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成蒙在中科院物理所接受本刊記者采訪。( 本刊記者 侯欣穎 / 攝)
在中科院物理所一層的研究室,《環(huán)球人物》記者當了回“直播助手”。物理所博士生劉廣秀打算演示“三種光合在一起會產生什么顏色”的實驗。記者把一張A4紙卷成筒狀,讓她將光通過紙筒投在桌上,以便觀察光的融合。每周三晚8點,中科院物理所的幾名博士生會在這里做直播實驗。室內有面大黑板,旁邊擺了塊寫字板,中間有張大桌子,四周擺著七零八落的實驗器具。
中科院物理所是國內首家做新媒體科普的科研機構,今年3月注冊B站號“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做直播實驗,才半年已有近54萬粉絲。物理所還有微信、抖音、知乎等平臺,全平臺粉絲超300萬。成蒙是物理所科普新媒體平臺的總負責人,在采訪中,他與記者聊起科普如何讓物理“出了圈”。
在記者參觀直播的當晚,幾位常出鏡的博士生都露臉了。24歲的李軒熠3年前從中科大畢業(yè),進入中科院讀博,研究凝聚態(tài)物理,3月開始做直播。在最近一場液氮低溫實驗中,他將剛撿來的樹葉放在液氮幾秒后撈出來,用錘子一敲,葉子立即如玻璃般碎滿桌,發(fā)出清脆的響聲。原來,液氮的沸點低至零下196℃,如此低溫會讓葉子內的水分瞬間“結冰”,從而變硬、變脆。
引起B(yǎng)站直播間粉絲“騷動”的還有經常出鏡的李治林。他戴上看3D電影用的眼鏡,演示光的偏振。另一名博士生袁嘉灝是主持人,拿著手機拍實驗,還和觀看直播的B站用戶互動。他給李治林拍了一個大特寫,李治林臉上的毛孔清晰地出現在直播熒幕上,用戶立刻“炸開了鍋”,留言互動:“大師兄不用美顏!”
“大師兄”是粉絲對李治林的昵稱。他生于1990年,是隊員中年齡最大的博士,也是團隊“元老”。成蒙記得,在2015年物理所舉辦的科普比賽中,李治林等4名博士生脫穎而出。成蒙邀請他們一起創(chuàng)立科學傳播協(xié)會,做科普問答專欄,對專欄的回答后來整理成書《一分鐘物理》,回答如“100℃開水從多高倒進嘴里不會覺得燙”等腦洞問題,登上各大平臺科普圖書暢銷榜。
早在2014年,成蒙所在的物理所科普團隊就以微信公眾號的形式進入公眾視野?!爸袊茖W院物理研究所”公號以詼諧的文風科普熱點事件中的物理知識。今年6月,一篇解釋高考數學題的公號文章《聽說高考數學全國卷三考了朵云……》刷了屏,很快獲“10萬+”點擊量。去年,公號還被中國科協(xié)和人民日報社評為“十大科普自媒體”。寫出這篇爆款文章的是1995年生的王恩。他從北大畢業(yè)后進入中科院物理所讀博,2017年加入團隊,負責微信公眾號運營。
除了硬核知識,生活小事也是物理所科普的重要內容。王恩另一篇“10萬+”是教人們挑又甜又多汁的西瓜。一個夏日,王恩去買西瓜,看到其他人拿起西瓜很自然地敲,還把耳朵湊上去聽。王恩告訴記者:“我就想,分辨敲西瓜的聲音是渾厚還是清脆,相當于物理上音頻的高低?!彼厝プ鰧嶒灒盐鞴霞僭O成多層球狀彈性體,敲擊西瓜聽聲音相當于球體的振動方程,推導出西瓜成熟度的公式,根據不同頻率能辨別出生瓜和熟瓜。
近年來,科普工作獲得重視,而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方式逐漸走紅,成蒙和同事便決定在B站做直播。讓成蒙最意外的直播是今年4月的黑洞直播——持續(xù)了將近3個小時,最高在線人數150萬,據說引起了B站董事長陳睿的注意:“黑洞直播,怎么這么多人看?”
