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
在當下,閱讀心態(tài)與閱讀環(huán)境的浮躁,已經(jīng)是公認的事實。人們對這種狀況的形成,也有自己的解釋。無非是工作壓力大沒時間閱讀,網(wǎng)絡閱讀降低了文學的含金量,新媒體時代大家更愿意“讀屏”……。但大家忽略了,“消費至上”才是導致閱讀浮躁的主因。
閱讀的“消費至上”,有明顯的外在特征,比如,讀者買書成癮,買回來的書堆滿書櫥,絕大多數(shù)都沒讀過甚至沒拆封膜。比如,出于市場考慮,諸多出版從業(yè)者包括讀書人本身,都在推崇“閱讀快感”,還有新媒體環(huán)境對閱讀行為的滲透與破壞,使得莊重的閱讀成為一種稀缺姿態(tài)。
其中。追求“閱讀快感”帶來了最大的矛盾與困惑?!安蛔x那些讀不下去的書”,讓讀者經(jīng)常被市場與推銷者牽著鼻子走,造成了閱讀審美能力的不斷“下行”。與嚴肅、經(jīng)典但同時不可避免又有一些晦澀、厚重的書保持距離,使得真正的好書被邊緣化了。
閱讀的“下行”是容易的,因為唾手可得的“輕閱讀”。會給讀者造成“愛讀書”的錯覺。殊不知,沒有質量的閱讀,只能算是信息的填充,不能帶來思想的營養(yǎng)。閱讀的“上行”是困難的,當然。一百多位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的作品。能夠做到讀個大概的人都不會多。如果堅持閱讀的“向上性”,養(yǎng)成一種“非好書不讀”的習慣,就會發(fā)現(xiàn)再向“下行”也會非常困難。一旦讀者的審美標準抬升到一定位置,讀者讀那些只會帶來“閱讀快感”的書,就會難以接受。
“閱讀快感”分兩種,一種是“劣質”文字(比如雞湯文學)帶來的近似于麻醉的愉悅,一種是“優(yōu)質”文字對精神的照亮。那為什么太多讀者喜歡前者?原因很簡單——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需要越過“門檻”,這道“門檻”需要讀者自己越過去,或者在別人的幫助下越過去。
近兩年仿佛好了許多?!爸刈x經(jīng)典”“重視經(jīng)典閱讀”已經(jīng)在官方與民間達成了共識,純文學經(jīng)典著作比如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也可以在新版出版后獲得上百萬冊的銷量,各地新年跨年時的詩歌朗誦會一票難求,人們對于純文學的需求,又逐漸變得強烈起來。人們發(fā)現(xiàn),原來經(jīng)典閱讀是治療浮躁、抵御焦慮最簡單便利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這何嘗不是公眾經(jīng)過比較、計算之后主動選擇的結果呢?
在過去一兩百年的時間里,文學在幫助人們解決危機方面做了很大的貢獻,文學不能阻止戰(zhàn)爭,但文學對戰(zhàn)爭的反思,會讓全世界的人們達成一致的價值觀。同樣,文學不能徹底解決文化沖突與情感障礙,但通過文學作品,人們會從中不斷尋找共識,得到心靈安慰。在未來的一百年里或兩百年后,文學的功用還會如此重要嗎?不見得。所以,迫切地讓文學閱讀回歸莊重,有助于在智能時代、虛擬技術時代,解決人類的心靈匱乏問題,讓文學幫人類去抵御伴隨科技發(fā)展帶來的不斷加深的孤獨感。
面對閱讀,我們會有各種各樣的態(tài)度,但莊重的閱讀,或許是最有價值的。所謂莊重的閱讀,在于閱讀行為天然存在的一種儀式感,“你的一言一行,都藏著你讀過的書”,莊重的閱讀,會使人有勇氣、有能力面對并解決生活帶給你的諸多紛亂的問題。
此外,莊重的閱讀還可以解釋為。讓文學回到客廳,讓文學回到臥室,讓經(jīng)典更多地占有我們的時間……幸運的是。無論環(huán)境如何浮躁,選擇閱讀的權利始終在我們手里,而我們需要做的,僅僅是調整一下自己的閱讀姿態(tài),把閱讀視野“向上”移動。
(選自《文學報》2019年1月3日,舒曼/薦,有校改)
【導讀】
有人選擇“下行”的閱讀,在“輕閱讀”中自娛自樂;有人堅持“上行”的閱讀,在高品質閱讀中自得其樂。哪一種更能提升自己呢?文中,作者采取對比論證法,通過“下行”與“上行”的比較,告訴人們要越過這道“門檻”,堅持“上行”之路?!吧闲小笔且环N莊重的閱讀,也是最有價值的閱讀。你如何理解作者所說的“莊重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