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師姓沈,父親是下中農成分。1964年,他初中畢業(yè)后就當上鄉(xiāng)郵員。同齡人都羨慕他捧上鐵飯碗,是共和國的幸運兒。
他每天背著沉甸甸的大郵包,往返步行在家鄉(xiāng)60多公里崎嶇郵路上,服務14個自然村落、14個中小學教學點和128個投遞點。日復一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風雨兼程,為萬家千戶帶去希望,傳遞著黨和政府的音訊。這是他當鄉(xiāng)郵員的工作寫照。
遇見恩師的第一天是在南莫鄉(xiāng)水蕩子碼頭。在那個“特殊年代”,我作為城里的一個“可教育子女”被安排到“路難找,地難摸”的陌生的南莫鄉(xiāng)郵所接受鍛煉。
走出小船艙,抬頭看到站立在小碼頭上的一位頭戴大檐帽,身穿綠制服的黑臉漢子,從那佇立張望的模樣似乎是在等我的樣子。
“嗯,你是小嚴吧?我來接你?!?/p>
我連忙應答:“謝謝您!”
“我姓沈,百家姓中的蔣沈嚴華的沈,沈姓排在嚴姓前頭。你就叫我?guī)煾蛋?!?/p>
我被他的坦蕩性格所感染,連忙稱呼:“沈師傅好!謝謝沈師傅!”
此時,望著高高矮矮的民房,彎彎曲曲的鄉(xiāng)路,潺潺流淌的碧水,第一次背井離鄉(xiāng)的我頓感成了孤獨的籠中小鳥,想念我在“學習棚”里的父親,體弱的母親,上學的弟妹,心情格外沉重,一下子眼淚汪汪,師傅從口袋中拿出手帕讓我抹淚。
來到鄉(xiāng)郵所的小宿舍,里面放著兩張上下床,空著的一個是我的。
沈老師忙著幫我打開行李,整理日用品,鋪床,然后倒上一杯熱氣騰騰的開水,我的心里也跟著熱乎乎的。
鄉(xiāng)郵工作操作簡單,分報,分信,拆報,送信,送包裹,排好路段,參投結報單據,檢對數據,然后就可以出班了。
第一次跟班,足足步行兩個小時,隨著師傅來到第一個投遞點——磚瓦窯廠。廠長見到師傅,高興地說:“你今天帶徒弟了?!薄班牛院笳埬嚓P照?!闭f完,師傅送出了報刊、信件、包裹。
穿過一個又一個村莊,來到了一個村子。師傅輕輕地告訴我:“學校里有三個知青在當老師。每月要替他們代寄給城里老人的生活費?!?/p>
“這是學校旁的退休阿姨,時常要幫她帶代報醫(yī)藥費?!?/p>
“這是村干部家。如果遇到刮風下雨沒帶雨具,就向他求助?!薄?/p>
一路走來,師傅一五一十地跟我介紹“郵路郵情”,在偏僻的村拐角墻上用粉筆做上記號,怕我迷失方向,送郵件多跑冤枉路。
連續(xù)行走4個多小時,身上的郵包已是空蕩蕩的。
回程路上,師傅講起他剛當鄉(xiāng)郵員,一個人摸索跋涉的種種“往事”。
他是我的師傅,又是一家之長。我喜歡聽他的故事,看他的表情,跟著他默默無聞地跋涉在鄉(xiāng)郵路上。
后來,他的工作不斷變動,做過片郵局負責人,負責過郵局的總務、郵政工程維修,奉獻了一輩子,直到退休。
他一生榮耀,培育了一大批郵局管理人才。作為他的開門徒弟,我是其中一個。傳承他的“愛心郵路綠衣使者”精神,我也是其中一個。
同事病倒了,我毫不猶豫地代班工作,忙忙碌碌地到深夜,輕聲問候,留下關懷目光。員工和家里人鬧矛盾時,我常常出現(xiàn)在第一現(xiàn)場,促膝談心,排憂解難,留下真情的關懷。
師傅在郵路上“愛心幫扶”的一個孤單老人,繼續(xù)成為我接續(xù)“扶助”的關愛老人,留下一串串甜葡萄似的愛心故事。
那個抗洪抗險的一天傍晚,鎮(zhèn)上讓我急送一份電報和一些物品到最偏遠的抗洪點。
晚上行走鄉(xiāng)路,這是我碰上的“頭一遭”。記得那時我很害怕。盡管帶了手電壯膽,可還是膽戰(zhàn)心驚。天越來越黑,路越走越窄,我也真不知道該怎樣走過這一段讓人心驚膽戰(zhàn)的路程。只覺得兩腿不聽使喚,腦子里嗡嗡直響,心已經提到喉嚨口。由于心慌,滑到了小路邊爛泥田里。
顧不上擦去泥巴,我爬起來夾緊用油紙包得嚴嚴實實的郵包繼續(xù)往前跑,直到抗洪排險點才收住腳步。我一邊喘著粗氣,一邊交上郵件,看到自己渾身上下全是泥巴,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濕透了。
負責人夸獎我是“抗洪抗險通訊員”,遞給我“回信”讓我趕回去上報。我只好打起精神,擰亮手電,強裝堅強,勉強哼著歌曲,加快返回的腳步。說來也怪,聽到領導表揚,哼著壯膽的歌曲,似乎增添了膽量,順利地趕回鄉(xiāng)郵所交差。
回到宿舍,我緩過勁來,想想后怕,也不知道我哪來的那份勇氣,不過明白了膽子一定是環(huán)境逼出來的道理。
這以后,我的工作也頻繁變動,騎過自行車送郵包,開過郵車調度郵件,直到開著轎車調到鄰縣郵局當負責人。我總時時拿師傅做榜樣,公正公平處事,勤奮敬業(yè)工作,淡泊名利生活,把師傅的“愛心郵路”延伸到周邊縣市。
40多年的風雨郵路師徒情,猶如滔滔江水,難以忘懷的恩師情誼時常涌上心頭。
雖然師傅退休20年了,但每逢春節(jié)、中秋、重陽節(jié),我總會驅車趕到他家,與他相聚,共度美好時光。
古人說過:“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愛心郵路,愛在流淌,一段忘不了的郵路師徒情還將綿綿延長……
嚴德進(口述) 嚴曉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