李軒熠(后中)、袁嘉灝(前)等人進行直播的研究室擺放著簡易的攝像裝備。(本刊記者 陳霖 / 攝)
當時,除了本所博士生,成蒙還請來B站科技區(qū)的UP主和中科院理論所研究天體物理的老師?!拔覀儧]有拿到官方照片,和觀眾一樣,第一次看到黑洞?!鼻鞍胄r,袁嘉灝和粉絲互動,介紹黑洞、相對論,然后兩位嘉賓開始“硬核”科普,解釋和黑洞相關的物理知識。
成蒙告訴記者,直播受歡迎很重要的原因是給觀眾陪伴感?!艾F在的年輕人熱衷看直播,因為在家、在學校比較孤獨,他們看各種博主做直播,會覺得這個人在陪我化妝、聊天、學習,至少有個實實在在存在著的人。”因此,即便物理所的直播中發(fā)生“翻車”——實驗失敗或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他們也只是自嘲:“又‘翻車啦,哎呀某某某不行啦?!比缓筠D向在線粉絲:“你們說是不是?”接著繼續(xù)做實驗。這樣的態(tài)度在觀眾眼中,反而很真實。成蒙說:“我們不把自己當老師,我們只是在這兩個小時陪著他們,哪怕就是聊聊天,講些科學小知識,他們能聽進去一點點,也就夠了。”
成蒙生于內蒙古,父親從事煤礦行業(yè),常到北京出差,回家時給他帶了一整套《少兒百科全書》。其中有一類是自然科學,成蒙當時還很小,卻很快就讀完了。
2019年7月,劉廣秀(左)和李治林在直播中做實驗。(本刊記者 陳霖 / 攝)
成蒙的母親是小學數學老師。她曾在家給五、六年級的學生補課,二年級的成蒙悄悄搬了把椅子,貓在后排偷聽,“結果,他們講的我好像也能懂”。
成蒙之后隨家人去了河北,在衡水中學讀高中。衡水中學的教育非常嚴格,每年考上頂尖名校的學生非常多,盡管校方緊湊把控學生的作息時間,但開了閱讀課,讓學生去閱覽室讀雜書,成蒙經常去那兒讀科普書,像霍金的《時間簡史》。高中三年,他還讀了科學史、牛頓和愛因斯坦等人的傳記。他考上浙江大學,后到中科院物理所深造,研究石墨烯,畢業(yè)后留校,走上管理崗位,做起了科普工作。寫文章注重讀者興趣、做直播注重與觀眾互動,也是成蒙這幾年漸漸摸索出來的。
中科院和北京、深圳等地的小學生有合作,成蒙經常給三、四年級的小學生上課、演講。記者曾在網上看到一張圖:成蒙站在講臺上,臺下的小學生坐得筆挺。
回憶起這張照片,成蒙開玩笑:“你看圖片還挺平和,其實80%的時間用在維持班級秩序,就怕班級炸掉!”小朋友的好奇心強,也坐不住,成蒙講課時,他們還會上前搶東西?!叭绻嘀魅卧?,就安安靜靜特別乖;班主任不在,小朋友恨不得把這課當體育課來上!”后來,成蒙想了個辦法,和小學生做游戲。他讓學生猜科學名詞。結果,學生一聽是游戲,特別興奮,一個勁拉著成蒙:“老師讓我玩,必須讓我猜……”
有一次,成蒙去學校的報告廳,校長和班主任讓一名小學生上臺給成蒙戴紅領巾,感謝他來做科普?!跋导t領巾這件事離我太遙遠了。她給我系上紅領巾的那一刻,我突然有種莫名的感動,就覺得這是小學生能給你的非常高的禮節(jié),充滿了使命感。
“宇宙誕生時就把自己的游戲規(guī)則寫清楚了,只是人類還不能完全知道,但在做各種努力逐漸接近它?!?/p>
成蒙用“非??煽康拇嬖凇毙稳菸锢怼T谒睦斫庵?,很多東西很難有確定答案,甚至只是一種猜測或統(tǒng)計規(guī)律,但物理往往有一些確定的東西?!澳眯l(wèi)星回收舉例吧,我們算好軌道,能知道衛(wèi)星落地的點在20公里之內,甚至有更精確的數字,它就會在這個地方落下來,這取決于萬有引力或空氣動力學,它本身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背擅深D了頓,“這讓人有種非??煽康母杏X。人和人之間可能有欺騙,但客觀世界不會欺騙你,它對你永遠是真實的,只要你掌握它的規(guī)律?!?/p>
在成蒙眼中,物理是科學里很重要的一支。“很多工科是以物理為基礎,比如建立在電磁學、力學、聲學等研究的基礎上,才能衍生出偏應用性的工程類學科。如果你想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是如何運行的,可以通過物理‘偷窺它、掌握它。這是物理給人類最大的興奮劑。”
成蒙很喜歡諾貝爾物理學獎、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他寫過《費曼物理學講義》,被視為物理學本科生、研究生的寶典。成蒙讀過費曼的傳記,覺得父親對費曼的教育仿佛是百年前的科普。費曼的父親是名制服商人,但會把新東西用自己的語言講給費曼。有一次,父親向費曼解釋恐龍時說:“要是恐龍站在門前的院子里,那么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腦袋靠近咱們這二層樓的窗戶,可它的腦袋卻伸不進窗戶,因為它比窗戶還寬呢?!背擅上胂螽敃r的費曼:“恐龍似乎活靈活現地出現在他眼前了?!?/p>
回憶起這段故事,成蒙很感慨:“我現在的身份接近于科學的傳播者,我常在想為什么要做科普?幾百年前,科學家就面對公眾做實驗、解釋科學。這么多年過去了,科學還是這些內容,甚至有些基礎理論幾乎沒什么新變化,但科學家還在寫、還在講,因為在不同時代,人的表達方式一直在變,我們做的可能就是不斷套用新的語言體系、表達方式,重新講這些科學內容?!?/p>
在科普這件事上,費曼是成蒙的榜樣:“他很單純、純粹,是真正把物理學的美好傳遞給別人的人。他把物理學完全講透,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能懂?!?/p>
成蒙1988年生于內蒙古,26歲獲中科院物理所博士,現任物理所綜合處副處長,中科院物理所科普新媒體平臺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