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閱讀南開:百年教育史的中國樣本

2019-10-28 22:31:35杜瑋
中國新聞周刊 2019年37期
關鍵詞:張伯苓南開大學南開

杜瑋

8月25日,在南開大學2019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曹雪濤重拾當年創(chuàng)校校長張伯苓的“愛國三問”:“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南開第101屆4152名新生的回答擲地有聲。主席臺正前方,身著紫色校衫的新生們,擺出學校英文簡稱“NKU”的造型。兩側看臺,“1919”與“2019”的字樣遙相呼應,昭示著這所名校已迎來了它的第100個年頭。

大學的發(fā)展史,就是國家與社會變遷的縮影。雖誕生于風雨飄搖的北洋政府時期,但在剛出生后不久的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南開就已與清華、北大齊名。與此同時,一座城市的發(fā)展快慢,也與大學息息相關,就像上海之于上交大,南京之于南大,廣州之于中大。

張伯苓于1935年中華民族救亡圖存之際發(fā)出的“愛國三問”,在當今世界格局進入新時期后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今天的南開,在歷經百年風雨后,也迎來了它發(fā)展的新階段。

張伯苓與嚴氏家館、王氏家館學生合影。

南開要“越難越開”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在《教育史上的奇跡——閱讀南開》中寫道:如果說二十世紀中國高等教育有什么“奇跡”的話,很可能不是國立大學北大、清華的“得天獨厚”,也不是教會大學燕大、輔仁的“養(yǎng)尊處優(yōu)”,而是私立學校南開的迅速崛起。

1904年,嚴修、張伯苓赴日考察教育,回國后,嚴館、王館合并成立私立中學堂。1907年,學堂遷至城西南“南開洼”新建起的校舍,因地名改成“私立南開中學堂”。1912年起改成“南開學?!?。“南開”校名由此沿用至今。

1898年,自甲午戰(zhàn)爭后就被日本占領的威海衛(wèi)被交還給清政府,再轉租給英國。兩天之內,威海衛(wèi)港經歷了“國幟三易”:日旗先落,清旗升起又降下,再升英旗。在海軍練習艦“通濟號”上做見習軍官的張伯苓,目睹這一幕,大受刺激,由此判定:海軍武力救不了中國,自強根源,在于教育。

這一年10月起,他棄武從文,在清廷原貴州學政嚴修位于天津的家館教書。1904年,在家館的基礎上,張、嚴二人成立了“私立中學堂”,兩年后又創(chuàng)辦南開中學。在赴美考察了大學制度后,嚴修與張伯苓于1919年正式創(chuàng)辦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初創(chuàng)時的校舍。

在任何時候辦私立大學,經費都是大問題。南開大學原校史研究室主任、該校歷史系1959級學生梁吉生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自己曾搜集張伯苓從上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末的3000多封信函,這當中,絕大多數都是張伯苓為辦學求助捐款的內容。梁吉生總結說,南開大學初創(chuàng)時期的辦學經費來源有社會捐助、學生繳費、北洋政府撥款、地產租金等,其中,社會捐助占了很大比例,這當中,又有相當一部分來自軍閥政要。

為籌款,嚴修和張伯苓跑了保定、太原、南京等地,先后見了徐世昌、黎元洪、閻錫山、曹錕等人,共籌得學校開辦費8.5萬余銀元。南開學子們對此一度頗有微詞。張伯苓則答道:“美好的鮮花不妨是由糞水培育出來的?!?/p>

1919年9月,南開學校大學部,即南開大學成立,本著“文以治國,理以強國,商以富國”的理念,學校設文、理、商三科。首屆招收的96名學生包括后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總理的周恩來。1989年南開大學70周年校慶之際,在主樓前廣場正中樹立了周恩來塑像,基座正面鐫刻著周恩來的手書“我是愛南開的”。

在南開大學辦學過程中,“差錢”始終是個大難題。管理南開學校財務的華午晴與校長秘書伉乃如曾撰有《十六年來之南開大學》一文,其中提到:1922年,學校收入92700余銀元,支出12.6萬銀元;1925年,歲入歲出相抵,虧三萬余元,歷年累計虧損達12萬元;1926年,歲入10.7萬元,歲出16.7萬元,虧損6萬余元。

