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霞 胡佳 黃惠英 萬俊剛 熊毅
(樂山市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四川 樂山 61400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于中老年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全人群患病率約為0.3%。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約為1.7%,與國際患病率水平相近[1]。其最早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平衡障礙;因PD在病因、病機、病程、癥狀、體征和藥物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具有異質(zhì)性。因此通過使用分型方法,將使PD患者的病因、病機等方面具有更好的同質(zhì)性,在臨床診療中能更有效地評估PD患者的預后以及制定更合理的治療方案。根據(jù)PD患者運動癥狀特點分為:震顫為主型TD、姿勢不穩(wěn)/步態(tài)障礙型PIGD和混合型三型。該病對PD患者工作和生活造成重大影響。一旦發(fā)生會持續(xù)性進展,因此,早診斷、早治療對于提高整體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至關重要。
早期PD首選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普拉克索),目前國內(nèi)外暫無普拉克索對早期帕金森病不同分型的相關研究。為使療效更具有可比性,因此通過分型方法分類,評估普拉克索對PD的療效。
按照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16版)[2]。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來我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部及門診部就診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8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42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平均年齡(51.1±5.32)歲,平均病程(0.8±0.43)年;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齡(50.7±5.79)歲;平均病程(0.91±0.36)年;按運動癥狀特點分型為TD 18例,PIGD 11例;混合型13例。對照組:38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平均年齡(50.8±5.66)歲,平均病程(0.83±0.41)年;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齡(50.19±5.82)歲;平均病程(0.89±0.38)年。分型為TD 16例,PIGD 10例,混合型12例。兩組PD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使用UPDRS評定,判定標準為當TD類項目總分/PIGD類項目總分≥1.5時,判定為TD,當TD類項目總分/PIGD類項目總分≤1,判定為PIGD[5]。
1.3.1 按照隨機方法,分為普拉克索干預的治療組42例和安慰劑治療的對照組38例。普拉克索治療,開始兩周每次0.125mg,每日3次,之后每周調(diào)整口服用量,直至用量達到最大治療效果,最大劑量不超過每日4.5mg。
1.3.2 觀察指標 采用帕金森病評定量表(UPDRSⅢ)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1周、4周、8周PD患者不同分型的運動癥評分。
1.3.3 療效評價 分值越低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強,UPDRSⅢ量表評分范18~40分,分值越低代表患著運動功能越強。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UPDRS評分—治療后UPDRS評分)/治療前UPDRS評分。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均顯著改善,療效指數(shù)降低>30%;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好轉(zhuǎn),療效指數(shù)下降5%~30%%;無效:患者癥狀未得到明顯好轉(zhuǎn);療效指數(shù)下降<5%甚至無變化[3]。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早期PD患者不同分型UPDRSⅢ評分比較,組與 組之間及不同分型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周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8周后治療組不同分型運動功能UPDRSⅢ評分逐漸減少,少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變化不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治療前后UPDRSⅢ評分比較 (±s)
表 兩組治療前后UPDRSⅢ評分比較 (±s)
?
帕金森病是一種緩慢進展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起病隱匿且較為復雜[4]主要是因為黑質(zhì)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丟失和路易小體形成,導致紋狀體區(qū)多巴胺遞質(zhì)降低,主要運動癥狀: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平衡障礙的運動癥狀。根據(jù)運動分型法:震顫為主型TD、姿勢不穩(wěn)/步態(tài)障礙型PIGD和混合型三型。PD一旦發(fā)生就是不斷進展的,因此提倡早診斷,早治療,到達提高患者整體療效及生活治療。早期PD的一線治療藥物包括左旋多巴、非麥角類DA激動劑和MAOBI[5.6]。普拉克索是多巴胺受體激動劑,能刺激多巴胺受體發(fā)揮作用,通過選擇性D2、D3、D4受體激動劑,在腸道和血腦屏障中不競爭轉(zhuǎn)運體,直接發(fā)揮作用;并且能夠抑制興奮性氨基酸和自由基的過度釋放,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保護神經(jīng)元;可顯著延遲左旋多巴類抑制劑,可有效減輕長期使用左旋多巴患者運動波動的發(fā)生,臨床一般從小劑量開始,逐漸過渡到較大劑量至最大耐藥量。
此次結果提示:治療4周、8周后治療組運動功能UPDRSⅢ評分逐漸減少,少于治療前;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普拉克索對于改善早期PD患者運動功能,具有明顯的有效性。與胡穎報道一致[7]。但不同分型間療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赡芘c收集數(shù)量少及患者UPDRSⅢ評分均低有關,或觀察時間短有關,需要擴大樣本量,添加PD中晚期患者入組,延長治療觀察時間,評估普拉克索對PD不同分型的療效評估。
綜上所述,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普拉克索能有效改善早期PD患者不同分型的運動功能,但對不同分型的治療效果是否存在差異,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或延長治療時間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