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威爾第一生創(chuàng)作了26部歌劇作品,在他眾多作品中,多由戲劇女高音擔任女主角,只有具備戲劇性演唱能力的女高音,才能把威爾第所塑造主人公的內心矛盾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特別是威爾第的晚期創(chuàng)作,有很多人認為他這一時期的歌劇創(chuàng)作在樂隊編配上效仿瓦格納,具有宏偉的音響效果,這樣的樂隊編配對女高音的演唱能力方面是巨大的考驗。文章通過分析威爾第晚期歌劇中三個經典角色,了解威爾第式的戲劇女高音。
【關鍵詞】 威爾第晚期歌劇 戲劇女高音 角色分析?戲劇性
歌劇是綜合音樂、詩歌、舞蹈等藝術并以歌唱為主的一種戲劇形式。歌劇的起源地是在17世紀的意大利佛羅倫薩,當時的歌劇伴奏簡單自由,聲樂部分音樂不寬,多以神話為主要題材。歷經了漫長的演變,19世紀意大利歌劇發(fā)展達到鼎盛時期,威爾第正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
一、威爾第一生的26部歌劇作品
威爾第一生專注歌劇,創(chuàng)作除去一些宗教合唱、歌曲和一首弦樂四重奏外,共寫了26部歌劇。
創(chuàng)作初期:《奧貝托》;《王國的一天》;《納布科》;《倫巴第人在第一次十字軍中》(修訂后稱《耶路撒冷》);《埃爾納尼》;《兩個福斯卡羅》;《圣女貞德》;《阿爾齊拉》;《阿蒂拉》;《麥克白》; 強盜》;《海俠》;《萊尼亞諾戰(zhàn)役》;《路易莎·米勒》
創(chuàng)作成熟期:《斯蒂費利奧》(修訂后稱《阿羅爾多》);《弄臣》;《游吟詩人》;《茶花女》;《西西里晚禱》;《西蒙·波卡涅拉》;《假面舞會》;《命運的力量》;《唐卡洛斯》;
創(chuàng)作晚期:《阿依達》;《奧賽羅》;《法斯塔夫》
二、威爾第式女高音的聲音特點
威爾第非常注重歌劇中歌手的運用,注意他們的聲音類型和才能特點。威爾第歌劇是極富戲劇張力的,尤其是晚期的創(chuàng)作,大多都是戲劇女高音或者能力極強的抒情女高音才能勝任。要求演員聲音松通圓潤、收放自如。這個聲部一般扮演的角色多為悲劇色彩的女性以及極富犧牲精神的女英雄角色。音量和持久力是戲劇女高音的標志,這也正是演唱威爾第歌劇作品的必備條件,特別是威爾第晚期的歌劇作品,由于樂隊編配豐富、強大,人聲要穿過樂池直到觀眾席的最后一排,對女高音聲部來說是非常困難的,而威爾第式女高音的聲音技巧、對歌劇的戲劇性掌控、對音樂的理解以及體能都必須非常卓越。所以,在威爾第的歌劇中,女高音詠嘆調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女高音歌唱家中都以能稱之為“威爾第式女高音”為傲。
三、晚期歌劇《阿依達》《奧賽羅》中戲劇女高音的角色分析
作為歌劇大師威爾第晚期作品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阿依達》一直以跌宕起伏的動人情節(jié)、鮮明立體的人物塑造、充滿激情的音樂旋律,受到世界各地歌劇愛好者的歡迎。阿依達是埃塞俄比亞國王的公主?!栋⒁肋_》的故事發(fā)生在古埃及法老王時期,講述了交戰(zhàn)國雙方國王的女兒,在她們同時深愛著的一位戀人之間所作生死抉擇的故事。
古埃及法老王時代,東非大陸的埃及和埃塞俄比亞戰(zhàn)事又起,埃及王手下戰(zhàn)將拉達梅斯率部出征,迎戰(zhàn)埃塞俄比亞國王阿摩納斯洛。此時,埃及王女兒安奈瑞斯公主愛戀著拉達梅斯,而拉達梅斯的心上人卻是安奈瑞斯的女奴阿依達。看出端倪的安奈瑞斯對女奴阿依達充滿了疑慮。