張伯苓,這個被外界稱為“不可救藥的樂觀者”,對此解釋說:一個教育機構的賬上應該是赤字。任何學校當局如在年終銀行賬上還有結余,證明他是一個守財奴,因為他沒有能利用這些錢辦更多好事。張伯苓稱,“南開要長!長!長!日日新,必須擴充建筑及設備”,“所以南開之‘南,也許是困難之‘難字”,但南開要“越難越開”,要“硬干”“苦干”“缺乏經費,決不能阻止南開之發(fā)展”。

雖然經費困難,但張伯苓還是堅持私立辦學。梁吉生稱,私立大學在辦學理念、人才培養(yǎng)上能保持“自由活潑”。張伯苓還提出了“私立為民”的概念,即動員人民的力量來辦教育,讓民眾有更多參與性和主動性。

1919年9月25日,南開大學開學紀念合影。

在經費短缺的情況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南開延攬了一大批學術界名師,如化學家邱宗岳,物理學家饒毓泰,經濟學家何廉、方顯廷等。而南開的薪資并不占優(yōu)勢。當時,清華教師可拿到每月300大洋的薪水,南開的工資只有每個月180~300大洋。

南開雖然給老師薪資不高,但張伯苓從不拖欠工資,逢年過節(jié),還會給教師發(fā)紅包,組織茶話會。學校還專門為教師修建了員工宿舍,每位教授都有一幢獨立半西式的住宅,木質地板,配有辦公室、廚房、臥室等。員工宿舍附近還有教員俱樂部,教師們晚飯后,可以下象棋、打康樂球、喝咖啡,一個多小時后,回各自住處備課、休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指出,南開能匯聚如此多人才,與張伯苓尊重老師,盡可能讓教師優(yōu)勢得以發(fā)揮有關。

梁吉生則分析說,京津地區(qū)當時是文化中心,教育水準較其他地方更勝一籌。但北京正經歷著軍閥混戰(zhàn),政權“走馬燈”般更迭,北京大學一度15個月發(fā)不出工資,每個月老師只能領到工資的十分之一,很多求職者不把北京當作首選。而天津有多個國家的租界,是清朝“遺老遺少”的安樂窩,也是軍閥政要們置辦房產、休養(yǎng)生息,以待重出江湖的后花園。畢業(yè)于南開大學中文系的資深財經媒體人劉曉博撰有《一百年:一所大學和一座城市》一文,文中稱,天津的極盛和南開系列學校的誕生,跟中國當時的開放(洋務運動、慈禧新政、租界設立)有密切關系。

“土貨化”辦學

“先到美國去,在美國混上二三年、三四年,得到一個什么EE、MA、D等,于是架上一架洋服,抱著兩本notebook 回家來,作一個大學教員……上班捧著他自外國帶來的notes一念。”這段內容來自1928年11月,發(fā)表在《南大周刊》上的一篇名為《輪回教育》的文章,作者為南開大學商科學生寧恩承。文章直指當時中國大學對西方教學機械照搬,與社會現實相脫節(jié)的現狀。

將教育與中國國情、社會實際相結合,是張伯苓自創(chuàng)辦南開就堅持的理念。但大學本身就是一個舶來品。和國內很多大學一樣,南開在建立初期,學制源自美國,教師多為留美學生,儀器設備多由美國造,課本不是英文就是英文譯本,甚至連生物課用的蚯蚓也是進口的。

寧恩承的文章發(fā)出后,在南開師生間引發(fā)激烈交鋒。一些教授罷教,學校一度停課兩個月,這令張伯苓加快了學校的改革。

1925年,南開決定,除英文課外,所有課程改用國語講授。1927年,教務會議通報,不再使用美國原版教材,結合實際自行編輯教材。為讓師生了解日軍侵占東北情況,張伯苓還在南開成立了滿蒙研究會(后稱東北研究會),組織師生實地考察,并編寫了《東北地理教本》。對東北問題的調查和研究,成為此后日軍轟炸南開的重要原因。

