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玖
摘 ? 要:傾斜攝影測量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地籍測量技術,是實現(xiàn)三維地籍管理的有效手段,在三維建模和工程測量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由于傳統(tǒng)測量技術效率低,無法滿足快速成圖以及經濟性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傾斜攝影測量技術的地籍測繪技術,有效發(fā)揮了該技術成本性、高效性、靈活性的優(yōu)勢,也為我國地籍測量技術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關鍵詞:傾斜攝影測量 ?地籍測繪 ?三維建模
中圖分類號:P23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6(b)-0035-02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測繪技術也獲得了極大的發(fā)展,并逐漸朝著數字化、信息化方向發(fā)展,土地資源是我國重要自然資源,同時也是不可再生資源。在當前我國基建工程對土地資源應用需求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如何加強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和利用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傳統(tǒng)的測繪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發(fā)展所需,在測繪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化測繪技術的作用,提升我國土地資源使用效率[1]。
傾斜攝影測量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測量技術,該技術的出現(xiàn),打破了傳統(tǒng)航測遙感影像技術只能進行垂直測量的局限,能夠從不同角度入手,快速、高效地進行數據收集工作,從而更為全面地反映出土地資源實際使用情況,并滿足人們對于三維視圖信息所需。當前,傾斜攝影測量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土地資源測量工作中。
1 ?傾斜攝影測量概述
1.1 傾斜攝影測量技術
傾斜攝影測量技術主要是通過在航空飛行器中部搭載5個電子攝像傳感器設備,在航空飛行器飛行過程中從多角度、多方向對目標區(qū)域進行攝影,從而采集到目標區(qū)域相關圖像,在飛行過程中,傳感器同時記錄好飛行器航速、航高、坐標等有關參數,最后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2]。在同一飛行時段,飛行器能夠同時采集到同一地區(qū)多組重疊影像圖,且同一地點的景物,能夠同時在三張圖片上體現(xiàn),保證了操作人員能夠有效地掌握建筑物信息,并選擇清晰度最高的圖片進行紋理制作,最終向用戶提供最真實、最客觀且最全面的實景圖像。并能夠客觀地反映實際地面信息,同時通過定位技術,嵌入地理、影響信息,幫助用戶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
1.2 傾斜攝影技術特點
1.2.1 高真實性
通過傾斜攝影測量技術采集的數據,能夠客觀、全面、真實地反映出目標區(qū)域地理位置信息,相較于傳統(tǒng)的人工模型仿真技術而言,傾斜攝影測量技術對目標區(qū)域實際狀況反映度較高,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測量數據的準確度。
1.2.2 高性價比
通過傾斜攝影測量技術獲得的數據是帶有空間位置的影像信息,能夠同時進行DOM、DSM、DLG等數據的輸出,彌補了傳統(tǒng)測量技術的不足。同時,通過該技術能夠有效提取紋理,并降低三維建模成本[3]。
1.2.3 高效率
在運用傾斜攝影測量技術時,飛行器同時搭載5個高靈敏度傳感器,由于每個傳感器采集數據類型不一致,因此,在一次飛行時段即可得到目標區(qū)域5組影像圖,從而提高了數據采集效率。
1.3 傾斜攝影測量的關鍵技術
1.3.1 多視影像聯(lián)合平差
多視影像聯(lián)合平差技術是傾斜攝影測量技術的關鍵,由于傳感器獲得的數據包括垂直影像數據、傾斜攝影數據等多組數據,在對測得的數據進行處理過程中,由于傳統(tǒng)數據處理技術無法準確識別數據的有效性,因此,對于傾斜攝影測量技術得到的數據需要運用多視影像聯(lián)合平差技術對數據進行處理[4]。多視影像聯(lián)合平差技術是一種由粗到精的金字塔匹配技術,通過建立點到點的連接線、控制點坐標等多種輔助數據,校驗區(qū)域網差誤差,并通過聯(lián)合結算保證測量結果的科學性。
1.3.2 多視影像密集匹配
