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野
1969年7月20日,數(shù)以億計的人通過電視直播目睹了前所未見的場面: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首次在地外天體上留下了人類的足跡。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探索宇宙的壯舉。相比科學和政治意義,它更重要的遺產(chǎn)是在此后的半個世紀里潛移默化地改變了通俗文化——從娛樂、建筑到時尚、消費品乃至流行語,正如阿姆斯特朗的那句名言,“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登月引起一代人“圍觀”
如果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沒有精明強干的公關團隊,人類登月的文化影響不會如此巨大。
據(jù)美國《天文學》雜志網(wǎng)站報道,NASA于1958年成立之前,太空航行屬于軍方的職權范圍,嚴格保密的作風延續(xù)到了NASA的草創(chuàng)階段。
起初,NASA只在飛船發(fā)射成功后才向公眾通報。隨著太空探索越來越被公眾熟悉,該機構開始主動公開登月計劃的更多細節(jié),包括宇航員的身份、任務的目標和面臨的挑戰(zhàn),還提前公布發(fā)射時間,以便人們圍觀。
對人類第一次月面行走進行直播也是NASA的公關部門提出的。不是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個好主意。在20世紀60年代,能在月面進行直播的技術設備并不存在,包括足夠小、能在太空中工作的攝像機。有工程師擔心,分心去開發(fā)這些小玩意兒會拖累整個計劃。
公關團隊堅持認為,講好故事和取得成就同樣重要。他們贏了,為時2小時36分鐘的月球漫步通過裝在登月艙上的攝影機進行了全程直播。在美國,1.25億人守在電視機前,收視率高達94%;根據(jù)美國合眾國際社的統(tǒng)計,全球約有6.5億人觀看了直播。
“沒有電視,登月只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對憤世嫉俗者來說則是昂貴的噱頭?!庇鴱V播公司(BBC)的一則報道援引業(yè)內人士的觀點稱,“相反,看到現(xiàn)場,未經(jīng)編輯,無處不在,它成了一種全人類親密關系的真實體驗?!?/p>
“我現(xiàn)在還清晰地記得觀看‘阿波羅11號著陸和月球漫步的情景,這難以置信地鼓舞人心?!盢ASA“新視野號”探測器首席研究員艾倫·斯特恩對《天文學》說,“我認為,阿波羅計劃……最終創(chuàng)造了給我們提供家用電腦和互聯(lián)網(wǎng)革命的那批人?!?/p>
美國錫拉丘茲大學的羅伯特·湯普森也看了直播,當時他10歲。“可以肯定地說,阿波羅登月是全世界最大也最富集體性的活動之一——所有人幾乎都在做同樣的事?!?/p>
“不限于美國,這也是世界各地那一代人的共同記憶?!边@位傳播學教授說。
文藝界開啟“太空時代”
商家從來不會錯過機會。在阿姆斯特朗的故鄉(xiāng)俄亥俄州,“月亮奶酪”與登月計劃一道蓬勃發(fā)展,商店里還出現(xiàn)了“飛月冰激凌”。1965年,克萊斯勒推出了“普利茅斯衛(wèi)星”型汽車。孩子們忙著組裝“土星五號”火箭模型,太空主題海報裝飾著臥室的墻壁。數(shù)不清的企業(yè)在名字中加上了“太空”這個詞。宇航員接受訓練的休斯敦被稱為“太空城”。
對月球的探索在藝術界得到了全方位回應。宇航員的形象啟發(fā)了藝術家安迪·沃霍爾,令后者創(chuàng)作出波普名作“月球漫步”。1981年美國音樂頻道推出MTV時,選擇了奧爾德林站在星條旗旁的形象作為標志。
還有流行音樂的代表人物邁克爾·杰克遜。他不曾在NASA上過舞蹈課,但他在1983年首次表演的舞步太過奇妙,以至于被外界冠以“月球漫步”或“太空步”之名。
美國《西雅圖時報》稱,約翰·肯尼迪宣布登月計劃后,一家動畫公司推出了《杰森一家》作為回應。接下來的20年中,這部動畫喜劇占據(jù)了美國家庭周六早間的電視屏幕。