1928年春,張伯苓主持制定了《南開大學發(fā)展方案》,明確提出了“土貨化”的辦學方針。所謂“土貨化”,不是對于東方文化、精神的固守和復古,而是“關于中國問題之科學知識,乃至中國問題之科學人才”,更進一步的表述,就是“知中國,服務中國”。實質上,張伯苓的辦學理念,就是將西方先進科學、知識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建立以中國歷史、社會為學術背景,以解決中國問題為教育目標的大學。這可視為南開日后辦學不變的理念和獨特的路徑。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土貨化”并沒有改變南開走向國際化的方向,而是進行了一些具體措施的調整,這令南開走在了教育理念的前沿。經濟學家何廉是推行“土貨化”方針的先行者。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經濟學家陳宗勝說,何廉從耶魯大學回到南開后,就提出了“要用現代經濟學的方法來研究中國實際問題”,他的研究課題包括山東、河北向東北移民問題,河北高陽土布織造業(yè)與開灤煤礦考察等。

除了創(chuàng)辦中國高校的第一個經濟學院——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何廉最引人矚目的成就是建立了反映當時物價及市場變動的“南開價格指數”(簡稱“南開指數”)。陳宗勝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天津在國內繁盛程度僅次于上海,解放北路有“小華爾街”之稱。因以紡織業(yè)著名,上海、青島、天津三地還有“上青天”的說法。有人統(tǒng)計過津滬兩地保險公司的數量,上海有兩百家,天津則多達三百多家。但關于物價指數,當時在天津乃至全國也沒有人研究。何廉的研究就從天津展開,“最開始很多技術問題解決不了,比如說,斤兩、匯率的統(tǒng)一,不同種類產品的加權等”。

1929年理科學會部分會員合影。后排左一為陳省身,前排左二為吳大猷

張彭春(左)指導南開學生曹禺表演話劇《財狂》。

南開大學女籃。

何廉和同事們的研究成果有天津工人生活費指數、津滬外匯指數、天津零售物價指數、華北批發(fā)物價指數等,研究成果大多發(fā)表在他們創(chuàng)辦的《大公報·經濟周刊》上。一時間,南開指數蜚聲海內外。

張伯苓建立的另一個“土貨化”辦學途徑就是實業(yè)興學。1921年,南開與河南六河溝煤礦董事長李祖紳合作,增設了礦科。1929年,南開理學院又增設了電機工系,并在天津電燈電車公司建立了實習基地。張伯苓的考量是,學科設置最大程度上與國家需求對接。南開的發(fā)展要基于天津的城市特點,除了作為商業(yè)都會,天津有成為華北大工業(yè)中心的前景。

實業(yè)興學的突出代表是南開應用化學研究所的建立。中科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于上世紀80年代就讀于南開化學系。他回顧說,1930年代,南開兩個最著名系所,一個是何廉創(chuàng)立的經濟研究所,另一個就是應用化學研究所。當時,制酸、制堿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yè),而天津地區(qū)的化學化工行業(yè)在全國處于前列。從1914年起,有中國“民族化學工業(yè)之父”之稱的范旭東,就在天津先后開辦了久大精鹽公司、黃?;瘜W工業(yè)研究社與永利制堿廠。

南開的應化所是全國高校有據可查的第一家?!赌祥_大學報》稱,當年,在給研究所定名時,張伯苓特別強調了“應用”二字。在應化所建立的同時,南開化學工程系也成立并開始招生,為培養(yǎng)“洽合中國環(huán)境”、實現“中國化學工業(yè)之發(fā)達及自給”之人才,也為今后成立工學院做準備。

畢業(yè)于南開化學系,又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讀博回來的張克忠任應化所所長。當年,應化所的業(yè)務相當廣泛,包括手電反光鏡的化驗分析、面粉廠鍋爐水的軟化、草帽廠草帽辮的漂白、雪花膏原料硬脂酸的制作等。最大的一筆訂單來自天津利中公司,應化所以遠低于所需的費用為其建造了一座日產三萬噸的硫酸廠,1933年6月開始投入設計,1934年建造完成。

