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明
一、九年級下冊課外實驗的作用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新課程背景下,若能合理、有效開展初中化學課外實驗,這對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及培養(yǎng)化學學科學素養(yǎng)是一條重要途徑?;瘜W學習的特點是探究,而探究的主要手段是實驗。九年級下冊的實驗,緊密結合上教版九年級上下冊教材內容,將課本中實驗鞏固或融合或改編,也可以是課本外的。九年級下冊課外實驗,本質上,從“激發(fā)學習興趣”到“科學探究能力”的轉化,以提高實戰(zhàn)能力。開展實驗前,精心設計探究題目,由學生探討方案,在可操作的情況下進行探究。實驗探究過程中保證人人動手,人人動腦,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并提出創(chuàng)造性,規(guī)律性的見解。
二、本期開展的化學課外實驗報告
實驗方式,仍然以小組為單位,每小組3人,并推選一名小組長,小組長負責召集、協(xié)調開展課外實驗。小組課外實驗的時間一般安排在周三(第二課堂時間)放學后進行,在征得同意后,小組課外實驗的時間可以安排在周末進行。每小組在課外實驗前,教師要求各小組制定出計劃,在征得同意后方可開展實驗。學生在課外實驗時,要求是在:有組織、有紀律、條理性、科學性和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課外實驗后,教師可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各小組總結、交流、評價、反思,保證課外實驗開展的效果,同時老師點撥提高。主要進行以下兩類實驗。
一種是根據教材下冊教學進度,從課本實驗中尋找探究的切入點,一方面可鞏固目前所學知識、鞏固實驗基本操作,另一方面可發(fā)揮探究學習的能力,為后期綜合實驗和創(chuàng)新實驗做準備。以這種目的實驗在新課學習期間在學?;蚣依镞M行。
探究實例1:學了“溶液的酸堿性實驗”,課外實驗小組取生活中的實材如肥皂水、石灰水、食鹽水、味精水、白醋、酸菜水、碳酸鈉溶液、小蘇打溶液、礦泉水、河水、甚至尿液進行實驗,用了紫色石蕊試液、石蕊試紙、無色酚酞試液、pH試紙。這樣不但知道生活中常見溶液的酸堿性而且還很輕松的掌握了檢測溶液酸堿性的方法,印象深刻永久難忘。
探究實例2:上述實驗之后第二周,在原來的基礎上對其用蒸餾水稀釋,再檢測酸堿度,并畫出水質量和溶液的pH的關系圖,鞏固了溶液酸堿性的知識,深刻認識了溶液酸堿度與濃度(拓展思考離子的存在和離子濃度的改變)的關系,再結合老師給出的探究題,實戰(zhàn)性的挑戰(zhàn)中考,進行探究。從而對酸堿滴定過程中pH變化了如指掌,解決這類探究題不在話下。
探究實例3、4、5:用一種你認為最簡明的方法證明一種酸、堿、鹽(如常見的HCl、Ca(OH)2、CuSO4)的性質,這個過程中最能體現(xiàn)個性化,綜合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
另一種是綜合創(chuàng)新實驗,在完成第7章后進行。這種實
驗要是將九年級上下冊有相關聯(lián)系的實驗融合在一起探究或創(chuàng)新,讓知識系統(tǒng)化,根據知識的聯(lián)系,提升解決綜合探究題的能力,并滲透創(chuàng)新發(fā)展精神。典型探究實例:“酸堿中和與導電性實驗”的融合,學生經過實踐,交流討論后總覺得所選藥品太多,利用綜合知識解釋相關導電性和酸堿中和中酸堿性不盡如意。在我的改進和反復試驗下,得出了簡單易行的“多功能實驗”。 一致擬定實驗目的:1.通過探究蒸餾水、氫氧化鋇溶液、及氫氧化鋇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物的導電性,進一步認識溶液能導電的原因。2.經過對該實驗的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對物質構成及其變化進行綜合性復習,并不斷養(yǎng)成從多種角度尋找證據,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實驗探究過程及探究裝置如下:
(1)盛25mL蒸餾水于電解槽中溫度示數為21.7℃,電珠不發(fā)光。
(2)電解槽中盛25mL氫氧化鋇溶液,電珠發(fā)光。
(3)向“二”溶液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4)向圖“三”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溶液變渾濁,電珠由亮變暗,溫度示數逐漸升高(最高24.5℃),放置一段時間,最后溫度又回到21.7℃
該實驗設計特色:一是巧妙選擇實驗藥品,并關了注量的關系,從加試劑順序的安排(先裝氫氧化鋇,后滴稀硫酸),既節(jié)約藥品又節(jié)省實驗時間。二是利用溫度傳感器直觀觀察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三是綜合性較強,以該實驗作為出題的著力點有很多,可以將宏觀、微觀、符號、數字集為一體,發(fā)展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有效提高復習效率,探究能力(當然要解決相關探究題目中凸顯出來)。由這種綜合創(chuàng)新實驗的探究,比枯燥無味的復習知識點有效的多,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科學來之不易,要經無數次的試驗,才可能獲得成功,人生又何嘗不是要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
三、課外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
1.選擇合理的內容
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實驗的內容時,一要考慮趣味性,要讓學生有興趣去完成該實驗;二要考慮科學性、漸進性、實用性、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要讓完成的課外實驗有著價值;三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生活實際出發(fā),盡可能選擇那些,儀器和藥品能就地取材,簡單易得的實驗內容讓學生完成。四是與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盡可能同步,都在相應的知識學習后進行。
2.協(xié)調探究氛圍,強調實驗的安全
不同的學生在能力、經驗、思考問題等方面有著差異,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實驗時,要注意讓各小組營造寬松、民主、活潑、自由的氣氛,充分發(fā)揮每一個人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讓他們團結協(xié)作,共同探討、共同體驗、取長補短、共享成功。
3.及時評價、總結、交流與反思、提升訓練
一次化學課外實驗開展后,教師應根據實驗的內容,及時采用不同的方式,對課外實驗進行總結與評價,交流與反思。在評價與總結時,應充分肯定他們的勞動和成果,讓學生在成果展示中獲得喜悅與鼓舞,激勵他們以后的學習。在交流與反思中,引導學生注意吸取別人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在共享探究成果的同時,注意找出自己在課外實驗中的缺點和需要改進的問題,反思不足,交流所得,并作相應的提升訓練,使課外實驗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課外實驗中得以鍛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