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樂
筆者個人認為,MIX Alpha探索的方向偏離了核心用戶需求。為什么這么說?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盤點一下MIX Alpha的優(yōu)點。
首先,毫無疑問是那塊完整的柔性環(huán)繞屏。不得不說,MIX Alpha正面一整塊屏幕的視覺沖擊力還是非常強烈的,尤其是正面完全去除了側邊框和前置攝像頭,應該是目前正面屏占比最高的手機。
其次,則是一億像素的顛覆性。這顆一億像素的攝像頭,我們暫且不去討論調校水平,單憑其“1/1.33”的超大感光元件和直出一億像素原片,就能“秒殺”市面上大部分的手機。
不過,除了上面兩個優(yōu)點,MIX Alpha卻存在兩個非常嚴重的短板。
其一,防摔問題。MIX Alpha的環(huán)繞屏和市面上所有手機相比,應該都是最不耐摔的,畢竟整部手機都是屏幕,極有可能落地就碎。更致命的是,由于背面都是屏幕,所以這款手機沒法戴保護殼,因為自拍必須使用背面屏幕,并且由于取消了側邊按鍵改用側邊壓感操作,即使手機殼只套住四個邊框也不行。
其二,手機背面的屏幕實際用途問題。目前來看, MIX Alpha的背面屏幕,似乎只能用來自拍,因為不能展開,導致其失去了作為大屏設備的可能。但是,如果背面屏幕用來自拍這個需求成立的話,努比亞雙屏手機的銷量不應該如此慘淡。至于說背面屏幕用來當作自定義手機殼的言論,努比亞的設計也已經實現(xiàn),但是似乎消費者并不買賬。
很多人可能會說,概念手機的使命,就是探索不可能。但是在筆者看來,這種探索也應該是立足于用戶需求的,如果花費巨資只為研究一個無用的功能,筆者認為這種探索毫無意義。
在發(fā)布會上,小米CEO雷軍提出了自己對概念手機的定義:“概念手機的使命,就是探索,就是要不惜代價、不考慮量產性,做一款真正的顛覆性產品。”
然而,概念手機的探索屬性,不應該是無序探索,一款成功的概念手機真正應該探索的,是立足于用戶剛需,但是當前無法量產的科技。
和MIX Alpha的環(huán)繞屏相比,當年的小米MIX之所以廣受好評,是因為擊中了一個核心的用戶需求:用戶始終想要更大的屏幕。
從智能機誕生開始,大屏幕就是一個最真實也最龐大的用戶需求,當年的三星Galaxy系列,憑借著大屏幕幫助三星登上了全球第一的寶座,后來的iPhone 6系列,憑借大屏幕成為“史上最暢銷”的iPhone。
三星和蘋果實現(xiàn)大屏幕的方式,都非常的“簡單粗暴”:把手機做得更大??上в脩魧τ诖笃聊坏男枨笫菬o限的,但是能接受的手機尺寸卻是有限的。一開始手機行業(yè)在做大屏幕手機的這條路上走得順風順水,可是當手機大到一定程度,大到所有用戶的口袋都裝不下的時候,大家卻發(fā)現(xiàn)這條路忽然走不通了。
而小米MIX系列的出現(xiàn),對于整個手機行業(yè)來說都是革命性的,因為它讓手機行業(yè)意識到,要想在更小的機身,實現(xiàn)更大的屏幕,除了做大手機以外還有一個方向:干掉“額頭”,干掉“下巴”。
同樣大小的機身,屏占比越高屏幕越大,所以為了實現(xiàn)更高的屏占比,手機廠商們從劉海屏、水滴屏,到挖孔屏、彈出式攝像頭,無所不用其極。而去年以來,華為和三星探索的折疊屏,其目標也是在小機身內塞下一個更大的屏幕,追求的是展開后的屏幕大小。
所以很明顯,MIX Alpha反面那塊屏幕如果不能展開,而只是用來自拍,那注定是個偽需求,魅族、努比亞和vivo的雙屏(副屏)手機都已經證明了,消費者的需求,并不是一塊背面的屏幕。
當年小米橫空出世的時候,其出貨主力還是小米“數(shù)字系列”,但是由于“數(shù)字系列”的后繼乏力,如今小米的走量機型早就已經變成了紅米系列。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的一點是,小米“數(shù)字系列”和MIX系列如今依舊是小米在中高端機型的出貨主力,即使今天有了紅米K系列也不能改變這個事實。
然而9月24日發(fā)布的兩款機型,不管是小米9 Pro還是MIX Alpha都無法接下小米中高端機型出貨量的接力棒。小米9 Pro作為小米9的小改款,和小米9相比只是補齊5G短板,并進行小幅度升級,從命名上就能看出,這并不是一款嚴格的新品。而MIX Alpha的“概念手機”定位和價格就已經注定了,這不是一款走量的機型,就連上市的日子也遙遙無期。所以如果只靠小米9 Pro,可以預料,今年下半年小米在3 000元以上價位幾乎會失守。如此一來,基本可以宣布,小米沖擊旗艦的夢想,又一次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