在前期辦學基礎上,1934年,張伯苓明確提出了“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公”能化私,“能”則是培養(yǎng)為公服務之能力。南開一出生不久即到達頂峰,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南開,就與北京的北大、清華,上海的復旦,一起被稱為“北清復開”。彼時,天津民間有一種說法:“天津衛(wèi)有三樁寶:永利、南開和《大公報》?!?p>

商科學生在模擬銀行實習。

“知中國、服務中國”

新中國成立后,南開大學由國家教育部直接領導,由天津市教育局輔助管理。在1952年的院系大調整中,南開大學實力最雄厚的工學院,包括化學工程系(含應化所)、電機工程系、機械工程系在內,整建制并入天津大學,南開由一所文、理、工、商齊備的綜合性大學變?yōu)槲睦砭C合類高校,這在實質上削弱了南開的實力?;谠合嫡{整,天津大學由原址天津西沽遷往七里臺,即現在的老校區(qū),南開校園的一部分也讓給了天津大學,從此開啟了與天大隔墻而居的時期。

雖然化學工程系被分走,但在新中國成立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南開的化學學科依然在全國是領軍角色。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說,建國初期,國內農業(yè)蟲害嚴重,農藥研究領域卻一片空白,而中國又是農業(yè)大國,因此,南開化學的研究就開始從1949年之前的無機化工轉向以有機化學為基礎的農藥化學,“一直抓國家需求,南開的農藥其實在中國是開山的地位”。

從1957年起,除去其間的1970年~1978年,畢業(yè)于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化學家楊石先擔任南開大學校長直至1981年。他也是繼張伯苓之后,又一位對南開影響至深的人物。

楊石先的第一名研究生、南開大學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88歲的李正名回憶說,1956年,新中國第一個十二年科學技術發(fā)展遠景規(guī)劃會議召開,周恩來主持,楊石先出席了這次會議。與會者希望南開能承擔國家研制有機農藥的任務。周恩來說,“你先找?guī)讉€人工作兩三年,先不要向國家伸手要錢、要人。你們做了工作,國家自有安排”。楊石先接下了這一委托。他動員了自己西南聯(lián)大時期的學生、當時已留學歸國擔任教授的陳天池和陳茹玉,三人每人帶一個助手,開始攻關。

根據1952年4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國工學院調整方案,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津沽大學調整合并為兩所大學,調整后的南開大學為綜合性大學。1952年11月26日,院系調整后的南開大學開學典禮。

1958年,在思源堂東面的幾間小平房內,楊石先、陳茹玉等建立起了“敵百蟲”“馬拉硫磷”兩個農藥車間?!爱敃r沒有專用設備,僅有普通大瓷缸,還用木棍攪拌(來使反應產生)”,李正名說,就這樣生產出了國內急需的殺蟲劑產品,填補了中國的技術空白。這一年,包括李正名在內的南開化學系一批青年教師還連續(xù)工作40個日夜,幫天津市農藥廠完成了我國第一個有機磷殺蟲劑“對硫磷”的合成工藝,并交付農藥廠投入使用。

在有機磷化學取得研究進展的基礎上,1962年,南開成立了全國高校第一個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下設7個研究室,包括農藥研究室、有機磷研究室、有機氟研究室、有機硅研究室等。李正名被分配到有機磷研究室,由于實驗手段落后,為了防止有機磷化學品中毒,研究人員就在實驗室里掛起鳥籠作為監(jiān)測,一旦小鳥發(fā)生異常就馬上采取措施。1960年代,元素所先后研制成功了小麥銹病防治劑——滅銹一號、除草劑一號、殺蟲劑有機磷-47等一系列產品。

