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天開
我是在錢塘江北岸的杭州城區(qū)出生,喝著錢塘江的水長大的。15 歲初中畢業(yè)后去了錢塘江南岸的蕭山縣務農,度過了整整七年的知青生涯,那里成為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文革”結束后我考上大學去外地讀了四年書,之后又回到杭州工作,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座城市。一個甲子的歲月里,我有幸見證了這座江南名城前所未有的巨變,目睹了錢塘江兩岸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也共享了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帶來的美好生活。
1970 年秋意漸濃的時節(jié),我響應國家“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號召,來到位于蕭山縣新街的浙江生產建設兵團二師直屬營(前身是國營蕭山棉麻試驗場)。從生活優(yōu)越的城市來到條件艱苦的農村,看到并體驗到錢塘江兩岸的差距,使我們這些僅有書本知識的青年學生開始對馬克思所說的城鄉(xiāng)差別、工農差別有了切身的感受。那時,車過錢塘江大橋(這也是當年連接錢塘江兩岸唯一的橋梁),映入眼簾的是公路兩邊大片農田,近旁遠處散落著一間間茅草屋,卻鮮有磚瓦房。我知道,那是當地農民的住所,在下鄉(xiāng)學農勞動時就住過這樣的茅草屋。
在農場,我們每天要到河邊以河水洗臉刷牙;干了一天的農活,又累又臟只能到河邊去洗。冬天河水冰冷刺骨,也只能咬咬牙了。河水也是我們的飲用水,稍稍沉淀一下,就燒水做飯。秋天絡麻收割季節(jié),絡麻皮要浸到河里泡,整條河都被污染了。食堂燒水做飯只能到十多里外拉井水,而我們洗漱仍然只能用河水,別無他法。
那時,一到夏天“雙搶”,我們總要趕到錢塘江邊的兄弟農場去幫助割稻插秧;而冬天“農閑”,我們又要挑著農具走十多里路到錢塘江邊,赤腳在海涂里擔泥筑壩。每當中間歇息時,我們總是凝神眺望著錢塘江北岸的杭州市區(qū),默默地期盼著:錢塘江北岸的今天何時能成為錢塘江南岸的明天。當年,成千上萬的知識青年就是懷揣“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志向,來到錢塘江南岸,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氣概和勇氣,戰(zhàn)天斗地,為縮小城鄉(xiāng)差別、工農差別,而奉獻著青春年華。
那時,從農場回家,先要邁開雙腿走上20多里泥土路,趕到蕭山縣城乘15路公交車(這也是當年蕭山縣城與杭州市區(qū)唯一的公交線路),才能回到錢塘江北岸的杭州市區(qū)。幾年后情況有了好轉,修好了農場到縣城的公路,開通了20 路公交,這讓知青們歡呼雀躍了好一陣。后來一些杭州知青又開始騎自行車回家了,從南岸的西興花5 分錢乘輪渡到北岸的南星橋,不用再繞道錢塘江大橋,可以省下好多路。
1977 年12 月,我參加了“文革”后第一次全國高等院校統(tǒng)一招生考試,有幸錄取后去外地讀了四年大學。就在這幾年里,國家改革開放起步,經濟發(fā)展突飛猛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每當我假期回杭州,看到的是錢塘江兩岸日新月異的變化。車過錢塘江南岸,記憶中的那一間間茅草屋早已沒了蹤影,富裕起來的農民建起了自己的磚瓦樓房,這看似普通的住房卻凝聚著幾代人對幸福生活的向往。遇到農場的知青,他們總是興奮地告訴我,趕快回去看看吧,要不然你會認不出來了。當我踏上魂牽夢縈的那方土地時,再也找不到熟悉的棉麻倉庫、稻谷曬場、知青宿舍,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座現代化的啤酒廠,一輛輛滿載“錢江”牌啤酒的大卡車從廠區(qū)魚貫而出,駛向省內外。我知道,農場的變化正是錢塘江兩岸飛速發(fā)展的縮影。
上世紀90年代,一座現代化的國際空港----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拔地而起,就與當年農場比鄰相依。每當我乘坐的飛機在蕭山機場起飛或降落時,自己總是深情俯瞰這片烙滿青春足跡的土地。漂亮別致的建筑林立,車水馬龍的交通成網,綠意盎然的田野如畫,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讓我常常噙滿熱淚。我深知,在這改革開放的新時代,當年知青們期盼的愿景早已變成美好的現實!
如今,來往于錢塘江兩岸不只有那座歷經滄桑的錢塘江大橋了,更不用像當年坐船擺渡了。寬闊的江面上已經有了十座大橋,猶如一道道彩虹飛駕南北兩岸。不僅有了好幾條過江隧道,而且城市地鐵也飛馳過江,真是“天塹變通途”??!每當我乘車過大橋,或坐地鐵過江,自己思緒起伏猶如錢塘江潮水。我常在想,正是有了這十座大橋,再加上過江隧道、城市地鐵,把這座江南名城真正帶進了“一江春水穿城過”的錢塘江時代,讓北岸的“錢江新城”與南岸的“錢江世紀城”血脈相連,攜手共進,成為杭州城市雄鷹騰飛的兩只矯健的翅膀;把錢塘江兩岸緊緊融為了一體,連成了“一個家”,好大的“一個家”?。〗裉?,錢塘江南岸依托后發(fā)優(yōu)勢,經濟領先,生態(tài)良好,環(huán)境宜居,不僅吸引了海內外眾多優(yōu)秀人才來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而且也讓錢塘江北岸的許多老杭州人跨江來置業(yè)居住,過起“鐘擺式”生活。而我這個老知青,自然是故土難離啊,早已把“心中的家”安放在這片深情眷戀的土地上。這些年來,每當我踏上錢塘江南岸的土地,總會有一種回家的怦然心動,總會不無自豪地對同行者說:“我在這里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歲月,這里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的家?。 ?/p>
入夜,我深情眺望錢塘江兩岸的燈光秀。那璀璨奪目的燈光,美輪美奐的畫面,陶醉心靈的音樂,是G20 杭州峰會期間奉獻給中外嘉賓的一道視覺和聽覺的盛宴,也為氣象萬千的錢塘江畔冠上一顆魅力四射的夜明珠。正是成功舉辦了G20 杭州峰會,向全世界展示了杭州傳統(tǒng)與現代完美結合的城市形象,極大提升了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今天,杭州正緊緊抓住舉辦2022 年亞運會的歷史機遇,以“當好‘八八戰(zhàn)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fā)排頭兵”的奮發(fā)姿態(tài),全力實施“擁江發(fā)展”戰(zhàn)略。凝視著滾滾東去的錢江水,我仿佛聽見了加快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的鏗鏘足音,衷心期盼自己有生之年能看見錢塘江兩岸更加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