖像分析,所得到的圖像包括紅區(qū)、棕色斑、prop、紫外UV 以及熒光UV-Image等特殊圖片。選用VISIA 皮膚檢測儀進行美白功效評價時,主要通過對化妝品使用前和使用后的面部圖像進行直觀比較,以及對圖像軟件處理得到的面積值、百分比值、方差值、斑點個數(shù)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來表征化妝品的美白功效。以上三種方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聯(lián)合評價。

隨著美白化妝品需求量的增長,各種新型美白原料和宣稱具有美白功效的化妝品與日俱增,對美白功效評價方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皮膚的美白機制較為復雜,受多種因素影響,具有美白功效的化妝品可能作用于多個環(huán)節(jié),難以通過單一方法進行評價,需要多層次多角度綜合評價。實驗目的不同,選擇評價方法時可有所側重,生物化學法和細胞生物學法簡便快捷、重現(xiàn)性好,但并不能準確、客觀地反映其施用于人體上的實際效果,適用于美白活性成分的高通量初步篩選;在體法可直觀反映各種不同機制的美白化妝品對皮膚的最終效果,但其指標復雜、成本高、周期長、實驗形式受限。生物技術、計算機圖像識別技術尤其是基因芯片技術和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大數(shù)據(jù)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進一步準確了解美白機理、全面科學進行功效評價提供了技術支持,也是未來化妝品功效性評價方法的發(fā)展趨勢。

美白成分的趨勢

1. 全面 “白”

黑素形成過程包括從黑素合成、轉運到脫落,涉及皮膚表皮層各層(從基底層到角質層)。現(xiàn)在的美白成分趨勢是多靶點擊退黑色素,如能夠兼顧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抗氧化、抑制黑素轉運至角質層等。

2. 瑩潤 “白”

瑩潤“白”不僅僅是肌膚顏色白,還需要肌膚顏色透亮。水潤的肌膚,看起來就是比干燥的肌膚白凈些。當肌膚水分充足后,才能讓細胞與細胞間的管道暢行無阻,養(yǎng)分更容易被肌膚吸收?!懊腊着c保濕雙效合一”“加強保濕補水”,達到事半功倍的潤白透亮美肌成效,肌膚一天一天更水亮。

3. 抗糖化與美白

與衰老相關的糖化實際上是一個簡稱,全稱是非酶糖基化,簡單地說,這種糖化反應是在沒有酶作用的情況下,糖類和蛋白質結合,使蛋白質失去正常結構和顏色,變脆、發(fā)黃。蛋白質可以是多種,包括血紅蛋白、彈性蛋白、膠原蛋白等等。皮膚的真皮層內有很多膠原蛋白,所以才會緊致有彈性。糖(葡萄糖和果糖)和膠原蛋白發(fā)生反應后,先形成可逆的一些初級糖基化產物,而后再形成不可逆的高級糖基化終末產物(AGEs)。膠原蛋白糖化后,除了進一步導致皮膚的衰老,也會使皮膚看起來顏色發(fā)黃,因此而失去白皙的質感。糖化不僅發(fā)生在真皮,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表皮中的蛋白質(特別是角蛋白)也可以被糖化。除此以外,AGEs可以通過激活AGEs受體(AGER),促進黑色素的產生。因此,美白也需要注意日常飲食中糖的攝入以及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科學選用美白化妝品

任何產品,均應首先考慮其使用的安全性,消費者不宜追求能夠達到立竿見影效果的美白產品,無論是美容院的產品和服務,還是商家在美白產品的促銷手段上,都不能做到這一點。逾越安全這個底線,美白往往適得其反。

選購美白化妝品時,可從國家藥監(jiān)局的《化妝品監(jiān)管》APP中查看美白產品是否來自正規(guī)商家(廠家);通過《美麗修行》APP查看該產品是否應用了具有肌膚美白效果的成分;再通過該產品的用戶體驗、用戶評價,進行購買、選擇化妝品。使用具有美白效果的化妝水、乳液以及美白美容液等,并持續(xù)使用一段時間,才能達到理想的美白效果,并非一蹴而就。

對于某些紅紅火火、大名鼎鼎的美白成分,如“煙酰胺”“傳明酸”“377”等,購買相關產品的時候,單純追求高濃度是不可取的。對于敏感性肌膚的消費者來說,高濃度的美白產品對敏感性肌膚或許成為肌膚過敏的成因,也應比較某些剝離角質層的成分,如果酸等,會損傷皮膚屏障功能。除了對自身皮膚的健康有影響以外,美白成分本身也有濃度的限制。很多美白成分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美白功效會隨著濃度增加而增加,但是一旦超于這個濃度范圍,美白效果的增加趨勢放緩。所以,面對市場上“原料桶”/“猛藥”(標注高濃度活性成分的產品),消費者需要理智地思考是否合適自己的膚質。

猜你喜歡
黑素黑素細胞酪氨酸
黑素核在黑素轉運與降解中的作用
黑素小體在不同膚色皮膚類型角質形成細胞內的分布:黑素小體簇不是具有降解功能的細胞器
枸骨葉提取物對酪氨酸酶的抑制與抗氧化作用
薔薇花總黃酮對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動力學行為
中成藥(2018年1期)2018-02-02 07:19:57
Fonsecaea monophora黑素的理化性質及其合成途徑的分析研究
PVC用酪氨酸鑭的合成、復配及熱穩(wěn)定性能研究
中國塑料(2016年7期)2016-04-16 05:25:52
TLR3活化對正常人表皮黑素細胞內活性氧簇表達的影響
自體培養(yǎng)黑素細胞治療白癜風患者療效觀察
角質形成細胞和黑素細胞體外共培養(yǎng)體系的建立
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劑的種類及其對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進展
南召县| 宁波市| 定安县| 阜城县| 乌兰察布市| 巴中市| 全南县| 承德市| 宜黄县| 仁寿县| 亚东县| 绩溪县| 方城县| 安庆市| 中山市| 雅安市| 麻栗坡县| 华阴市| 万盛区| 沅陵县| 阳朔县| 伊川县| 饶河县| 邳州市| 隆化县| 深圳市| 黄龙县| 阿鲁科尔沁旗| 镇原县| 钟山县| 临江市| 汉中市| 巴彦县| 莱芜市| 吴堡县| 社会| 黑龙江省| 台山市| 宁国市| 丰台区| 孝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