1959年5月28日,周恩來總理視察南開大學。

1980年代,南開還建起了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1980年,南開大學化學系陳茹玉、何炳林、申泮文、高振衡、陳榮悌5人同時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堪稱大觀。1990年代起至今,李正名又研發(fā)出了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高效除草劑——單嘧磺隆和單嘧磺酯。

改革開放后,是南開的又一個黃金發(fā)展期。1977年,作為國家恢復高考后首批本科生的陳宗勝,考上南開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初入南開,看到校園內因唐山大地震而隨處可見的臨建棚、主樓倒塌的塔尖,他多少有些失望,但很快,課堂上老師的風采就讓他大開眼界。

1980年代,是南開經濟學領域大師云集的時代,有滕維藻、熊性美、錢榮堃、谷書堂、陳炳富、魏塤等二三十位大家。他們多于1950年代前后求學、工作于南開,歷經二十多年成長,改革開放使他們重新煥發(fā)出極大熱情。

在陳宗勝看來,“解放思想”“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是這一時期南開經濟學人們能笑傲江湖的重要原因。1980年代中后期,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很多人到了深圳后放聲大哭,擔憂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否發(fā)生了根本改變。

1987年,在考察了傻子瓜子、海爾等民營公司后,還在讀博士的陳宗勝在《南開經濟研究》上首次提出,中國所有制的改革模式應是“相對優(yōu)勢公有制的混合經濟”。他認為,公有制和私有制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資源配置的手段,不應單純和意識形態(tài)掛鉤,這一說法引發(fā)關注。十年后,在中共十五大上,“混合經濟”成為被明確提及的概念。

關注社會主義經濟特征的,還有陳宗勝的老師谷書堂。在多種所有制共存的情況下,個體經濟、私人經濟、外資經濟不斷涌現,利息、租金、土地等構成了人們的非勞動收入,清一色的按勞分配再難以成為現實生活中的注解,這讓谷書堂有了更進一步的思考。

南開大學校園內百年校慶主題的雕塑吸引人們拍照留念。攝影/本刊記者 佟郁

南開大學八里臺校區(qū)主樓前的周恩來塑像。攝影/本刊記者 佟郁

1988年,谷書堂與博士生蔡繼明合作完成了《按貢獻分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原則》一文。文章提出,除了主要按勞動貢獻分配,還應將非勞動要素納入。這是中國學者第一次較為系統(tǒng)闡述按要素貢獻分配的思想。1995年4月,專門討論勞動價值論的全國性學術研討會召開,這篇文章推動了中國經濟學界關于按貢獻分配理論的發(fā)展。

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背景下,1983年,此前被撤銷的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恢復建院,谷書堂任第一任院長。1980年代起,在谷書堂等人的推動下,南開經濟學科重建了管理系,在國家旅游局、人民銀行總行的協(xié)助下,學校建立了旅游專業(yè)、金融系,還設置了保險學、會計學等一批新興學科專業(yè),成立了國際經濟研究所、交通經濟研究所等機構。

艱難求進

陳軍是1985年入讀南開的,在他的印象里,當年母校絕對稱得上是國內前5名的高校。他入學時,校園里還流行著“北清復開”的說法。1990年代初,他讀完本科、碩士后留校,之后出國留學、工作,2002年又回到母校任教。在過去近20年中,他見證了南開由當初的名列前5逐漸下滑至10名開外,再到近幾年,南開在各大高校排行榜上排到了15名前后。

陳軍認為,南開的相對“退步”有內外部原因,其中一個重要的客觀因素是,當年的院系調整,導致南開只剩文理科沒有工科,在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這一點的負面影響漸漸凸顯,限制了學校的發(fā)展。對于今天的高校來說,有工科就意味著有更多的科研經費,能更好對接社會現實需求,實現全方位的發(fā)展。

由于缺少財大氣粗的工科,南開的師資數量與學生規(guī)模與其他兄弟學校相比也有不小差距。與一墻之隔的天津大學作比較,天大有超過3000名教師,以理工科教師為主,南開教師總共還不到2000人,其中約一半是文科老師,理科老師不滿1000人。