盛大的歡慶場面映襯著凱旋廣場上武士們列隊凱旋的喜悅。阿依達卻在被拉達梅斯所虜?shù)膽?zhàn)俘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父親--偽裝成士兵的埃塞俄比亞國王阿摩納斯洛。為免兩國長期交惡,除了阿依達父女,埃及王將埃塞俄比亞其余戰(zhàn)俘一概釋放,同時,宣布將埃及公主安奈瑞斯許配給拉達梅斯。
痛苦的拉達梅斯一方面不愿意和埃及公主結婚,另一方面又為阿依達公主身處險境而焦慮。為免兩國長期交惡,也為了自由的愛情,他毅然決定放走阿依達父女。不料,暗中監(jiān)視的埃及公主安奈瑞斯察覺了他們的行動。拉達梅斯最終被判決活埋。阿依達不愿茍且偷生,事先來到墓穴,決心與拉達梅斯相伴生死。
在這部歌劇中,公主阿依達的代表性戲劇女高音詠嘆調,《祝你凱旋歸來》就具有很強的戲劇性。詠嘆調《祝你凱旋歸來》歌詞里面主要描述了阿依達始終處在了極度矛盾的痛苦與矛盾中,一邊是心愛的人,一邊是祖國、父親和兄弟,這讓阿依達處在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一種帶再現(xiàn)的三部曲式,第一部分呈示部(1--27小節(jié))將阿依達矛盾的心理活動呈現(xiàn)了起來,演唱中通過自言自語的方式,表現(xiàn)阿依達無助與絕望的心情,注意音樂的大跳。演唱中語言要采用合適的語氣,旋律平緩要口語化。第二部分展開部(29—64小節(jié))強弱對比十分明顯,阿依達此時情緒激動,內心十分焦慮,產生了強烈的戲劇沖突。第三部分(67--84),要展示呈示部的變化,將阿依達無奈的心情表達出來。
《奧賽羅》講述了一個人性悲劇:出身高貴的女主人公黛絲德蒙娜違背父愿與摩爾人出身的奧賽羅結婚,并隨夫出征到塞浦路斯島。在與土耳其人作戰(zhàn)后,人們向奧賽羅歡呼勝利。陰險的旗官伊阿古因為沒有被奧賽羅選為副將而懷恨在心。他在慶祝勝利的酒宴上用激將法灌醉了副將卡西奧,挑起了一場械斗,導致奧賽羅解除了卡西奧的職務。伊阿古沒有滿足,他鼓動卡西奧請求奧塞羅的妻子苔絲德蒙娜為其說情,并利用苔絲德蒙娜失落的一方手帕做偽證,揭發(fā)她與卡西奧之間所謂"奸情"。隨后他又制造種種假象,致使奧賽羅陷入圈套,喪失了理性,殺死了無辜的苔絲德蒙娜。最后伊阿古的妻子愛米麗婭挺身揭發(fā)了她丈夫的陰謀,奧賽羅才如大夢初醒,追悔無及,最后在愛妻身邊拔刀結束了自己英雄的一生。
著名的《楊柳之歌》是歌劇第四幕中黛絲德蒙娜的最后哀歌,是表現(xiàn)人物多方面復雜心境,集中體現(xiàn)人物性格的重要戲劇唱段。歌詞中,黛絲德蒙娜通過講述其母親的侍女芭芭拉被情人拋棄的悲傷故事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傷痛,會在歌聲中突然返回到現(xiàn)實被短暫地打斷思緒,從而停止演唱。這首歌的非連貫性,正和內容的表現(xiàn)緊緊相隨,它向我們刻畫出女主忐忑憂傷的內心,預示了女主對死亡的先知與恐懼。
晚期歌劇《阿依達》《奧賽羅》中這種戲劇性的音樂情感,要求演員聲音松通圓潤、收放自如。只有戲劇性女高音才能扮演這種悲劇色彩的女性以及極富犧牲精神的女英雄角色。
作者簡介:劉靜 1988.08? 女? 漢族? 河北師范大學? 音樂碩士研究生 聲樂演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