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
前不久,看到網上有“鐵的新四軍”這個話題,主持人叫湘江新語,我很高興,便很投入地參加了進去。
首先,開了《新四軍直播》這個專欄,即“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每天發(fā)布。
接著,又和網友們共同設計了《新四軍戰(zhàn)報》《新四軍諜中諜》《新四軍花木蘭》等系列專欄,已開始啟動。
后面,還有《新四軍肖像》《新四軍珍憶》《新四軍忠烈魂》等,陸續(xù)推出。
到臨近70周年國慶大典時,又推出《新四軍與新中國》專題文章。昨天有人問:老王,以前你愛寫段子,很少寫長文,這次怎么了?
為什么要做這件事?這里解釋一下。
許多人,尤其青少年,根本不知道歷史上有一支抗日的主力軍,叫做新四軍。
有部電影《劉老莊八十二烈士》,網上一打開,彈幕竟出現(xiàn)“這是穿越嗎?”字樣——軍裝、臂章不是八路軍,孩子們沒見過,以為是編造出來的部隊。
敵后抗戰(zhàn),兩大版塊:
八路軍在華北區(qū)域,主要于河北、山西、熱河、山東、察哈爾、陜西、綏遠七省作戰(zhàn)。
新四軍在華中區(qū)域,主要于安徽、江蘇、湖北、河南、浙江、湖南、江西七省作戰(zhàn)。
兩軍分工經略,并肩作戰(zhàn),馳騁于兩大戰(zhàn)略區(qū),共同受延安統(tǒng)一指揮。
兩者的前身是一家,叫紅軍;后身也是一家,叫解放軍。但在抗戰(zhàn)期間,是兩支部隊,在兩個戰(zhàn)場配合作戰(zhàn)。毛澤東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的名篇《為人民服務》第一句就是:“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
孩子們不知道,不可怪,責任在官家。北方有座著名的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概述抗戰(zhàn)歷史功勛,只寫八路軍,卻無新四軍。有位老將軍(中將銜)看后,十分生氣,當場批評,后才補上,使之完整。僅舉一例,可窺一斑。
即便聽說過新四軍的人們,所知內容也很有限、也很片面。大多數(shù)人只知三件:一、皖南事變;二、黃橋戰(zhàn)役;三、京劇《沙家浜》。注意到這里的“偏頗”沒有?這三件,都是在與國民黨反共頑固派交鋒。那么,新四軍跟日偽打的仗,有人知道么?沒多少人知道。于是,公知果粉們就趁虛而入,謠上了:“新四軍游而不擊”“只打國軍不打日偽”“只內戰(zhàn)不抗戰(zhàn)”……
由于信息極不對稱,這些抹黑是有一定效果的,許多不了解史實的青少年,很容易信以為真。
這確屬我們宣傳上多年的重大缺陷。實際上,新四軍對日偽,打了2.4萬余場仗,殲敵47萬余人,僅溧水一縣,短時間內,就打了200余仗,而且絕大部分是營連以上規(guī)模。今后,我們要補這個課,復原歷史真相,還原“四爺”全貌。
這次開設的《新四軍戰(zhàn)報》等專欄,就是開頭。
新四軍有許多壯烈的事、精彩的事、震撼的事、動人的事,世人卻不知曉。習總書記在紀念建軍90周年大會上專門提到“劉老莊連”,這是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的四連,該部隊前身是葉挺獨立團,是“飛奪瀘定橋”的英雄部隊。1943年3月反“掃蕩”中,該連完全可以跳出合圍,但是,為掩護后方群眾轉移,他們主動選擇了死扛,全員82人戰(zhàn)死,無一繳械,無一被俘,無一投降。
實際上,新四軍有兩個八十二烈士連,另一個是“大胡莊八十二烈士”,同樣全連殉國,同樣氣壯山河。抗聯(lián)有個“八女投江”,新四軍有個“九女投河”(八名女學員和一名女記者),情節(jié)完全一樣,且更慘烈,日軍將她們的遺體從水中撈上岸,開膛破肚,曝尸河灘。新四軍也有一位“黃繼光”,攻打淮陰時,班長徐佳標雙手被打斷后,用身軀撲向槍眼,壯烈犧牲。戰(zhàn)后淮陰城的南門被命名為“佳標門”。這是我軍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堵槍眼英雄,是黃繼光的前輩,準確地說,黃繼光是“志愿軍的徐佳標”。
大家都知道“智取威虎山”,楊子榮孤身一人打入匪巢,兩個月余,歷經座山雕各種測試,未露破綻,最后成功殲敵,十分精彩。新四軍有更精彩的“湯團行動”,整整一個團打入敵穴,團長是傳奇英雄湯景延。日偽的專業(yè)特工百般測試,反復考察,將部隊分割多地隔離,各種分化、盯梢、設套、扣置全部軍官家屬,但是,歷時近半年,全團700人,竟無一人露出破綻。要知道,絕大多數(shù)的普通戰(zhàn)士都是泥腿子,并非經驗豐富的老偵察員,其難度之大、之復雜,不難想象。在此期間,該團竊情報、殺特務、除漢奸、掩護蔽藏我方干部,還將大批物資偷運到根據(jù)地。到約定行動的那一天,全團在各地一齊動手,擊斃身邊日偽,摧毀十幾處據(jù)點,救出全部家屬,破腹而出,完整返回根據(jù)地,整個過程,僅輕傷兩名戰(zhàn)士。這種精彩,完全可以寫一部驚心動魄的電視連續(xù)劇。
