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純
一個大學同學最近和男友分手了。分手之后她說,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沒有朋友。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我的眼里只有他,我的世界都圍著他轉,可是突然分手了,我只剩下自己一個人。
回想大學的時候,她每天都和男朋友在一起,兩個人一起上課,一起吃飯,一起逛街,一起去圖書館,一起去旅行,總之時時刻刻都要黏在一起,如膠似漆。
她之前有很多朋友,但是自從她戀愛之后,這些朋友都變透明人了。她總是把男朋友放在第一位,總想著把所有好玩的時間都與男朋友分享。就連原本答應朋友的事,只要男朋友一聲令下,她就紛紛都推托掉。時間久了,朋友們只好都識相地退下,再也不來打擾她。
很多戀人都喜歡用這樣的理由去束縛對方,難道你的朋友比我還重要嗎?難道我不比兩頁書好看嗎?可是為什么她和朋友聚會時,你不能去看一部自己很早以前就想看的電影?為什么他去圖書館刷書單時,你不能去上一次自己一直期待的繪畫課?
一個人在戀愛里,總是容易過度地依賴一個人,去對方身上尋找安全感。尤其是女孩,不僅不給對方自由空間,連自己的空間也要用愛情塞滿。我的同學回憶自己的大學時光,發(fā)現(xiàn)除了戀愛,真的沒有再交到什么真心朋友,也沒有用僅存的理智提升自己。很多人把最好的年華專心修了戀愛學,可最后還是掛了科。當我們再一次把目光放在朋友身上時,朋友們已經有了新朋友,甚至新朋友都已經變成老朋友,而我們連失戀的難過都不知道跟誰說。
其實最好的戀愛,不是時時刻刻做連體嬰。因為凡是最登對,必定各獨立。
跳舞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姐姐,她從新加坡工作歸來學習舞蹈,男朋友去美國修讀MBA。倆人打著越洋電話,不親膩卻親密。我問她,你們隔這么遠,你不想他嗎?她說當然想啊,但是我們的戀愛,他教會我最多的就是如何在戀愛里保持獨立。
比如我們一起去過很多國家,每到一個國家,除了兩個人都喜歡的地方要一起去,有紀念意義的地方要一起去,剩下的時間就分開行動。不然好好的旅程被愛綁架,總有一個人會有犧牲的自我陶醉感,認為自己在戀愛里是付出更多的一方。
周末和空余時間,我們一般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會要求對方必須做什么。我們早就習慣了這一點,可能我們都覺得讓對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是戀愛的一部分。
我們的戀愛不是簡單的相互取暖,而是在各自獨立的狀態(tài)里享受愛情。我們在愛情里,也十分享受讓對方做自己。
我突然想到一部電影《巴黎假期》,劇中郭采潔為了男朋友放棄自己的事業(yè),把安全感都寄托在對方身上,結果當對方頭也不回走開的時候,整個人都崩潰了;而古天樂逃似的離開前女友,因為對方比他成長快太多,他在女友面前沒了自信,他變得自卑。
可見愛情不是一味的忍讓犧牲和奉獻,最好的愛情,是兩個人都獨立,是兩個人都努力把自己變成更好的人??墒沁@并不會影響兩個人相愛,獨立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是愛情里的自信和給對方的信任。抱得越緊,才越容易覺得孤獨。
尤其是女人,溫柔和獨立自主從來都不對立。而對男人來說,愛不是控制與占有欲,而是我給你360度全方位呵護,但是我尊重你的自由。
就像《薔薇島嶼》書里說,最好的愛情是兩個人彼此做個伴。不要束縛,不要纏繞,不要占有,不要渴望從對方身上挖掘到意義,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事情。而應該是,我們兩個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看這個落寞的人間。
摘自《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