而在科研經費方面,根據教育部科學技術司發(fā)布的《2017年高等學??萍冀y(tǒng)計資料匯編》,教育部一年撥入南開大學的科技經費為6.08億元,位列教育部直屬高校第39名,天津大學的科技經費為25.1億元,位列第9。更早在2010年時,南開的科研經費僅為4.25億元。

2000年前后,全國高校合并浪潮興起,南開與以工科見長的鄰居天津大學原本也有合并打算,但最終未能實現。

長期關注高等教育史的北大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指出,如今,浙大、武大、四川大學之所以在高校排名中很靠前,除去自身努力,跟當年高校大合并也有很大關系,這也確是南開落后的原因。但在過去這些年的合并中,不少原本氣質獨特的學院或大學消亡了,合并的過程也造成巨大內耗。拒絕“在一起”,雖然在規(guī)模及排名上有損失,但學校各自的文化傳統(tǒng)也許能得到很好保護。陳平原認為,當初天大和南大沒合并,得失目前還很難判定,而排名必須數字化,“更多考慮辦學規(guī)模,而不是教學質量或師生的真實感受?!?/p>

在陳平原看來,大學因應時代變化及國家需要,適當調整辦學思路,拓展某些學科,這是應該的,但主觀上不應僅僅為了爭排名。儲朝暉則認為,辦大學,最關鍵的還是重建現代大學制度,讓真正懂專業(yè)的人來引領學科發(fā)展。

2013年,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舉辦春季運動會,共有來自20多個國家的600余名留學生參加。攝影/本刊記者 佟郁

掣肘南開發(fā)展的另一大因素是地域。1994年,國家教委與天津市人民政府決定對南開大學共建。此后,作為省部共建的“985工程”高校,依據政策,教育部與天津市政府應按1:1的比例劃撥給南開配套建設經費,但實際上,這一政策多年來都很難落實。從2001年到2017年,陳宗勝一直擔任天津市政府副秘書長,在他的觀察中,天津市政府更愿把經費投給像天津財經大學、天津師范大學這樣的市屬院校。

思想觀念是一方面,天津的經濟實力或許也令其有心無力。1949年以前,天津的經濟總量還是北京的兩倍,但此后北京對資源的集聚度不斷上升,到改革開放初期,之前的“上青天”已變成了“京津滬”。1990年,廣州終結了天津GDP在全國排“老三”的席位,1997年,天津又再度被深圳所超越。近年來,天津與國內其他一線城市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拉大。2018年一季度,天津經濟增速一度下滑到1.9%,在全國31個省份中“墊底”,到今年上半年才回升到4.6%,這令天津對于并非自己“親兒子”的部屬高校的扶持,變得更加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依靠一批老師的堅守,南開依然有所發(fā)展。1999年,剛剛當上長江學者的周其林逆潮流而上,從位于繁華大都市上海的華東理工大學,轉到南開大學化學學院任教。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自2000年本科畢業(yè)后就加入周其林課題組的朱守非對此解釋說,導師之所以選擇南開,原因之一就是看中這里不急功近利,能夠沉下心來做科研的氛圍。

周其林研究的方向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螺環(huán)結構的手性分子催化劑,這類分子在農藥、生物醫(yī)藥領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但要找到高效、有助于精準合成目標物的催化劑并不容易。來南開后,最初幾年,周其林一直沒做出什么特別重大的成果,直到2002年,他才合成了手性螺環(huán)催化劑的化合物,在行業(yè)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發(fā)表了第一篇相關論文。“周老師要做的是引領,至于他的產出是不是特別多,是不是特別花哨,這不是我們過多要考慮的事情,”朱守非說。

2009年,周其林當選中科院院士。2011年,他帶領團隊設計合成了一種新型的手性螺環(huán)銥催化劑,當時成為《德國應用化學》的一期封面。周其林研發(fā)的催化劑被國內外同行稱為“周氏催化劑”,如今,其研究成果已被應用到治療糖尿病、阿爾茲海默癥等多種藥物的實際生產中。

