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云 王曉嵐 朱云嬰 高爽 萬偉萍 李春玲
摘要:目的 探討彈力線套扎器配合外剝外切法治療痔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7年10月—2018年10月80例痔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采用外剝內扎法治療,觀察組采用彈力線套扎器配合外剝外切法治療。比較2組痔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術后肛門疼痛時間、創(chuàng)面平均愈合時間;干預前后患者生存質量評分;術后便血、切緣水腫、肛門疼痛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 觀察組痔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肛門疼痛時間、創(chuàng)面平均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2組生存質量評分相近(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存質量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便血、切緣水腫、肛門疼痛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彈力線套扎器配合外剝外切法治療痔的效果確切,可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加速術后康復,縮短術后康復時間,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肛門疾病;外剝外切法;痔;治療
中圖分類號:R657.1+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9)09-0039-03
痔是臨床常見多發(fā)疾病,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內痔發(fā)生為肛墊結構性、動靜脈吻合和血管叢病理改變和移位所致,外痔則是血栓形成、組織增生、血流瘀滯等所引起。中醫(yī)學認為痔瘡多因飲食不節(jié),易生濕積熱,濕熱下注肛門;或因勞累過度,久坐則血脈不行,久行則氣血縱橫;或因便秘努掙,瘀血流注肛門,引發(fā)痔疾?;陟o脈曲張學說,多數(shù)的手術治療都是針對痔體本身,以外剝內扎術為代表;基于肛墊下移學說,認為痔的發(fā)生是肛墊充血肥大、增生導致肛墊結締組織和平滑肌失去支持,下移突入肛管腔所致[1],以PPH和TST為代表。在痔的治療中,除了對內痔的干預外,還應當對痔上黏膜進行干預,不應當只是針對某一理念或區(qū)域操作,這樣才能在減創(chuàng)的同時取得更好的療效及預后,本科分析了彈力線套扎器配合外剝外切法治療痔的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0月-2018年10月80例痔患者分組。觀察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21~67歲,平均(42.24±2.70)歲。發(fā)病時間1 a~13 a,平均(6.51±0.29)a。II度21例,III度19例。痔核2~5個,平均為3.66±0.61個。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2~67歲,平均(42.25±2.55)歲。發(fā)病時間1 a~13 a,平均(6.52±0.24)a。II度22例,III度18例。痔核2~5個,平均為3.38±0.72個。2組基本情況差異不顯著。
1.2 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6年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病專業(yè)委員會制定的診斷標準[2]。入選標準:患者年齡在18歲以上,且符合痔瘡診斷標準,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既往無肛門手術病史,肝腎功能正常,凝血功能正常。
1.3 排除標準 有腹腔和盆腔感染,有肛瘺、結直腸疾病,肛門失禁,肛門直腸狹窄等,有直腸癌等其他肛門直腸疾病,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等,孕婦,哺乳期女性,年齡不符合納入標準。
1.4 治療方法 2組常規(guī)做好腸道準備工作,實施骶管麻醉,成功后轉側臥位,年齡較大采取截石位,有效消毒肛管直腸和肛周皮膚,術前半小時積極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1.4.1 對照組 采用外剝內扎法治療,根據(jù)常規(guī)手術方法操作。觀察痔核分布情況,用組織鉗夾住外痔組織邊緣,向外牽引,用另一把組織鉗夾住內痔組織,順著痔外邊緣底部用電刀分離組織,直至齒狀線上0.5厘米,后給予電凝止血,用彎鉗將痔基底鉗夾,用7號絲線結扎內痔,剪去結扎后大部分痔組織,其他痔核處理方法相同,術中保留足夠黏膜橋和肛管皮橋,預防肛門狹窄。
1.4.2 觀察組 采用彈力線套扎器配合外剝外切法治療。適當擴張肛門,插入肛門鏡,充分暴露痔核和齒狀線,觀察痔核分布情況,確定需套扎的痔核。后將痔塊上黏膜和黏膜下層組織用彈力線套扎器套扎,維持負壓0.075Mpa(云南),轉動閥門,以擊發(fā)彈力線并收緊,松開負壓閥,檢查套扎情況,剪斷彈力線即可。其他痔核處理方法相同,但同一平面套扎數(shù)目避免大于3個,以免出現(xiàn)肛門狹窄;或根據(jù)痔核及黏膜分布,采用錯位套扎,避免在一個平面最好。外痔切除時用Alice鉗鉗夾外痔邊緣,切除明顯外痔和皮贅,并剝離皮下增生及曲張靜脈即可,以減輕肛門組織損傷。
2組術后均進行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和便后中藥坐浴。方用苦參湯加減:苦參20 g,黃柏20 g,蛇床子20 g,土茯苓15 g,五倍子10 g,地膚子10 g,白鮮皮10 g,防風15 g,方中黃柏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苦參清熱涼血;蛇床子、土茯苓、地膚子燥濕祛風,殺蟲止癢;防風祛風勝濕;五倍子收斂固澀;白鮮皮疏風止癢;每次10~15 min,日2次。
1.5 觀察指標 治療之后隨訪半年,比較2組痔瘡治療總有效率;術后肛門疼痛時間、創(chuàng)面平均愈合時間;干預前后患者生存質量評分。
