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富
二〇一三年秋,由通道新天地蔬菜專業(yè)合作社發(fā)展的利用冬閑田種植紅皮萵筍項目,在隴城鎮(zhèn)梓檀片和箐蕪洲鎮(zhèn)水南村落實種植計劃500畝,實際完成種植200余畝。梓檀片6村135戶種植130余畝,水南村1戶種植70畝。通過合作社成員和技術人員的努力指導及農戶的辛勤勞動,到2014年元月份,僅有20余戶面積不到20%萵筍可以上市。由于數(shù)量少很難組織外銷,使合作社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約20萬元(合作社全額投資種肥藥,農戶種植),農戶也付出了辛勤勞動。分析其失敗的原因,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組織工作太匆忙,延誤了最佳播種期
播種最早的是水南村,9月5日耕地,8日播種,隴城鎮(zhèn)10—12日有30%播種,13—15日有30%播種,其余在15日以后。由于太匆忙,苗床質量差(肥力差),直接影響培育壯苗,影響后期生長。播種紅皮萵筍在我縣是8月初至9月初,栽植后,能利用9、10、11月最適宜萵筍生長溫光條件獲優(yōu)質高產。利用中稻冬閑田種植最佳播種期,在8下旬至9月初。
二、農戶對種植紅皮萵筍的特殊技術要求認識不足、技術措施落實不到位
我們從播種育苗、選地、整地、施肥的整個技術資料及各個時期的水肥管理技術指導意見分批次印發(fā)到種植戶手上。但是:
1.看選地:要求選種植萵筍的土壤以砂壤土、壤土為佳。在陽光充足、有機質豐富、排灌方便、施足基肥的地塊上種植,易獲得高產。切莫用土質粘重,排水不良的和引水困難的田塊種植萵筍??墒请]城 ?戶,僅平穩(wěn)村2農戶選擇了有水源灌溉的田種植,下宅村有4戶,平穩(wěn)村1戶,中步村1戶抽水灌溉,這幾戶均為最好的。
2.看播種育苗:絕大多數(shù)準備苗床太少,特別是水分管理不到位影響最大:要求選水源、交通方便的地塊,最好是前作沒種植萵筍和白菜的地。一畝大田準備6厘到1分地苗床。先翻耕,一畝苗地施腐熟的農家肥3000--4000斤或商品有機肥200—300斤整碎耙平。絕大多數(shù)一畝大田不到1厘地苗床的,苗不壯,有許多拔節(jié)苗,影響早生快發(fā)奪高產。僅隴城中步1戶和水南村備足了苗床。出苗期水分管理最重要,直接影響種植計劃和推遲生長季節(jié),特別是二葉期以前。隴城許多農戶苗床取水困難,干旱時僅用噴霧器背水噴一下,嚴重影響幼苗生長,推遲了栽插期。水南村的苗受影響最大(僅田邊有水的小塊苗長勢好),幼苗的根系(根尖)干旱枯死停滯生長,雖然播種較早,移栽期大大推遲(15天左右),而且還影響萵筍后期發(fā)育。
3.看水肥管理及病蟲防治:水肥管理,絕大多數(shù)由于選地等先天不足,又不加強管理,有等天下雨思想,凡按技術要求做了的明顯長得快和好。水南村的有條件灌溉又不及時、不努力。施肥管理,隴城的施基肥,特別是有機肥,大部分不按要求做,沒有與土壤翻耕均勻,致使土壤板結,影響根系發(fā)育,生長不良。水南村的萵筍失敗主要原因是在追肥上有的失誤。要求是50斤追肥用3次,第一次在栽后7—10天,畝用10斤,濃度掌握1%,后二次各畝用20斤,濃度掌握2%,據(jù)調查,每畝留的50斤復合肥,在第一次追肥中用去了一半多,面積大是請工人操作,濃度和用肥量超大,造成肥害“燒根”,有部分死苗。后來發(fā)現(xiàn)田間有幾處幾株長得很正常,還有靠渠道水分充足的也正常,更能證明是肥害所至。病害防治,隴城片先后普遍發(fā)生霜霉病,技術員預測及時,對口農藥及發(fā)放到位,防治與不防治,及時與不及時,各村都有鮮明對比的田塊。
三、組織管理體系不強,種植基地分散,造成管理和技術措施難到位,影響各項技術管理措施的正確落實
在隴城片,6個村有7個管理員,真正用心管了事的就下宅村和雙斗村兩個楊主任,下宅村的萵筍普遍較好就說明問題。還有在用一些輔助增產藥劑葉面肥方面,助壯素(矮壯素),防空心的硼肥,萵筍膨大素用得早了些,不但起不到增產作用,還有負面影響。
總之,各種農作物的生產季節(jié)性很強,生長適宜期對土壤、氣候、水分的要求比較嚴格。要早計劃、早落實、完善合作機制、建立健全組織管理體系,特別是生產管理技術要早培訓,技術指導到位,實現(xiàn)農民增收、企業(yè)增效,達到雙贏,蔬菜合作社才能長久發(fā)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