大家知道,1949年渡江戰(zhàn)役時,國民黨林遵第二艦隊起義,改編為解放軍的“華東軍區(qū)海軍”,后來以此為我人民海軍的建軍紀念日。大家所不知道的是,我軍的第一支海軍部隊,乃新四軍于1941年所建,叫海防團,團長是蘇中第四軍分區(qū)司令陶勇兼任,所以他后來授銜海軍中將,任東海艦隊司令。
在對日作戰(zhàn)中,新四軍打了許多精妙絕倫的經典好仗:硬碰硬的繁昌保衛(wèi)戰(zhàn)、神話一般的官陡門奔襲戰(zhàn)、攻堅打援的車橋大戰(zhàn)、十二戰(zhàn)十二捷的三倉豐利之戰(zhàn)……
在戰(zhàn)術戰(zhàn)法上,新四軍也是迭出奇招、好戲連連,有水淹戰(zhàn)、勾引戰(zhàn)、石陣戰(zhàn)、圍困戰(zhàn)、破襲戰(zhàn)、火燒戰(zhàn)、竹彈戰(zhàn)、利誘戰(zhàn)、S圈戰(zhàn)、甚至還有“坦克”戰(zhàn)、“生化”戰(zhàn)……隱蔽戰(zhàn)線更是新四軍的強中強:秘密運輸線,把成噸的鋼管,在日軍重兵嚴守的吳淞港裝上船,大搖大擺運往根據(jù)地,制造迫擊炮。
句容有個王家大院,同駐有新四軍方面、國民黨方面、汪偽方面三個政權,后兩方均被蒙在鼓里,全然不知戶主王誠鳳、王誠龍兄弟都是“四爺”的人。
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江蘇省長的惠浴宇,當年在蘇中是行署一級的大首長,他竟親自坐鎮(zhèn)偽軍一個集團軍總部的辦公室里,直接抄收日軍情報電文,轉手發(fā)給新四軍軍部,想想都是不可思議。
大家看過的諜戰(zhàn)劇,大都發(fā)生在上海,此地諜工云集,八方匯聚,國民黨方面有軍統(tǒng)、中統(tǒng)、軍令部二廳系統(tǒng),日偽方面有參謀本部特務機關、外務省情報系統(tǒng)、憲兵特高課和丁默村、李士群的特工總部,租界有工部局密探系統(tǒng),青紅幫有自己的暗線,還有蘇英德法美等無數(shù)國際間諜……各路交纏,極為復雜,其中,中共方面是做得最出色、最成功的,其情工密線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新四軍(華中局)的人。
……這么多精彩,這么多輝煌,世人所知卻甚少,咱們應該把它貼上網,傳播開來,讓后人知道這些英勇、知道這些卓越、知道這些偉大!
《新四軍軍歌》的主詞:“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點出“鐵”字,鮮明地展示了新四軍果毅善戰(zhàn)、敢打硬仗的真實原貌,是對公知果粉謠誣新四軍“不抗戰(zhàn)”的強力回擊。更有價值的是,它突出了光耀雋永的“鐵軍精神”。在前述關于“劉老莊連”的那篇講話中,總書記專門講到了四個“鐵”字,他說:“鍛造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shù)倪^硬部隊”。
“鐵”字源出何來?源于新四軍的“鐵軍精神”。北伐時,葉挺獨立團為第四軍贏得了“鐵軍”之譽,被當時公認為最具革命性的軍隊代表。紅軍創(chuàng)建初期的三個番號,都叫“紅四軍”,三大主力(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就是由這三支“紅四軍”衍生發(fā)展而來的??梢哉f,鐵軍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本質是一致的,是一脈相承的,在人民軍隊的全部歷史中,這種精神是貫穿始終的。今天重溫鐵軍精神,有著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例如,“鐵的信仰”這一條,對照想想如今的“不忘初心”教育,是不是令人深省,感慨萬千?我在整理史料時,常情不自禁地自問:對比前輩先烈,自己還算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嗎?我想9000萬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們,是不是每人都該捫心自問一下?孩子們對歷史的了解相對較少,這很正常,現(xiàn)實生活中,他們看到了太多的不好現(xiàn)象,也容易產生錯覺和質疑。
老王我以一己之力,不能改變大局,但是,我們盡到努力,我們復原史實,我們講好新四軍的故事,至少可以起到一種效果,讓孩子們能夠清晰地辨識:什么是真正的共產黨員!
(本文源自網絡,刊登時個別處略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