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 (KYC18-2392)。
摘? 要:詩者吟詠性情,詩歌浸潤于自然萬象與音聲感知中。作為音樂家詩人,王維對音聲特別敏感,樂于傾聽自然聲響,通過風聲,他感悟時間變易,在水聲中他體會春秋變化,表達離愁別緒與哲思。王維詩歌情境交融,境界靈動,具有永恒的自然精神。
關鍵詞:王維;詩歌;風聲;水聲
作者簡介:王圣巖(1992-),江蘇南通人,南通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唐宋詩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6-0-03
中國是詩的國度,幾千年的詩歌傳承中,詩人與自然產(chǎn)生了無法割舍的情結,袁行霈云:“自然界是觸動文思的重要契機?!盵1]58詩人觀察、傾聽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草木榮枯、風雨雷電等,激發(fā)并觸動詩思,而加以描繪。詩之盛者,莫過于有唐,唐人欣賞自然,融入自然,在自然中體悟文道,感悟人生;他們親近自然,書寫自然,在詠嘆自然中尋找人生真諦。詩人王維縱情山水,“調理性情,靜賞自然”,[2]300妙寫自然,他的山水園林詩清淡優(yōu)雅、意境圓融,具有空明幽靜之美。王維以音樂家的敏銳感知自然聲響,以畫家的筆法描繪大自然中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諸如普普通通的風聲、雨聲、瀑布聲、流泉聲等,無一不在他筆下充滿活力。聽覺形象,成為他詩歌藝術的表現(xiàn)方式之一。
一
聲音是王維感知自然最便捷的方式,譬如風,看不見摸不著,但人們可以通過物之變化來感知辨識風向和風速。王維詩中描寫風,如《送宇文太守赴宣城》“何處寄相思?南風吹五兩”、[3]46《送楊少府貶郴州》“愁看北渚三湘近,惡說南風五兩輕”,[4]627二首言及南風,而“五兩”是古人為測候風力,用雞毛八兩系于五丈旗桿之顛,“風吹五兩”出現(xiàn)在離別詩中,友人分離時,每要順風行船,吹來的南風,便成了友情的見證、相思的象征。王維還借風聲表現(xiàn)自己的心境,如其《戲贈張五弟諲》云“秋風自蕭索,五柳高且疏”、《送岐州源長史歸》云“秋風正蕭索,客散孟嘗門”,同樣是寫蕭瑟秋風,前一首為戲贈,秋風蕭索,見于五柳“高且疏”,又巧妙地以“五柳”雙關,體現(xiàn)對張諲隱逸生活的欣賞。后一首寫在蕭索秋風中與友人相別,詩人回憶前塵往事,感慨世事人情,秋風瑟瑟,為離人平添了些許不舍。又如《田園樂》“采菱渡頭風急,策杖村西日斜”,體現(xiàn)王維隱逸生活的安適,雖然疾風正吹,風聲呼嘯,然而詩人卻策杖看日斜,表現(xiàn)出他對自然與生活的熱愛,更有內心的自在與安寧閑靜。同樣寫悠閑心境的還有《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風聲中夾雜著蟬聲,詩人倚仗柴門,臨風聽蟬鳴,感受自然,淡宕閑適是詩中應有之意。
風聲是通過空氣的震動而產(chǎn)生。王維詩中通過風速感受風聲,以樂器聲比擬風聲,如《登樓歌》“擺長云兮捩回風”,不斷回旋的旋風,如同撥琵琶時的聲音。《關尹子·三極》云:“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則聲悽悽然,有思心則聲遲遲然……”[5]1332王維詩《迎神曲》“風凄凄兮夜雨”寫夜雨中的風聲,有如以悲心彈琴之悽凄然。