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1904—2005)是“五四”時期著名的作家、翻譯家和社會活動家,其文學(xué)成就海內(nèi)外聞名,但他俠肝義膽、救危扶困的義舉卻鮮為人知。
1933年5月,巴金的小說《家》出版以后,受到了廣大青年讀者的喜愛和好評,他們紛紛寫信給巴金,或求教寫作知識,或痛斥社會黑暗……巴金對廣大讀者的來信非常重視,每信必復(fù)——或答疑解惑,或指點迷津,或傾力幫助,沒有一絲一毫的厭煩與慢待。
一天,巴金收到一封來自杭州的讀者來信,寫信的是一位年輕的安徽姑娘,她在信中傾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她幼年時母親早逝,父親續(xù)弦給她找了個后媽,后媽待她很刻薄,經(jīng)常打她、罵她,不給她飯吃。因此,她長大成人后便離開家,來到杭州尋找工作謀求自立,卻不幸被騙子騙去了身上的所有錢財。她走投無路投河自殺時,被一對“好心”夫婦搭救下來,卻不想這對“好心”夫婦包藏“禍心”,正密謀著要把她賣到妓院……姑娘說,她讀過巴金的小說《家》,也早有耳聞巴金的大名,她認(rèn)為能寫出如此好的小說的人,一定是一個有著高尚情操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于是,她冒昧提筆給巴金寫了這封信,懇求巴金救她脫離虎口。
看到這位素昧平生的姑娘的來信,巴金覺得他不能辜負(fù)讀者對自己的這份信任。于是他找到好友王魯彥(1901—1944)和章靳以(1909—1959),商量解救姑娘的辦法,最后決定由巴金冒充姑娘的“親娘舅”去杭州談判。
翌日一早,巴金便拿著自己積攢的所有稿費,和王魯彥、章靳以一同上路趕往杭州。按照姑娘在信中留下的地址,巴金他們很快便找到了姑娘棲身的那對夫婦家。巴金一進(jìn)門便向那對夫婦亮明了自己是姑娘“親娘舅”的身份,還說他是特意來接“外甥女”回家的。那對夫婦一下就被相貌不凡、一身凜然正氣的巴金給鎮(zhèn)住了,最后同意交80元飯錢就放姑娘走。巴金從兜里掏出80元扔給那對夫婦,然后趕緊拉著姑娘逃離了虎口。
回到上海后,巴金想把姑娘送回安徽老家,但姑娘不愿意回去遭后母白眼和虐待。得知姑娘上過學(xué)、識得字,巴金便把她安排在黎烈文(1904—1972,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翻譯家、教育家)主編的《中流》雜志社做校對工作。后來,姑娘真正的親娘舅親自登門拜謝巴金,夸巴金不但小說寫得好,心地和人品更好。
巴金義救女讀者的事情傳開后,越來越多的讀者更加喜歡和敬佩巴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