多視影像匹配是攝影測量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由于航空飛行覆蓋區(qū)域較大,每次飛行過程中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存在重疊部分,如果不對重疊數據進行清除,將會造成數據冗余。同時,由于采集的數據點較多,無法準確獲取目標區(qū)域物體空間坐標,從而無法建立目標區(qū)域三維模型。因此在當前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多基元、多視影像匹配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5]。目前,該技術已經獲得了極大發(fā)展,特別是在建筑物側面信息的識別和提取中,多視影像密集匹配技術通過掃描獲得建筑物墻體二維矢量數據坐標,并將不同視角下獲得的二維數據坐標轉化為三維數據坐標,進而實現(xiàn)建筑物側面信息的提取。此外,在數據獲取過程中,可以設置多個影響因子,并對其賦予相應的權值比重,將墻面劃分成不同的類型。同時將墻體切割成不同的平面進行掃描,掌握建筑物結構信息,并對其進行重構,獲得建筑物高度、輪廓等級基本信息[6]。
2 ?傾斜攝影測量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
在傾斜攝影技術迅速發(fā)展背景下,如何科學應用該模型生成大比例地形圖(1∶500),擴大其應用范圍和使用空間是當前測繪行業(yè)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對傾斜攝影技術在(1∶500)地籍測繪工作中的應用進行了系統(tǒng)的論述和總結。
2.1 工程概況
2.1.1 工區(qū)概況
本次工程測量區(qū)域位于江門市杜遠鎮(zhèn),測區(qū)區(qū)域面積為1.5km2,地形地貌較為平坦,主要為耕種用地、村民居住地和交通道路。
2.1.2 航攝設備
本次檢測是通過旋翼無人機的作用,進行低空數據采集工作,航攝設備情況,如表1所示。
2.1.3 實景三維建模軟硬件
通過傾斜攝影測量技術獲得的數據需要導入Context Capture三維建模軟件中對數據進行轉換處理,利用轉換好的數據生成實景三維模型并實現(xiàn)正射影像。
2.2 數據采集
2.2.1 航飛情況
根據1∶500的地圖繪制精度要求,結合被測地區(qū)建筑物特點,將地面分辨率設定為0.02m。航線設計采取沿測區(qū)邊界進行航測,飛行共計2天13個架次,飛行面積達2km2。被測區(qū)域內的建筑物包括耕種用地、池塘、居民房舍以及公路等建筑,飛行高度為102m,飛行期間為晴天,通視條件良好。
2.2.2 傾斜攝影數據情況
在本次測量工作中,共采集到33650張影像圖片,數據符合測區(qū)測量所需,沒有出現(xiàn)任何疏漏和缺失的情況;影像清晰度較高,且色調較為均勻;無嚴重噪音的干擾,影像邊緣均勻,影像不存在質量問題。
2.3 影像數據成圖
實現(xiàn)對被測區(qū)域的三維建模、糾正畸變差等數據采集工作,將測得數據導入數據處理軟件,生成工程文件,由工作人員進行點線面的繪圖工作,在影像數據成圖過程中需要對不同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賦予圖層屬性信息。繪圖結果為初級線劃圖,經過軟件處理,以CAS格式導出,通過CASS軟件對圖像數據進行編輯,從而生成1∶500的地圖數據。
2.4 控制點選取與測區(qū)地物點精度分析
2.4.1 控制點選取
外業(yè)人員在測量區(qū)域內獲取30個清晰度較高的圖像信息,其坐標為江門坐標體系。以其中的23個測量點、控制點,實現(xiàn)三維、三加密控制,剩下的7個點作為模型成果精度檢測坐標點。
2.4.2 測區(qū)地物點精度分析
為更好的檢測測量結果的精度水平,選擇兩個區(qū)域外業(yè)要素為點位采集要素,同時通過抽樣檢測,選取545個地物點,結合傳統(tǒng)測量技術檢測出的坐標點,分析其誤差情況,結果表明傾斜攝影測量技術的誤差只有0.0271m。如表2,是本次精度檢驗的具體成果見表2所示。
3 ?結語
在傾斜攝影測量技術幫助下獲得的數據成果相較于傳統(tǒng)測量技術獲取的數據,其精度如下:通過傾斜攝影測量所獲取的平面坐標,誤差是0.0271m,小于1∶500地籍地形圖規(guī)范要求的0.05m,因此,傾斜攝影測量技術滿足1∶500地籍地形圖測繪要求。
參考文獻
[1] 董衛(wèi)強.淺析測繪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J].智能城市,2018,4(1):22-23.
[2] 郭宏芳.現(xiàn)代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探究[J].山西建筑,2017,43(32):180-181.
[3] 劉靜.淺談現(xiàn)代化測繪技術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J].綠色環(huán)保建材,2017(4):235.
[4] 閆潤芳.淺談現(xiàn)代測繪技術在地質測繪中的應用[J].世界有色金屬,2018(3):31,33.
[5] 楊傳夏.現(xiàn)代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6(4):239-240.
[6] 尤彩姣.探析現(xiàn)代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7(3):99.