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成功觀測到類星體核區(qū)為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盤提供吸積燃料的快速內流氣體,完成了黑洞吸積物理圖像的“最后一塊拼圖”。研究人員根據計算可以知道黑洞完成這一“吞吃”過程需要幾百年,這期間類星體可以持續(xù)閃耀。本次研究最大的創(chuàng)新之處是利用了宇宙中常見的氫和氦原子特定狀態(tài)下產生的紅移吸收線,同時得到物質運動速度和物質到類星體的距離這兩個信息。
奧地利科學家創(chuàng)造了物質和光之間量子糾纏傳輸距離的新紀錄——首次用光纜將量子糾纏傳輸了50千米,比以前的數字高出兩個數量級,可用于構建實用的城際量子互聯網。研究人員的方法有望使相距100千米甚至更遠的離子發(fā)生糾纏。有了100千米的節(jié)點間距,人們設想在未來幾年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城際光—物質量子網絡。
基于英國著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詹姆斯·麥克斯韋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研究人員發(fā)現了一種以前不為人知的光波——季亞科諾夫—福格特波。他們稱,這種光波有望在多個領域“大顯身手”,比如改進用于篩選血液樣本的生物傳感器、開發(fā)出能更有效傳輸數據的光纖電路等。研究人員說:“季亞科諾夫—福格特波代表我們在理解光與復雜材料如何相互作用方面向前邁進了一步,也為一系列技術進步奠定了基礎?!?p>
中科院學者研究發(fā)現,使用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可高效快速地降解醫(yī)療廢水中的諾氟沙星、土霉素等抗生素殘留問題。他們以抗菌藥品諾氟沙星為例進行了深入研究,發(fā)現利用等離子體產生的臭氧可以對諾氟沙星產生脫氟反應,導致諾氟沙星中的羧基團和喹諾酮基團斷裂。這種處理技術簡便易行、成本較低且不會產生二次污染,目前已成功應用于40多個污水處理案例,對開發(fā)實用型醫(yī)療、養(yǎng)殖廢水處理新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探索新型低維碳納米材料及其新奇物性是世界前沿的科學問題之一,相關研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經過多年研究攻關,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的石墨烯折疊,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石墨烯折疊,對構筑量子材料和量子器件等具有重要意義。基于這種原子級精準的“折紙術”,還可以折疊其他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和復雜的疊層結構,進而制備出功能納米結構及其量子器件。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開發(fā)出一種磁控線型機器人,可在腦血管等狹窄彎曲的通道中穿行自如,該成果意味著我們距離遠程機器人腦部手術更近了一步。在美國,中風是第五大致命性疾病。目前已知在急性中風發(fā)病90分鐘的“黃金時間”內進行救治,可以顯著提高病人的存活率。新型機器人有望在“黃金時間”內逆轉腦血管堵塞,避免造成永久性腦損傷。
美國科學家借助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簡稱CRISPR,也稱為“分子剪刀”)制造出了一種經過基因編輯的爬行動物——小型白化蜥蜴。這是首次將其用于爬行動物,得到的白化蜥蜴只有人類食指大小。研究人員選擇讓蜥蜴得白化病,部分原因是白化病患者經常有視力問題,他們希望利用蜥蜴來研究這種基因的缺失如何影響視網膜的發(fā)育。此外,他們也希望在其他動物身上使用這種基因編輯技術。
一只屬于古代西伯利亞人的“木乃伊狗”幼崽或許將帶來現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茖W家在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層中發(fā)現了這只古老的動物,它的年齡據估計已有14 300歲。這只“木乃伊狗”的轉錄組是迄今為止測序的最古老的RNA(核糖核酸),比次古老的犬科動物轉錄組至少早了1.3萬年。在討論推動演化的環(huán)境壓力和不同病毒株時,古RNA的研究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科學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