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錄(河北任丘)
我喜歡讀史,每期《雜文月刊》到手,我總是先讀有關(guān)歷史題材的文章。比如,2019年5月下的《雜文月刊》中有《考核當學齊威王》一文,我就先后讀了兩遍,圈圈點點,思前想后,獲益匪淺。
文章的點睛之筆:“齊威王只是獎賞了一個即墨大夫,烹殺了一個阿地大夫,就收到了齊地大治、國強民富的效果,可謂高超、高明、高效。威王為何能一舉而多得?概略考之,不外乎以下諸因:即考核內(nèi)容直奔主題,考核方法簡便易行,考核結(jié)果一針見血?!?/p>
讀罷此文,聯(lián)想過去,感到可笑。我退休前,曾任辦公室主任,就經(jīng)常組織檢查團進行年終考核工作,而做法卻與齊威王大相徑庭,不僅內(nèi)容過多過濫,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方法總是先打招呼,讓下屬做好準備,眾多人員去了,也只是聽聽匯報,翻翻檔案,看看典型而已。至于獎懲,也是獎多罰少,不是你好我好,就是輪流坐莊……這樣的考核,有什么意義呢?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闭\哉斯言!歷史是一面明鏡,讀史可以知古鑒今,將幾千年前發(fā)生的事回味一遍,從而得到文化滋養(yǎng),增加人生睿智,何樂不為?
常永瑞(陜西延安)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老師批閱試卷確實以扣負分(減分)為主要做法,我也是如此,這是基于一個班級大多數(shù)學生的習題做對的多,做錯的少,只有極個別的學生是錯的多,對的少的現(xiàn)狀。這樣做不僅批閱效率高,計算成績也是總分100分減去個位數(shù)或最多的是減去40 分以內(nèi)的兩位數(shù),這對于個別口算能力不佳的語文老師也是一種方便。通過讀《雜文月刊》文摘版2019年5月下《加減有度》一文,我覺得自己的做法雖然批閱效率高,但是無形中對成績中下等學生及學困生就有可能產(chǎn)生看法、挑不是,甚至一開口就批評。這是作為人師容易犯的錯誤,今后要學習香港老師的做法,加正分,逐步淡化教師對學困生的負面看法,這一定會在潛移默化中,讓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爭取迎頭趕上,這也是教育教學的真諦之一。
劉曰建 (北京豐臺)
《雜文月刊》2019年4月下《少“造景”多“造?!薄?,批評兩個貧困地區(qū)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十分必要。家有千件事先撿緊的辦,什么最緊?脫貧。群眾“兩不愁”(吃、穿)、“三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住房安全)的“里子”還不完善,卻花巨資搞“驢屎蛋子表面光,繡花枕頭一包糠”的“面子”,實屬南轅北轍。即便脫貧了,為了群眾過上“更好的日子”,也絲毫不能松懈,有條件修飾門面,也要遵循樸素又大方的原則。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優(yōu)劣無須自己評價,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張良漢 (安徽馬鞍山)
拜讀白雪松先生《由“想不腐敗太難”想到的》(《雜文月刊》文摘版2019年4月下)一文,細細揣摩之后,意猶未盡,不吐不快。
我侄女是2008年安徽省選調(diào)生,起初在縣檢察院工作,多次婉拒有關(guān)單位的“購物卡”,因表現(xiàn)良好,現(xiàn)在市委組織部工作。我舉這個真實的例子,不是吹捧侄女,我只是想用身邊事情證明,想不腐敗是不難的,關(guān)鍵是看自身的“免疫力”。如何才具有這樣的“定力”?竊以為,必須具備四點:一是政治素質(zhì)好,站穩(wěn)政治立場,有良好政治品行。二是工作能力強。務實謀事、扎實干事,負責任、敢擔當,不躲閃,不回避,推動工作突破。三是服務水平高,當好新時期的“店小二”,放低身段,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深入實際,迎難而上,積極工作。四是廉潔自律,堅持自我凈化,嚴于律己,時刻注意個人形象,謹言慎行,不斷完善自己。試想,自身綜合素質(zhì)高,“免疫力”強,心思又用在工作上,想不腐敗是不難的。
張立超(遼寧錦州)
一覺醒來,不見朋友,只見“賬單”,這是一種什么心情?(《雜文月刊》文摘版2019年4月下)“柳州男”選擇了“打服務員”泄憤,作者品咂出“凄涼”況味,筆者品讀再三,深覺文小意深,有些話不吐不快。
細究下來,此時的“凄涼”之感(無論是誰感覺出來的),似乎與“人多人少”干系不大,關(guān)鍵是——“人”不仗義啊!“九個朋友”(應該是男性吧,而且均為成年)獨留一個“醉酒兄弟”睡在餐館的酒桌上,為規(guī)避賬單而紛紛“逃逸”,試問這是一種什么“精神”!他們眼里除了錢還有別的東西嗎?他們擔心過朋友酒后的身體安危嗎?!著涼感冒不在此“九友”考慮之列,突發(fā)急癥亦不在他們思慮范圍之內(nèi)吧?如此“冷酷”,談何“朋友”!
至于餐館的“服務水平”更是不敢“恭維”,是太過“繁忙”讓九人溜走了,還是“付賬模式”就是等最后一個“醉鬼”醒來不得而知。“柳州男”受“刺激”有其誘因,但此男絕不以“為朋友買單為樂為榮”是“情真意切”的,當然他的“所謂朋友”也是如此。人際交往的成本有時候極其高昂,“金錢成本”僅是其一,“561元”刷出了九個朋友的真實面目,不知“柳州男”該不該小小地“慶祝”一下。
世人常嘆“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其實指責、評價的都是“別人”,極少提及自己是如何對待他人的,實際上是想從他人那里“取炎獲暖”不得而心生怨憤。這實際上是高估了人際交往的熱度和能量,誰會白白給別人“送”溫暖呢,能以“暖”換“暖”已經(jīng)是很大的造化了?!皽嘏敝荒軆?nèi)求,只有自己內(nèi)心的熱度才能讓自己感受到由內(nèi)而生的源源不斷的暖流,對外界的“炎涼”正確評判、理性接受。這個“熱度”是一種科學認知鑄就的心理大容量,使我們不至于因人際交往的“惡劣”情況而情緒劇烈波動。
曹勇(安徽淮南)
看了《雜文月刊》文摘版2015年5月下,王成喜的封面漫畫《家風》,感受頗深。三代家庭成員:婆、媳、孫各拿著不同的串串香,冰糖葫蘆、烤魚串、水果串同時塞進對方嘴里,奶奶把冰糖葫蘆塞進孫子嘴里、兒媳把烤魚串塞進婆婆嘴里、奶奶的孫子把水果串塞進媽媽嘴里。畫面氛圍自然、和諧,細節(jié)生動、精巧,手法寫意工筆兼得。整體構(gòu)圖似擺拍又沒有作秀感,堪稱行為藝術(shù)。一幅和諧《家風》圖,構(gòu)成家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