周其林認為,做科研,就要敢于做原創(chuàng)性、周期長的研究?!俺掷m(xù)地支持基礎研究,我相信拿諾貝爾獎是遲早的事。而且我們也不能總盯著諾貝爾獎,我們做研究是沖著科學、沖著國家和社會需求”。他還開玩笑地說,“其實,如果要想發(fā)大財,就不能做這么高效的催化劑——生產一噸藥品只買我們一克催化劑就夠了,這是不賺錢的,但這是追求科學目標?!?h3>“潤身淑世”

南開早期的校領導、教育家黃鈺生曾提出,上大學的意義在于“潤身淑世”,意為完善提高自身與實現國家與全人類的最高理想。周其林的科研態(tài)度,在朱守非看來,也體現了南開的精神內核,即“潤身淑世”之原則。

面向前沿、沉下心來鉆研學問的,還有南開的數學大家們。1980年代,曾在南開求學、立志要讓中國成為“數學大國數學強國”的數學家陳省身回國,創(chuàng)辦南開數學研究所,并先后招攬了龍以明、張偉平、陳永川等一批青年才俊回國任教。2007年,張偉平、龍以明當選為中科院院士,同一年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新增的兩位數學家均來自同一單位,這在中科院歷史上還是首次。

走進南開大學南門,就能看到左手邊靜靜佇立著的省身數學樓。這棟樓是為紀念陳省身而建,在其去世一年后投入使用的。過去十多年里,南開的數學家們在這片安靜、自由的天地中,任思想馳騁。

2015年6月23日晚,南開大學舉行“聚散天涯 依依南開”2015年送畢業(yè)生文藝晚會,送別近7000名學子。攝影/本刊記者 佟郁

2017年,張偉平在數學界頂尖期刊《數學年刊》上發(fā)表論文,完成了對菲爾茲獎得主Connes提出的一個著名定理的微分幾何證明。張偉平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始于1990年代,如果從2001年發(fā)表第一篇相關論文算起,已堅持了16年。

近年來,南開大學光學研究所還研制出了中國第一個“在軌有害氣體檢測裝置”,裝備在“天宮一號”“天宮二號”空間站試驗艙;化學學院陳永勝團隊研制的有機太陽能電池達到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現有文獻記錄;國家環(huán)境保護城市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受原環(huán)保部委托,主持編制了國內首個《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南開自主開發(fā)的大氣顆粒物源解析技術方法已在全國超過30個城市推廣應用。

2010年,南開大學開始籌建新校區(qū)。天津市政府無償劃撥了土地,教育部撥款10億元用于新校核心區(qū)建設,但除此之外,其余經費皆要南開大學自籌。2015年,距離八里臺校區(qū)20公里的南開津南校區(qū)投入使用。如今,記者在新校區(qū)周邊還能看到“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的標牌,拉貨的半掛車在校門外呼嘯而過。

老師們往返于兩個校區(qū),坐公交要接近一個小時。前幾年,南開大學的老師們已經為通往新校區(qū)的地鐵建設向天津市呼吁了多次。2019年除夕,天津地鐵6號線二期工程津南校區(qū)站終于破土動工,正式運營預計要到2022年。

和百年前創(chuàng)校時一樣,差錢是最大難題。沒有錢,造大樓難,培養(yǎng)、吸引人才也難。在地域、待遇、管理等多種因素影響下,陳宗勝說,從1980、1990年代起,南開的人才已開始向南方流動。2000年以后,引才難逐漸成為南開面臨的挑戰(zhàn)。由于北京的“虹吸效應”,陳宗勝的不少博士生都離開了天津。

為彌補人才斷檔,2013年起,南開大學開始了“人才特區(qū)”的引才嘗試,從化學學院開始試行。朱守非說,學校雖然不能提供大房子,但展開了以事業(yè)吸引人的戰(zhàn)略,以引進“四青”人才(優(yōu)青、青千、青年長江、青年拔尖)為主,培養(yǎng)年輕人,對于學院認定的、沒有“帽子”的人才也可以通過特定程序選入。每位引進人才享有60萬左右的年薪,40萬元左右的住房補貼,120平方米的實驗室,并為其提供1名博士后、2名博士、2~3名碩士培養(yǎng)。但引進的人才也不是鐵飯碗,簽約期6年,稱為特聘研究員,三年一輪考核,兩輪考核合格后,轉為教授或副教授。

