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炳庭
記憶是一粒種子,一經(jīng)播種,在心靈深處就會生根、開花、結(jié)果。
周末和老伴一起去鄉(xiāng)下,在清理老屋堆放著的舊物件時,撿到一件沾滿灰塵的物什,吹開浮塵仔細端詳,原來是一盞早已廢棄的老舊油燈。霎時,一盞如豆的燈火在我的記憶中點亮。
上世紀60年代,家鄉(xiāng)還未通電。一到晚間,整個村子漆黑、寂靜,除了幾聲犬吠,再也聽不到什么聲音。簡陋的農(nóng)舍里映照出一縷縷昏黃的亮光。
我家住在村子最東頭,每當夜幕降臨,母親劃一根火柴點著那盞小油燈,再撥弄一下燈芯,如豆的火苗便發(fā)出昏黃的光,窄小的窯洞便依稀可見了。家里的油燈大多是父親制作的,用廢舊的墨水瓶,在瓶蓋上鉆個孔,用薄鐵皮卷一個長度適中的小管,然后把棉線搓成燈捻子穿入小管,再將小管穿過瓶蓋的小孔,給瓶子里倒?jié)M煤油,一個簡易的小油燈就做成了。油燈晃悠悠的光芒照亮一家人,也照亮了我最初的記憶。
在那個貧窮饑饉的年代,物質(zhì)非常匱乏,所有緊缺商品都要憑票購買,煤油也是限量供應(yīng)的。同學的父親在鄉(xiāng)衛(wèi)生院工作,我問他要了一個廢舊的輸液瓶,為了給家里買到煤油,課余時間我就去商店門口排隊,好不容易才能打一瓶煤油回家。因為商品緊缺,售貨員成了當時人們最羨慕的職業(yè)。記得有一部影片里,公社書記對一名鄉(xiāng)下村小教師說:“只要你好好表現(xiàn),我就可以提拔你當售貨員?!边@可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那時還是大集體時代,農(nóng)村以完成勞動任務(wù)的多少來計算“工分”,并按每人所掙“工分”核算口糧分配。我家人口多,勞力少,為了養(yǎng)家糊口,母親不得不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生活重擔。她總是起早貪黑,風雨無阻,從不誤工。她白天下田勞作,晚上就著昏黃的燈光縫補衣服。每當夜深人靜,四周一片沉寂,有個窗口的燈光總是亮到最晚,那忽明忽暗的燈光陪伴著母親熬過無數(shù)個不眠之夜。春夏秋冬,寒暑霜露,總都有做不完的農(nóng)活,母親忙碌在油燈下的身影一直伴隨著我的記憶。
在小油燈跳動的火苗下,讀書的日子最快樂。一次,我隨母親去了幾十里外的外婆家,在二舅的書櫥里發(fā)現(xiàn)了一本用牛皮紙包著封面的《青春之歌》,借著微弱的燈光讀了起來。第二天早晨起床,母親指著我被油燈熏黑的鼻孔和燒掉的頭發(fā),笑得前仰后合。也就是那一次,書在我的眼前洞開了另一個世界,一個讓我癡迷的文學世界。
1970年,我考上鄉(xiāng)級中學讀初中,學校晚自習的照明由油燈換成了汽燈。汽燈在外形上與馬燈有些相似,但比馬燈亮得多,不僅可抗小風,雨天也能使用。汽燈一亮,那白晃晃的光能把周圍十幾米的范圍照得通明。
記憶中,汽燈用得最多的是村里唱戲的時候,每年農(nóng)閑,村頭的空地上就搭起了臨時戲臺,等到臺上兩盞明晃晃的汽燈亮起來,催場的鑼鼓響起來,整個村子便像過節(jié)一樣熱鬧,各家各戶看似靜止的生活又鮮活了起來。演出場次最多的要數(shù)“樣板戲”,盡管有些內(nèi)容和臺詞早已耳熟能詳,卻絲毫不影響人們看戲的興趣。
1981年,我從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到離家很遠的一所村小教書。學校很偏僻,村子沒有通電,客車也沒有開通,我只能站在公路上,等待有一輛車停下來。公路的盡頭離家還有60多公里的崎嶇山路,為了回家,我節(jié)衣縮食、省吃儉用,買了一輛飛鴿牌自行車,成了村里第一個擁有“坐騎”的人,這個“第一”讓很多村里人羨慕和向往。
母親從老家托人傳話,說家鄉(xiāng)要通電了,聽到這個喜訊,我高興得睡不著覺。我騎車經(jīng)過60多公里的崎嶇山路,趕到村里已是點燈時分。記得那一陣子,村里群情激昂,一張張黝黑、飽經(jīng)滄桑的臉上笑靨如花,挖坑立桿,拉線配表,像過年一樣喜慶和熱鬧。世世代代生于斯長于斯的村民們,總算是等來了傳說中那個叫“電”的東西,趕上了傳說中那種“耕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的好光景。正式通電的那天晚上,村民們歡呼雀躍,奔走相告,每一張樸實的面容都被燈光照得清晰而飽滿。想到國家已經(jīng)把關(guān)注的目光投向了我們的鄉(xiāng)村,我感動、感恩,為國家的變化,為盛世的陽光,為家鄉(xiāng)的未來。
如今,人們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了,節(jié)能燈早遍布村莊的家家戶戶,太陽能路燈也守護在道路兩旁,家家用上了電視機、洗衣機、空調(diào)、電腦、手機……這些“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電器,鄉(xiāng)親們也早就不覺得新鮮了,好像它們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嶄新的日子里,我常讓思緒回到歲月深處,去打撈那些難以忘懷的生活片段和記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的不只是照明方式,更體現(xiàn)在居住、交通、飲食、醫(yī)療、教育等方方面面。
如果不是突然看到那盞當年全家視為寶貝的小油燈,我可能想不起這流年歲月的嬗變。一盞不起眼的小油燈,雖已時過境遷,但它陪我一路成長,不僅點亮了我溫馨的記憶,也點亮了一段滄桑的歲月。它見證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變遷。
(摘自《固原日報》2019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