又如《觀獵》詩“風勁角弓鳴”,以聲啟勢,風呼聲與弦鳴聲互相映襯,彼此呼應,發(fā)端突兀,先聲奪人,原來是將軍在冬季獵渭城,那么“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盡在其中。王維曾到過邊地,異域獨具特色的風聲,更能體現(xiàn)他的心情,如《送陸員外》“陰風悲枯桑,古塞多飛蓬”、《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軍司馬》“橫吹雜繁笳,邊風卷塞沙”,二首皆送友人赴邊,不禁聯(lián)想邊塞苦寒。陰風席卷枯桑發(fā)出悲響,邊風包裹著沙石呼嘯而過,這些邊地獨有的聲音勾起詩人的擔心與不舍,營造出悲傷的氛圍。
王維對風聲的準確感知常通過風與植物發(fā)生關聯(lián)。南朝陶弘景“特愛松風,庭院皆植松,每聞其響,欣然為樂”。[6]1898王維亦十分愛松風,詩中從多個角度反復描述。如《酬張少府》“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從視覺角度寫風吹動衣服,松風吹來,仿佛風吹動松樹時的沙沙作響聲就在耳邊?!哆^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是從觸覺角度感受風的存在,夜風在松林中穿梭瑟瑟作響,夜的寂靜更襯托出松風的響動。而《游感化寺》“谷靜惟松響,山深無鳥聲”、《林園即事寄舍弟紞》“松含風里聲,花對池中影”,則明確從聽覺角度表現(xiàn)松風,以靜寫動,在幽靜的環(huán)境中,只有陣陣松濤聲傳達于耳際?!哆^秦皇墓》“更聞松韻切,疑是大夫哀”,則用擬人手法,松風凄切,疑是大夫之哀傷。當然,王維詩中還寫到風與其他植物,如《秋夜獨坐懷內弟崔興宗》“庭槐北風響,日夕方高秋”,秋夜北風呼嘯,吹動庭院槐樹颯颯作響?!抖韺ρ浐邮考摇贰案綦伙L驚竹,開門雪滿山”,這是風吹竹林發(fā)出的簌簌之聲。《沈十四拾遺新竹生讀經(jīng)處同諸公之作》“細枝風響亂,疏影月光寒”,夜風輕吹,攪動竹林,竹枝發(fā)出交錯起伏的響聲?!蹲笠蠢婊ā贰伴e灑階邊草,輕隨箔外風”,寫風吹梨花飄飛,通過視覺所見到的外物表現(xiàn)風的存在。這一類詩句體現(xiàn)出風與植物間的天然聯(lián)系,植物的聲響使詩歌充滿動感。同時,外在的聲響也成為詩人心境的發(fā)表,在平靜悠遠的自然中找回內心真正的自己。
二
瀑布在自然山水景觀中頗引人注目,王維亦愛之,然而他詩中的描繪,瀑布在整體景致中并不喧賓奪主,卻也不失自己的特色,在詩中表現(xiàn)出自然和諧之美。如《送方尊師歸嵩山》“瀑布杉松常帶雨,夕陽彩翠忽成嵐”、《韋侍郎山居》“閑花滿巖谷,瀑水映杉松”,二首皆合寫瀑布杉松。瀑布瀉落,噴濺出的水珠彌漫,好像為杉松披上薄薄的輕紗。簡單幾筆,就勾勒出動人的山中瀑布之景,其中隱藏的音符,就是瀑水拍打山石之聲。從高處欣賞瀑布,有著不一樣的看見,如《同盧拾遺韋給事東山別業(yè)二十韻……》詩云“階下群峰首,云中瀑水源”,詩人從整體著筆,穿云瀑布飛流而下,其聲則“鳴玉滿春山”。當親近瀑布時,會帶來不同的心靈感觸,如《留別山中溫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縉》“好依盤石飯,屢對瀑泉歇”,在瀑布旁用飯、賞景、休憩,別有一番意趣,瀑布的奏鳴聲仿佛就在耳旁。以上幾首詩歌均從宏觀角度描繪自然山水,壯麗的瀑布在其中顯得清秀溫柔。王維還專門寫到瀑布壯闊雄渾,如《燕子龕禪師》“瀑泉吼而噴,怪石看欲落”、《白黿渦》“南山之瀑水兮,激石滈瀑似雷驚,人相對兮不聞語聲”,從聽覺角度對瀑布進行刻畫,瀑聲轟鳴,似吼如雷,聲勢雄壯,氣勢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