朱守非說,“每年堅持引進,我們一定要把年輕人基數做上來,把最優(yōu)秀的年輕人吸引進來,這也是適合南開發(fā)展的一條道路”“我們也不想抱怨太多,更多從自身去挖掘潛力,把優(yōu)勢應用到極致?!?/p>

陳軍則表示,“人才特區(qū)”計劃啟動后,每年主動聯(lián)系學院的人才至少超過兩百人。截至目前,化學學院的“人才特區(qū)”已初見成效,吸引了近40名人才。目前,這一制度,也在生命科學學院、商學院等推開。在陳軍看來,南開正在從過往的低谷走出來。

2018年1月3日,曹雪濤出任南開大學校長。為吸引更多人才,去年12月,他到英國帝國理工專門做了人才專場招聘。今年6月,他還和南開前兩任校長一起,到美國的多所世界知名大學引才。

“你可能想象不到,我還去了江蘇省南通中學的校慶做了致辭,然后請了南通八所中學的校長開了座談會,請他們積極舉薦好學生,甚至最好的學生,能夠送到清華、北大的學生,能不能給南開?”曹雪濤說。

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視察南開大學。他說,當年開辦南開大學,就是為了中華民族站起來去培養(yǎng)人才的。我們現在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階段,我們要把學習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宏大目標結合起來,為之而奮斗。

在南開大學即將迎來建校100周年之際,曹雪濤對外介紹了“4211卓越南開行動計劃”。所謂“4211”,即實施“文科振興、理科提升、工科攀登、生醫(yī)發(fā)展”四大計劃,構建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兩大獎勵體系,在校內建設十大交叉科學中心,在海外攜手世界一流大學打造十大國際聯(lián)合研究中心。

曹雪濤說,希望未來通過打造大平臺、大團隊、大人才、大成果,把南開帶回應有的位置——也就是當年有“北清復開”之稱的地位與影響力。

(本文參考《南開大學校史資料選1919—1949》《別有中華——張伯苓七十壽誕紀念文集》《黃鈺生同志紀念集》《南開的腳步》《南開學人自述》《永續(xù)的學脈》《思想者的產業(yè)》《南開影響一生》《南開故事》《南開風語人》《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五十年史錄》《南開經濟學百年百人》《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南開大學報》,特別鳴謝祝曉風提供的幫助)

南開大學校園里的學生。攝影/本刊記者 佟郁

猜你喜歡
張伯苓南開大學南開
《南開詩學》
文學與文化(2021年1期)2021-03-31 05:28:46
《南開話語研究》系列叢書再推出兩本新書
南開大學制備新型超強韌人造蜘蛛絲
一道南開大學自主招生試題的推廣
中等數學(2018年9期)2018-11-10 05:12:38
張伯苓
教育家(2017年39期)2017-12-07 10:59:38
校長當如張伯苓
“首屆古史新銳南開論壇”會議綜述
張伯苓在教育與政治之間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8:51
Suggestionsfor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Audiobook Websitesby Changing Them to SNS
科技視界(2015年35期)2015-01-10 07:50:00
Un meilleur avenir pour les enfants
法語學習(2013年3期)2013-04-18 11:03:58
宁远县| 水城县| 万宁市| 鄂托克前旗| 西贡区| 上高县| 西畴县| 比如县| 分宜县| 红河县| 鄂温| 德江县| 高淳县| 福清市| 姜堰市| 建阳市| 丹江口市| 当雄县| 刚察县| 隆林| 甘泉县| 蓝田县| 浪卡子县| 伊通| 遂川县| 中江县| 万宁市| 衢州市| 福贡县| 松阳县| 波密县| 宜黄县| 黔江区| 江山市| 文登市| 南投县| 磴口县| 溧水县| 永安市| 涟水县| 宁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