1.6 療效標準 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刀口愈合良好且肛門外觀及功能恢復正常,患者排便通暢,無便血,無痔脫出,無肛門下墜感;有效:癥狀和體征有明顯減輕,刀口愈合,肛門外觀基本正常,無明顯便血,便后痔脫出且肛門下墜減輕;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統(tǒng)計,分別進行t檢驗(計量資料)、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痔瘡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干預前后生存質量評分相比較 干預前2組生存質量評分相近(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存質量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2組術后肛門疼痛時間、創(chuàng)面平均愈合時間相比較 觀察組術后肛門疼痛時間、創(chuàng)面平均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2組術后便血、切緣水腫、肛門疼痛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比較 觀察組術后便血、切緣水腫、肛門疼痛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 討論
我國古代醫(yī)家通過數(shù)千年的實踐和發(fā)展,對“痔病”形成了系統(tǒng)的理論和獨特的治療技術,在《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經有關于角法治病的記述:“牡痔居竅旁,大者如棗,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頃,而張角”;“用蜘蛛絲纏系痔,不覺自脫?!逼渲小耙孕〗墙侵?,即指用小獸角吸拔,蛛絲即絲線結扎,套扎的理念和運用早已應運而生。
現(xiàn)代痔的發(fā)生率依然很高,傳統(tǒng)對于痔瘡的治療多采取外剝內扎法,其對于Ⅱ~Ⅲ期混合痔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但應用范圍不廣[4-5],痛苦的程度較大,患者接受度低。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發(fā)展,套扎術(RBL)成為了國際公認的最有效的治療痔的方法,它可以兼顧傳統(tǒng)術式和吻合器術式的優(yōu)點,達到治療的目的。彈力線套扎器在痔瘡應用中越來越廣泛,我們觀察發(fā)現(xiàn)其優(yōu)勢體現(xiàn)如下:第一,以彈力線環(huán)套為套扎材料,具有良好性能,可避免傳統(tǒng)膠圈套扎帶來的膠圈變質、老化等缺陷,彈力線套扎器可采用彈力線環(huán)套代替膠圈,其組成為高分子材料,具有獨特性能,可避免膠圈套扎缺陷,提高治療效果;第二,彈力線環(huán)套還可實現(xiàn)人工控制,避免套扎過松或過緊,套扎線將目標組織套扎之后,將彈力線收緊可縮小內徑孔,緊固套扎目標組織,且組織脫落之后創(chuàng)面小,痔血管可完全閉塞,有助于減少術后出血風險;第三,彈力線套扎器套扎后表面有較大摩擦力,不容易脫落和斷裂,可避免套扎失敗和組織壞死風險[6]。第四,彈力線套扎器可實現(xiàn)同一水平面多點套扎,可以對痔上黏膜和痔區(qū)黏膜同時干預,達到吻合器的和外剝內扎聯(lián)合的療效;具有明顯上提效果,相對于PPH和TST等肛吻合器,避免了金屬鈦釘?shù)臍埩襞c刺激,其彈性更高,損傷更小,具有微創(chuàng)性,可減少對肛門功能的不良影響。第五,多點位的套扎切除將更多的保留痔區(qū)及痔上黏膜,各個點位間留有一定的組織,加上錯位設計,有效的避免狹窄,保證組織彈性;第六,彈力線套扎器術中牽拉輕,術后疼痛和出血少,脫落之后異物感和瘢痕不明顯,充分結合了傳統(tǒng)術式和彈力線套扎器的優(yōu)勢,可彌補外剝內扎法治療缺陷,提高手術效果[7-8]。
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外剝內扎法治療,觀察組采用彈力線套扎器配合外剝外切法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痔瘡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彈力線套扎器配合外剝外切法治療痔的效果確切,可減少痛苦和術后并發(fā)癥,加速術后康復,縮短術后康復時間,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在混合痔傳統(tǒng)外剝內扎的手術改良中體現(xiàn)了微創(chuàng)的技術又能取得同樣的手術效果,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兆興,楊少軍,郭曉峰,等.自動彈力線痔瘡套扎術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33(5):10-11.
[2]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6,9(5):461-463.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4]韓冰冰,胡家興.自動彈力線痔瘡套扎器(RPH-4)的應用[J].醫(yī)療裝備,2016,29(15):35-36.
[5]張華.自動痔瘡套扎術聯(lián)合外痔剝離術治療重度混合痔的臨床效果[J].世界臨床醫(yī)學,2017,11(13):32.
[6]張搏,王姍姍,徐月,等.彈力線套扎術與膠圈套扎術治療Ⅲ、Ⅳ度混合痔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7,26(2):351-354.
[7]方煊.自動彈力線痔瘡套扎器聯(lián)合中藥內服治療直腸黏膜內脫垂的療效分析[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7,37(5):80.
[8]傅彥春,徐振鋒.4種套扎法治療混合痔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7,37(8):30-32.
(收稿日期:201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