那個時代的許多影視劇以太空為主題。在《太空仙女戀》中,男主角是一名住在佛羅里達的宇航員,娶了一位經(jīng)歷了2000年歲月的精靈。與此相關的科幻作品包括《迷失太空》《星際迷航》《火星叔叔馬丁》。庫布里克的史詩級作品《2001太空漫游》于1968年上映,《星球大戰(zhàn)》系列影片于1977年發(fā)布。1977年還上映了電影《摩羯星一號》,該片信誓旦旦地宣稱宇宙飛行是假的。另外,不要忘了1979年的《異形》。
同一時期,音樂也與太空探索建立了奇妙的聯(lián)系?!稁绎w向月球》這首由弗蘭克·西納特拉于1964年唱紅的歌曲,在“阿波羅10號”繞月飛行時就已奏響?!鞍⒉_11號”任務期間,奧爾德林用便攜式錄音機播放了這首歌,使之成為人類在月球上聽到的第一首歌。飛船發(fā)射前夕,大衛(wèi)·鮑伊發(fā)布了專輯《太空怪談》,并在BBC的專題節(jié)目中播放。
時尚界對宇航時代的回應更是別具一格。“時尚界未來主義之父”安德烈·庫雷熱在20世紀60年代的設計中大量使用幾何形狀和新材料,如乙烯基和塑料。緊接著,帕高的迷你裙和里德·克勞福德的“美元公主”帽子聲名鵲起。
建筑物雖然不像《杰森一家》里的那么怪誕,但也帶上了太空風情?!翱雌饋砭拖癞敃r的汽車。”建筑師維克托·紐拉烏告訴美國國家公共電臺,“都有翅膀或鰭?!蹦莻€年代建造的巨型設施酷愛玻璃、鉻和塑料,銀光閃閃,看起來猶如整裝待發(fā)的宇宙飛船。
阿斯托洛圓頂運動場就是這種流派的代表。它位于休斯敦,離約翰遜航天中心不到50公里。1962年建成時,該運動場是美國職棒大聯(lián)盟球隊太空人隊的主場。1971年,一支美職籃隊伍移師至此,它就是日后的NBA勁旅休斯敦火箭隊。
佛羅里達州迪士尼樂園距肯尼迪航天中心發(fā)射場約80公里,于1971年開放,比迪士尼樂園在南加州的首次亮相晚16年。兩個主題樂園里都有“明日世界”,是一部以太空為主題的過山車。早在人類飛向月球之前,“明日世界”就讓游客穿梭于星辰之間。
激情向紛擾的現(xiàn)實妥協(xié)
“明日世界”多年來一直在發(fā)展完善,但在現(xiàn)實世界中,人們對太空探索的興趣無法持之以恒?!鞍⒉_11號”登陸月球之后的半個世紀里,無論是后續(xù)的登月任務,還是“天空實驗室”空間站和航天飛機,電視直播的收視率再也未能創(chuàng)造新的紀錄。
“美國人非常自豪,但太空的成就已很難引起他們的注意?!笨死锼沟僬f,他在人類第一次登月時才13歲?!艾F(xiàn)在的人們大多抱著‘我們到過那里,我們干過那事的態(tài)度?!?/p>
“我將‘阿波羅11號稱為美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時刻。”湯普森說,“那之后五六年,一切開始分崩離析?!?/p>
美國《史密森尼雜志》網(wǎng)站稱,一個“國家神話”主張,美國人想去月球,熱情地支持NASA和太空計劃。這種觀點忽略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的復雜性——身處劇變中的民眾被越南戰(zhàn)爭、城市騷亂和層出不窮的暗殺搞得筋疲力盡。所以,始終都有一種觀點質疑說,“當我們還無法處理地球上的問題時,為什么非得去月亮上呢?”
“阿波羅計劃”代價高昂,約194億美元,約相當于今天的1165億美元。截至1968年,美國在越南打仗的花銷達到193億美元,還奪走了1.6萬人的生命。公允地說,當時的美國人很高興能飛向月球,但他們的注意力并不全在這一件事上。
登月帶來的喜悅同樣難稱持久?!八T事件帶來沖擊,越南戰(zhàn)爭即將結束。”湯普森說,“能源危機、汽車行業(yè)崩潰……”那段黃金歲月很快結束了,和《太空仙女戀》一起。
“太空計劃在20世紀中葉影響巨大,遍布各行各業(yè)?!彼^續(xù)分析說,“當我們登上月球時,這種影響到達巔峰,之后便一路下跌……我們得處理真正的危機了?!?/p>
宇宙的神秘感隨著登月成功消失了不少?!皫浊陙?,月亮是超凡脫俗的,近在咫尺、觸手可及,卻又遠在天邊?!睖丈f,“自1969年7月20日起,它徹底變了?!?/p>
絕大多數(shù)人意識不到這種轉變,因為他們原本就沒有太多時間仰望星空。湯普森屬于少數(shù)例外。作為教學計劃的一部分,他一直堅持在講課時播放月球漫步的錄像。
“今天的學生們素質很高也很用功,但他們對登月年代發(fā)生的事情知之甚少,讓我感到驚訝。”他感嘆,“說登月只是‘一小步,或許也有這方面的意思吧。”
(摘自2019年7月26日《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